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回暖的春天(小说)

作者: 叶杰男

小说故事梗概

外婆天生是个吃苦的命。我从她自述的童年来看,幸福就注定与她没有半毛钱关系:外婆四岁就到地里给父母当下手;七岁承担家务;十二岁边管弟弟边务农;十四岁出门打工……在外婆的观念里,生活就是吃下一个又一个苦。她拿不出钱被木作坊老板羞辱的事情是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外婆从小叮嘱我好好读书,长大找个好工作,那些关于她的流言蜚语她不在意,叫我也别在意。外婆是个坚强到极点、善良到极点、温暖到极点的人,也是让家人心疼到极点的人:她自愿给虐待她的太外婆养老送终;在小舅公被人砍下手指输得一败涂地时,她主动揽下小舅公的赌债,扛起照顾他们一家的责任;母亲确诊不孕症的当晚,外婆可谓一夜白了头,她四处奔走,各处求医,无果后只好将希望寄托神坛——她多么希望自己是这灶台下的一团火,生活不过是早点师傅手中那一匝又一匝的柴草罢了……

外婆十二岁生日的头天,她的大弟弟被送去上村学堂的一年级。她今后除了在太外婆起床前做完砍柴、烧饭、喂猪的活,还得准时接送大弟弟上下学。

大弟弟坐在教室第一排,靠门。

外婆每天趁弟弟站在走廊上吃早饭的功夫,跑去收拾他课桌上那堆杂乱的书本和凳子下一地的零食碎末。外婆手脚麻利,处理这些要不了多少工夫。她见弟弟还在大快朵颐,就轻声走到后门,拿起畚斗扫帚,把教室的角角落落给扫一遍。

等弟弟咽下最后一口,太阳也差不多完完整整地升起来了,走廊上开始映射出他扁扁的黑影。

老师手夹教本,从窗口走过。外婆趁她推门的间隙,又把弟弟的衣领扣子和红领巾重新检查一遍。

铃响,同学们正襟危坐。

外婆站在窗外,瞄了瞄讲桌前的老师和门旁大声念着书的弟弟。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名氏,转过身,首先邀请他上台介绍自己。

“大家好,我叫贾建军。”

阳光灿烂,教室里窗明几净。在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中,他开始用粉笔写下自己的名字。

“建军,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讲讲你的爱好、理想。”老师微笑着,嘴角两侧的梨窝在不经意间露了出来。

“我——只喜欢跟我阿姐在一起。”他犹豫了许久,最后倒是说得很大声。

说实话,外婆是家中除父母外最在意他的人。或者说,大舅公能得到长辈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的性别。在没有二弟三弟之前,他的吃穿用度永远是家中最好的。至于那些像与邻居小孩闹矛盾啦,玩具熊被村头小子抢走啦,一不小心没拿稳棒棒糖掉在地上啦,这类在长辈眼里连碎芝麻都算不上的小事也只有外婆会去关心。

他的脸一路红到了耳根,同学们也顺势笑胀了腮帮子。

外婆站在窗外,泪水早已湿润了眼眶。她见弟弟攥紧着拳头,和那些笑话他的同学们怒目相向。她真想冲进去,把他抱出这是非之地。

外婆深吸一口气,握紧门把。

她从来不是一个勇敢的人。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因插队问题和人发生过口角。别人见她一副唯唯诺诺的怂样儿,张口就是一句,死远点儿。

“好了好了,同学们都安静些。”老师笑呵呵地走上前,蹲下身子,牵起他的手。

没想到,老师竟先做起了和事佬。

“建军,你能不能告诉老师,长大后最想做什么呀?”

“我要当老板。”他昂起头,噘着嘴。

“哦,为什么呀。”

“不知道。我只知道当老板能有好多钱,花不完的钱。”

“那——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钱呀。”老师慢悠悠地问。

“给我阿姐花。”他努努嘴,把手从老师暖烘烘的手心里抽了出来。

门外,阳光被毛玻璃阻塞,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它衬着外婆的步子一点点地变大,影子又在光线的牵扯下一点点地拉长。她童年的糟糕境遇会再砸到两年后的自己。

