

古镇翰墨 楹联留香
作者: 蔡圣昌漫步在湖州南浔古镇,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古韵,这些韵味体现在古色古香的窗棂上,体现在精雕细刻的牌楼廊柱上,尤其体现在镀金的牌匾、翰墨飘飞的楹联上。
步入张静江故居,悬挂中堂的一副对联映入眼帘,此联为孙中山先生赠给张静江:“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此诗原为唐五代十国时期贯休所作,题为《献钱尚父》,诗共八句,其中三、四句为“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贯休称赞钱镠凭借一把宝剑横扫江浙十四州,据称钱镠看后并不满意,嫌十四州太过小气,要求贯休将十四州改成四十州,贯休没答应,认为不符实际。孙中山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无疑是表彰张静江的气魄和功绩。张静江在孙中山革命最关键的时候慷慨相助,多次提供资金帮助,被孙中山称为“民国奇人”“革命圣人”。
大厅正中有两根黑色廊柱,廊柱上红颜色的木板格外醒目,红色底子配上黑色行楷,字体俊美的楹联是帝师翁同龢笔迹。翁同龢的书法被誉为同治、光绪间天下第一。他献给张静江的书法,古趣盎然,苍劲雄浑,看似任意挥洒,却又意境深远:“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厅内近门首另有两根柱子上书谭延闿一副楹联。谭延闿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谭主攻颜体,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他献给张静江兄长张弁群的这副楹联充分展示颜体之美:“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谭延闿楹联出自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为颜真卿七十二岁时作。该帖端庄朴厚、苍劲有力,是颜真卿晚年书法大成时的代表作。
位于南浔小莲庄西南侧刘氏家庙,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家族祭祖之地。朝南的大门有一对石狮子守护,门檐下悬挂一对浅红色羊皮宫灯,刘家二公子刘锦藻同年进士沈卫书“刘氏家庙”匾额悬挂门首。刘氏家庙共有三进,依次为门厅、过厅、正厅。门首有两副楹联,第一副是刘家姻亲、嘉定徐颂阁、世称徐相国徐郙所书:“于兹冯神福禄来返,以彰懿德诗书是敦。”意谓人的荣华富贵都是命运安排,不必刻意去求,坚持“诗书是敦”才是要紧。徐郙出身书香之家,二十四岁中状元,擅书画,慈禧常谕徐郙字有福气,晚年御笔作画悉命徐郙题字。徐郙为刘家所题的楹联,采用录书字体,线条流畅,丰厚雍容,富贵大气。第二副楹联为洋务派代表人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所题:“劲草疾风垂光奕叶,贞松寒雪流誉彤芬。”
门厅至过厅从南至北依次有三副楹联,一为军机大臣、刘家姻亲吴郁生所题:“食德有先畴族属自贻嘉榖种,旌贤光绰楔园名特达小莲庄。”吴郁生,江苏吴县人,清代进士、翰林、内阁学士、礼部尚书。晚年寓居青岛。1909年,刘镛孙女即刘锦藻大女儿刘承杏嫁吴郁生次子吴潜甫。刘家跟吴家的儿女亲家关系非常密切。刘锦藻曾经在青岛太平路建造别墅,定期到青岛度假,邀集文友聚会。
二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刘家姻亲盛宣怀所题:“示我周行克昌厥后,谁谓宋远日监在兹。”盛宣怀,江苏常州人,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创办中国第一家民用航运轮船招商局。后主持创办企业和学校达十一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刘镛孙子刘俨廷(刘镛三子刘梯青儿子)娶盛宣怀第六女盛静颐。盛宣怀楹联十六字全部摘自《诗经》。《诗经》曰“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燕及皇天,克昌厥后”“谁谓宋远,跂予望之”“天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康熙帝曾御笔书写“克昌厥后”匾额。1851年,咸丰皇帝御笔书写“日监在兹”匾额,悬挂养心殿,每天警醒自己。
三为同治状元、东阁大学士、溥仪师傅陆润庠所题:“积德勤绍推序本原知奕世继明而出,灵支挺生弥历意万为冠带理义之宗。”陆润庠,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辛亥后任溥仪老师。陆润庠的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慈禧作画常命其题志。
过厅左右两侧为两个偏厅,各有一副楹联,左为吴昌硕篆书,右为徐世昌章草。徐世昌题联:“立德立功永作修身之准,克勤克俭无忘创业之艰。”徐世昌,河南辉县人,1886年中进士,翰林院庶吉士,1918年至1922年担任民国大总统,人称“翰林总统”。徐世昌精于书画,草书和行书都有相当水准。吴昌硕题联:“俎豆生香,两世四贤从祀;诗书继美,一胞五子登科。”
第三进是正厅,正厅又称馨德堂,堂内供奉刘家祖先牌位。正厅门框楹联为南通状元张謇所题:
非文章学业,不能大其家,囊媺堪循,有中垒传经,舍人订史
唯孝友光明,庶几宅于本,宗英相勖,是君良筑堡,叔度遗书
张家和刘家关系密切,刘镛女婿蒋锡绅中举后到南通帮助刘镛料理生意,和张謇结识,成为好朋友。张謇、蒋锡绅、刘锦藻三人在1890年同船从通州出发去京城参加会试,三人均未录取,但自此成为好朋友。后蒋锡绅的女儿嫁张謇儿子,二人成儿女亲家。张謇和刘锦藻为1894年恩科同年进士。张謇致力于实业救国,在江苏和上海创办多家民族企业,刘家参与投资,一方面帮助张謇,另一方面也为刘家获得极大的利润。
比起刘家和张家,南浔“金氏旧宅”虽然没那么大的气派,但是宅第的文化味一点也不逊色。
金家为南浔“八牛”之一,金家女儿是刘锦藻的原配夫人、藏书家刘承干的生母。走进金家旧宅,门框上一副俞樾的题字夺人眼球:“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此联告诫金家后人,书籍跟粮食一样,都有美好的味道,都一样值得我们珍惜。俞樾,湖州德清人,是著名学者、朴学大师。
金家旧宅还有郑孝胥题字的楹联:“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从高处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郑孝胥也是书法大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北于南郑”之说。“北于”指于右任,“南郑”指郑孝胥。他的字风骨健朗,精练洒脱。而他所拟的这副楹联,充满哲学意味,教人处事须低调,要知足,要戒贪。不过郑晚节不保,为国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