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创始人张磐石
作者: 吴晓明张磐石,原名潘敬业,曾用名张佩衍,生于1905年6月8日,山西省寿阳县平头乡潘家沟村人。13岁时,他考入寿阳县高小。16岁时考取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9年9月赴日本留学。1930年,山西留日学生因汇兑不通,困居东京等地,山西留日同乡会派了3个代表,张磐石是其中一个,返晋要求当局拨款救济留日学生。1931年春,张磐石等人返回东京。好友王炳南和友人高长虹转去德国留学,张磐石也打算到苏联或德国去看看。这时“九一八事变”发生,张磐石决定回国抗日。回到太原后到太原一中任图书馆主任,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有了联系。不久阎锡山重把治晋大权,打击共产党人,张磐石被列入黑名单。得知消息后,张离开太原。

1932年,张磐石来到北平,一度以教书和为报刊撰稿为生。他和在北京上学的谷景生、赵宗复取得联系后,他们加入了左翼社科联盟,从此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由朱宝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北平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左翼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当年仅27岁。后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代部长,参与了《北方红旗》《实话报》的编辑工作,主编了天津市委机关报及《天津卫》和《苏红之友》刊物;1939年以后,张磐石任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编辑部部长,华北《新华日报》丛书编辑部部长,《冀南日报》总编辑,中共太行分局宣传部干部教育科科长;1943年10月中共晋冀鲁豫区党委改名为中共太行区党委后,张磐石任中共太行区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张磐石领导的太行区宣传部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仅1944年一年,全区就出版发行了五万四千四百余册中级读物,二万一千七百五十六册群众读物,五万六千六百七十九册国民教材和二千一百五十一册宣传品。他始终把教育放在第一位。1942年全区有一千二百三十七所小学,到1944年发展到二千五百三十所,入学儿童由五万二千八百八十五名,猛增到十二万五千五百五十六名,并采取了“教学结合实际,学校结合社会”的教学方针,提升了老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在卫生文艺工作上也取得了突出成绩,赵树理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写出的通俗故事《小二黑结婚》深受人民的喜爱,成为根据地文艺创作的一面光辉旗帜是;在对敌宣传中攻心战术丰富多彩,口头宣传影响最大,震慑敌胆,为党的宣传工作他无私无畏、英勇奋斗,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1945年,张磐石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1946年他创办了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兼任社长。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实际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社迁入北京。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转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五四指示”,要求各个解放区采取多种形式,加紧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根据晋冀鲁豫中央局安排,驻河西村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工作人员就近组成土改工作队,进驻十里店、赵庄等村开展土改工作。国际友人柯鲁克、伊莎白夫妇以外国友人身份观察中国农村现实情况,调查研究了河北武安县十里店村土改复查和整党运动,并写出了纪实性作品《十里店》一书。《十里店》是我国第一部以生动真实的事实,反映和记录了中国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取得的胜利。国外有识之士出版了这本书,获得了世界的好评,也是对中国农民运动的一大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张磐石任中共华北局宣传部部长兼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中共华北局委员、常委、副书记兼华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在他领导下,当时华北局的宣传工作成绩显著,在全国第一、二次宣传工作会议上获得了充分的肯定。1954年,中央调张磐石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先后分管宣传和教育工作。他长期在宣传思想战线工作,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经验。他谦虚谨慎、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长期研读马列原著,刻苦钻研宣传理论,坚持实事求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竭尽全力为发展党的宣传事业作了大量而重要的工作。
1956年,张磐石当选中共八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磐石蒙受冤屈,在精神和身体上受到了摧残,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始终坚信马列主义,坚持正义,同林彪、“四人帮”的恶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
1979年,张磐石任林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分管外事、宣传、科技、教育、机关党委和中国林业杂志社、中国林业出版社、部属林业院校的工作,做了大量拨乱反正的工作,促进了林业战线宣传、科技、教育工作的调整和恢复。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持召开了林业部林区中小学校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林业教育工作会议。他推动调整和恢复了北京、南京、东北、中南等高等林业院校,全面恢复了林区中、小学校教育工作。他还重建了中国林业杂志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并为《林业画报》《中国林业报》等的筹备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林业报》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张磐石率领全国政协视察组深入东北、内蒙古、西南等重点国有林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长白山“发展西部、保护东部”的思路。他多次到福建、江西、云南等地检查森林资源乱砍滥伐问题,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健康发展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张磐石是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1982年,张磐石坚决响应中央关于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号召,退居二线。但他一如既往地关心党的事业,关心林业工作,他不顾年老体弱,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林业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1983年至1993年,他担任了山西、河北、河南联合组的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总顾问,亲自主持和领导组织编写出版《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共15卷,近700万字,为中共党史的研究工作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在他病重住院期间,仍然惦念着党的事业、林业的发展,并要求将遗体供给医学研究,进行生理解剖,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2000年6月22日9 时07分,张磐石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