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踪迹 展现文化魅力

作者: 陈晓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散文在表达真情实感和真实思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作品提供了与当时社会需求高度契合的心理寄托。这一时期,散文打破了传统的界限,形成了新的写作风格和格局。尤其在文化历史散文领域,曾纪鑫的创作显得十分突出,他的历史学背景让他在文化和历史的散文创作上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

曾纪鑫的文化历史散文深入探讨了历史事件与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其研究视角超越了传统的历史学,更多地融入了文化和哲学的深度解析。他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洞察力,触及那些渐被遗忘的中华文化元素,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并反思这些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曾纪鑫的目标在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以广阔的视野和精湛的文笔,深刻体会并展现中华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在《千秋家国梦》和《永远的驿站》中,他以充满情感的笔触深入描绘了中华文化的多个方面,特别是荆楚文化和闽南文化。通过亲身游历古隆中、黄鹤楼、武当山、五祖寺、西塞山、荆州古城等历史名胜,曾纪鑫不仅沉浸在风景名胜中,还在游历过程中进行深刻的思考和领悟,探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现代社会有益的元素进行提炼和升华。如《走出古隆中》,他讨论了儒家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深远影响,并呼吁摒弃其中的不良影响,弘扬积极的文化价值。再如《茶韵仙骨》中,他描述了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它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二者巧妙的有机结合,有着一套完整的构建体系。”他强调,在快节奏和浮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迫切需要茶道的纯粹精神和茶人的高尚品格,“需要陆羽的茶韵仙骨以正本清源”。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曾纪鑫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也表达了他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

文化历史散文作品的核心是对历史的深刻解读,通过这种解读来探讨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曾纪鑫在其作品中始终展现了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入追寻与反思。特别是在《千古大变局》中,他生动地描绘了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孙中山等关键人物,这些人物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纪鑫通过他们的人生轨迹,展现了国家在西方列强入侵时的悲壮抗争。如《国破山河在》中,他表达了对李鸿章形象的深刻理解。这种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观点的写作方式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学价值,也使得历史的重要性和情感的力量得以彰显,进一步提升了散文的表现力和深度。

曾纪鑫的作品深受人文关怀的影响,这种关怀不仅体现在对人生、社会和艺术的深刻洞察上,更在于他对这些现象作为人类文化进程一部分的历史文化演变的追踪与探究。他的散文展示了对传统与历史文化深入的理解和情感的追求,表达了对民族文化心理弊端的担忧,对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社会残酷专制的批判。特别是在《真实的魂灵》中,曾纪鑫通过瞿秋白生命末期的真实自白,展示了他对人的尊严和人性真实的深刻思考。他用充满怜悯的人文情怀去理解瞿秋白的勇气和从容,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那种对人性深层的关注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曾纪鑫的这些探索不仅丰富了他的文化历史散文,也让他的文学创作在表现人文关怀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对于文化历史散文作家来说,其创作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背景都深受个人的历史观影响,通过挑选具体的题材来深入反思和评价历史。曾纪鑫的文化历史散文如《千秋家国梦》《永远的驿站》和《中国戏剧发展与反思》,展示了他对湖北、福建以及中国戏剧发展等不同历史文化主题的独到见解和深刻反思。这些文章不仅提供了对各地历史文化的详细描绘,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思考,挖掘了地方历史文化的精髓,通过精湛的文学表达揭示了历史的深层面貌。

文化历史散文的核心在于如何巧妙地展现和传递文化价值,这不仅是对作家创作能力的考验,也是其作品能否让读者深入认识、学习和理解文化的关键。曾纪鑫的散文作品充分体现了这种文化认识价值,通过将知识性介绍和反思性批判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对文化的独特见解。例如《青铜时代》一文,曾纪鑫不仅基于实地考察和资料诠释提供了对青铜时代文化的丰富介绍,还包含了对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批判性思考,指出了与现代工业发展相关的问题,展示了作品深厚的文化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再如《医中之圣》探讨了中医文化,《禅语五祖寺》则展现了禅宗文化,《心中的妈祖》描绘了妈祖信仰等,都丰富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散文的文化认识价值,让读者在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对不同文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

曾纪鑫的文化历史散文审美体现在多个层面,其核心在于真实性。其作品以扎实的历史研究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和权威资料,这包括对历史史料的准确呈现、艺术真实性以及作家个人价值判断的真实性。如在《西塞山感怀》中,通过西塞山军事要塞的历史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发生在此地的相当惨烈的战争,涉及刘表、黄祖、刘禹锡、沈攸之、李希烈、徐寿辉、李自成等历史人物,赋予了文本强烈的真实感。此外,曾纪鑫的散文还特别注重艺术性,这是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他利用独特的语言风格来弥合历史与当代的距离,使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例如,在《传统文化的“上帝之手”》中,他对周文王姬昌在狱中演绎《周易》的情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形象地再现了周文王组成六十四卦后的激动心情。

曾纪鑫无疑是当代文化历史散文领域中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以充满艺术性和诗意的笔触,将眼中的历史融入当代文学的画卷之中,为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历史感悟和深刻的观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