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告别课
作者: 霍霍“妈妈,妈妈,你快来啊!”周六清早,女儿惊慌失措地冲进厨房,说啾啾躺在笼子里一动不动,爸爸正在给它抢救。我心里“咯噔”一声,赶紧跟着她跑去阳台。老公刚脱下手套,冲我摇了摇头。
啾啾是一个多月前我们从超市“买鸡蛋送小鸡”的活动中带回的。它浑身奶黄色,叫声细小却悦耳,女儿便给它取名为啾啾。为了照料它,我买来笼子,铺好塑料垫,喂养也尽量精细,蔬菜、小米粒、馒头碎渣等轮着来。前几天啾啾没什么胃口,老公还查了不少资料,给它做按摩,并研磨胃药泡水让它喝。眼看着好转了,怎么一下子就……
面对这个结果,我们都很难过,女儿在难过后似乎是平静接受了。但午休时,她隐忍的情绪才终于爆发,在床上蒙着被子哭出声来。一阵懊恼袭上我的心头:虽然女儿已经十岁了,但是这还是她第一次面对生命的消逝,“死亡”这件事对她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养过一个小兔子。家里没人时,就把它锁在卫生间,结果有天忘了盖马桶盖,小兔子不知怎么滑了下去,冻死了。那时的我已上了初中,一时也难以接受,哭了一晚。
我掀开女儿的被子,发现她正用电话手表打电话。听到女儿哭,电话那端一直劝着:“没事!不就是一只小鸡吗?爷爷再给你买一只。不,买三五只。”这安慰好像没起到什么作用,女儿哭得更大声了。我匆忙挂断电话,一边扶女儿坐起来,一边快速思考着应该如何安慰她。
“再买几只”的安慰之所以适得其反,是因为在孩子心里,啾啾不仅是宠物,更是亲密的小伙伴,不能被随意替代。想到这,我放弃了试图跟女儿讲道理的想法,决定先全盘接纳她的情绪。
我抱住女儿,说:“妈妈知道你舍不得啾啾,我也一样。你想哭就哭,妈妈陪着你。”她哭了好一会儿,慢慢平复下来。接下来,我打开平板电脑,找了个小鸟的“葬礼”的动画给她看:一群小朋友面对死去的小鸟,很难过,于是决定好好与小鸟道别。他们在公园的林子里挖了一个洞,把小鸟包裹好再放进去,覆盖上蕨草、花朵、石头和泥土。一直到忘记小鸟之前,他们每天都会来到这里,为死去的小鸟唱歌,在它墓上摆上鲜花……“幼稚。”女儿撇着嘴说,“不过我们也要给啾啾一个漂亮的葬礼。”
第二天,我们把啾啾装进大号透明盒,带去城市森林公园的偏僻处,挖洞埋了进去,盖上漂亮的草和花朵,和它挥手告别。回家的路上,女儿忽然说:“我现在知道你们为什么要说,你们的爷爷住在天上了。我希望啾啾也住在天上看着我,对了,就在‘啾星球’!”
“啾啾肯定喜欢这个星球。”我和老公相视而笑。在我们的成长教育中,“死亡”被赋予了许多禁忌的色彩。面对宠物消逝生命,孩子一开始可能很难接受,但难过、悲痛的情绪被接纳过后,又能跟宠物郑重地告别,给这段美好的关系画上一个句号,孩子就一定能从悲痛中慢慢地走出来。
又过了些天,女儿在作文里念叨起啾啾:啾啾被她放到绳子上荡秋千,啾啾小心翼翼在她手心啄米,啾啾听到开门声就“啾啾”地叫……啾啾在啾星球,一定过得很好!结尾时,女儿写道:“下次养宠物,我一定会提前学习很多知识,根据它的习性,更好地照顾它。”
看来,当时那场生命的告别课,真的让女儿懂得了“生命的消逝,带来更多的是温暖的回忆”,经过这场告别,她似乎也更懂得珍惜生命了。当然,这一课,我们也受益匪浅。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