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AI与社会的“联结”谈开去
作者: 李沐霖全面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一切。恍神之间,AI的“因子”,早已迅猛闯进社会生活各个维度。鉴于对AI深刻冲击的认识,在科学家、工程师通过创新不断释放科技动能的时候,有识之士也正竭力为AI系上法律、伦理、制度规范的“安全带”——早在ChatGPT尚未问世的2017年,一群日本学界精英,即敏锐捕捉到AI急速成长、逐渐实现全球联机协作、日益渗透并将重塑人类社会的“AI网络化”现象,并为此组成专门“推进会议”,深入研讨应对“AI网络化”的策略与症结,展望风险管控、思维更新的必要,最终汇成《AI联结的社会:人工智能网络化时代的伦理与法律》一书。
全书收录座谈实录二则、专题论文十三篇,分列六章,第一部分总论“AI网络化”基本含义、治理框架,界定清晰凝练。余后各节多向伸展,分别聚焦AI技术开发的相关规制原则,“AI网络化”中数据、信息、知识的流通及其风险,AI对隐私权益、信息安全的影响,AI时代法治、政治的新变,以及与AI共生的“理性自然人”的存在与尊严,在在切中肯綮、发人深省。彼时文中尚显“抽象”“超前”的诸多构想,已在今日一点点演变成“刻不容缓”的现实,其先见之明,着实醒目。
谈论AI,要害便是“联结”。当中不存在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交织着新背景下现实社会里极端复杂且不断滋生的交往、矛盾、不确定性。我注意到是书,恰因其前瞻性地扣准了“联结”:作者们锚定AI强劲学习、参与决策、互联万物的必然趋势,由哲学、信息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与司法实务等众多知识门类、实践领域出发,设计若干富有想象空间又非全然蹈虚的“穿越”情景——例如体育竞技、人体芯片、职场劳动、电车难题、选举政治的“AI网络化”,从中摸排AI细密介入人类环境后的可能疑难、潜在风险,检视既有法规资源和社会体系的“支撑性”,进而得出必须敞开AI“黑箱”、秉守人本价值、积极寻求共识共治的结论。前后行文,宛若一场场思想实验,“立人设”“数字污名”“血的资产负债表”等颇具解释力的特色概念接引其间,科幻意趣、头脑风暴、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汇合如一,为建设增进便利、维护公平、保障安全的“智联”新世界,贡献了多角度、跨学科的既锐利又中道的“日本智慧”。
前述“智慧”的难得,亦体现在其并非俟事故、危机已经出现而复为亡羊补牢之举,而是早早通盘考虑、强调预防先行、着眼救济兜底,清醒指认了完善规则、严格标准、谨慎监管与明确价值基准、呵护信任基础、铺设伦理“减速带”双管齐下的方案。它迈出了追踪业界动态、客观了解AI的第一步,并通过努力平衡利益和责任、竞争与秩序,提出透明可控、包容审慎、全球共建同遵、永远对“人”优先等AI治理的关键主张,达致接力。正所谓“未来已来”,这些宝贵的思想信条、指导路径,在八年后的今天丝毫没有过时,反而愈加凸显其切近、应景的亮色,构成值得寰球共读共享、帮助理解“具体社会运行中的人与AI”的重要成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虽产自学术圈,秉承素称谨严的日本学风,却毫无陈腐自囿、高筑壁垒之气,亦未像寻常“论文集”那样分明各说各话却强行集合。诸篇论述,处处敞开国际视野,周全虑及AI研究者、生产者、使用者、政府机构与公共大众的多元关切;且无论是“夫子自道”还是日本知识人向来擅长的座谈“交响”,都总体循守主题、逻辑的内在一致。他们没有穷尽讨论,但其以真思考发现真问题、探索解决真问题的严肃尝试,将讨论确然推进至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