太外婆查出糖尿病,一年到头都得打针。抚养弟弟的责任全权交在外婆手里。这年她十四岁。十四岁,正是姑娘们折花逛戏院的年纪。在邻家姑娘手拉着手,成群结队往戏院里走时,外婆已经扛着扁担在别村吆喝,尽可能变着法地把没人要的木偶卖掉。卖木偶,是外婆想来能多挣钱的办法。她来到狮子山东面的村庄,从日出一直吆喝到日落。外婆走遍了整座村子,叩响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到头来,一件也没有卖出去。

挣不到钱,外婆只好将希望寄托在给富贵人家扫地浇花、洗衣做饭的杂活上。她跑遍三座村子,终于在太阳落山前寻到了工作——一份按月结的保姆活儿。

“月结,弟弟们得饿整月的肚子。”外婆讷讷道。

外婆大字不识,能有雇主愿意赏饭,已是她得到的最大恩惠。跑遍三座村子才寻得雇主,外婆真的不敢讨价还价,生怕被夺走手中这还没端热乎的碗。

赶回家,夜色已深,弟弟们也已睡下。太外婆在床头点了盏灯,压着嗓子,朝门外喊着。

“亚君,亚君——”

外婆放下水瓶,手边是刚泡软的稀饭,静步向卧室走去。

太外婆盘问了她整日的行踪,严厉呵斥外婆怎能随意找份月结的工作。

她被这话浇得无言。太外婆刚想发作,不料她起身的动静惊醒了睡梦中的三位弟弟。

外婆逃过一劫,整个屋宅静悄悄的。

太外婆熄灭灯,从半掩的橱柜里摸出两袋包装印有大白兔图案的零食分给兄弟三人。

“轻点儿吃,不准被你大姐听见。”太外婆习惯地压低声音。

半夜,外婆将自己死死裹进被窝里。站远看,她蜷缩起来的身子像极了一只脱水的虾,对着食客们伸出的勺筷瑟瑟发抖。外婆睡的是二楼杂物间,对门就是太外婆。整栋屋宅是太外婆嫁进来前建的,隔音效果很差。外婆经常能听见他们拉抽屉、翻橱柜、撕包装袋的动静。

“三儿肯定又尿床了。不不不,或许是老二,他也会尿床。”外婆极力安慰着自己。

家中年纪最小的弟弟被喊作三儿。自下往上排,分别是老三、老二和老大。在贾家,女孩子还没有资格算进孩子排长幼的队伍里去。

外婆用尽全力强迫自己入睡。她裹着被子在床上滚了一圈又一圈,直至筋疲力尽为止。窗外,卖早点的已经晃悠悠地支起了篷。天,要亮了。可她还是在为生计发愁。她不明白,今年的春天怎么就比冬天冷呢。

(以上为小说节选,感兴趣的同学可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叶杰男,2006年生人,业余写作者,现就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2024级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创作作品《未回暖的春天》(原名《我的外婆信佛》)获2024年“青年杯”鼓浪文学大奖赛文学创作组二等奖。

作品创作背景

在某些时候我觉得,写文章像极了怀胎。从2022年,我在电脑前打下题目开始,一直到我写下这篇创作谈,小说已经迭代了十余个版本。它的前身是一篇八千余字的散文,我现在还记得它的开头“外婆信佛已有二十年了”。老实讲,这句话多少是模仿了汪曾祺先生的“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这部作品的第一版至第八版是在我的高中阶段诞生的。从散文变成小说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有道是,小说是生活的缩影。小说的第三版是在第二版结稿后的第三个月下笔的。这次,文章的结构被重新设计:第一小节仅“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外婆拜的不是佛,是生活”一句话,而后便是全新的小节和内容。

等小说迭代到第十版,我把它投给了鼓浪文学大奖赛。

与其他文体相比,小说的优势在于作者只需要描述现状,而非必须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或建议。这也是小说好读和感人肺腑的原因。就像我在小说里所描写的,当时代洪流涌入韩岭村,势必要打乱村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本就好赌的小舅公进城后一发不可收;如母亲一样的年轻人一窝蜂地扎根城市,不再回来;村里人落伍的观念开始被时代慢慢擦出火花……外婆于现实里凭着一份正念不断燃起活下去的盼头,在纷至沓来的时代中安放好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外婆通体的创伤之下藏着的是数不尽的温暖与慈爱,她是一个集坚强、善良、热忱、伟大于一身的人。外婆用自己的苦难换来了外孙的荣誉和他完整、幸福的童年。

谢谢你,我亲爱的外婆。

责任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