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让“菇娘”自然生长

作者: 胡庆敏

妈妈,请让“菇娘”自然生长0

周末的午后,阳光如织,我与儿子女儿漫步在稻田边,微风轻吟浅唱,轻轻拂去工作与学习的所有疲惫。“妈妈,快猜我们发现了什么宝藏?”女儿的声音里满是兴奋。未等我开口,她已迫不及待地揭晓答案:“是菇娘果!没想到这里竟然藏着一株菇娘果!”跟随她的指引,在芦苇丛的掩映下,一株生机勃勃的菇娘果映入眼帘,它的人字形枝条上挂满翠绿的小灯笼,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秘密花园。

“妈妈,菇娘果为什么会选择这里作为它的家呢?”女儿好奇地发问。我微笑着,与她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或许,是某个同样喜爱菇娘果的孩子,不经意间遗落了一颗种子在这里;又或许是某只灵动的小鸟,带着它飞越千山万水,最终在此地安家。还可能是河流的温柔,将它轻轻送到这里……”菇娘果也好像听到我们的笑声,叶片轻摇,仿佛也在分享这份喜悦。

“我最爱吃菇娘果了,上次在沈阳买再多也不够我吃。这次,我要等它自然成熟,尝尝最新鲜的味道。”女儿轻抚着那些“小灯笼”,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从此,这株菇娘果成了她心中的牵挂。

每到周末,女儿便央求我带她来郊外探望这位“朋友”,期盼着它能早日披上成熟的外衣。然而,两周过去,那些“小灯笼”依旧保持着青涩的模样。我安慰孩子们:“再等等吧,下周或许就会有变化了。”“哎,菇娘果啊,你何时才肯换上那件漂亮的黄衣裳呢?”女儿托着腮帮,眼神中充满童真与期盼。我提议道:“要不,我们把它带回家照顾,或者给它加点肥料?”

“不,妈妈,这里才是菇娘果真正的家。它是自然的孩子,应该让它自由地生长。”女儿的话语中充满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我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人种桃花心木的故事。他种树的方式很特别,像是插秧,而且浇水也没有规律,有时几天来一次,有时十几天都不管它。妈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我笑道:“可能是有点忙或者懒吧。”“哈哈,妈妈,你和作者是一样的想法。事实是,种树的人在模仿下雨。因为下雨的时间和水量是不确定的,生长在大自然里的树,要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

女儿的话让我陷入思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给予了过多的干涉与安排,将他们视为精心雕琢的盆景?我们是否忘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的是自由探索的空间,是自我成长的机会?

“妈妈,我觉得自己就像还没长大的菇娘果,你呢,一直保护着我,让我觉得好温暖、好安全。不过,我更想能像真正的菇娘果那样,不怕外面的风风雨雨,就算长得很慢很慢,我也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变得成熟。”女儿的语中充满自信与坚定。

望着前方的菇娘果,再看看身旁这个思想独立、逐渐长大的姑娘,我不禁感慨万千。市井与学堂,四围皆似框,外部的喧嚣与洪流席卷着家庭与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常迷失于茫茫雾霭,却遗忘了,生活或学海,处处皆成书,学习或实践,万事皆成师。

女儿啊,妈妈会努力成为一个懂得放手、懂得陪伴的家长。让我们一起,像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自然而然地生长,享受每一个成长的瞬间。因为,真正的成长从来都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在时间的磨砺中,慢慢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