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伤春心自醉
作者: 王军历来说李商隐多情甚至滥情,说多情可以,他对万物都抱有深情,而说他滥情则是最大的误解。事实上,李商隐对爱情的忠贞是同时代人难以比肩的。我们从李商隐同妻子王晏悦的感情上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
李商隐的妻子王晏悦去世不久,李商隐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邀请入川,柳仲郢给了李商隐比自己年薪还高的薪酬,后来又为李商隐奏请了检校工部郎中的宪衔。这是从五品上阶,虽是荣誉称号,却也是李商隐一生中的最高职务。
当时,柳仲郢见李商隐中年丧妻,十分同情。幕府中有一位容貌秀丽、技艺一流的歌舞乐伎张懿仙,柳仲郢有意撮合,准备赐予李商隐,帮助料理其生活起居。但是,李商隐感念亡妻,婉言谢绝了柳仲郢的好意。
其时,幕府中一般都有营妓。在幕府中任职的文士如温庭筠、段成式、杜牧、赵嘏等人与妓女频繁接触,唐宋人笔记中有不少记载,可是这其中却找不到关于李商隐与妓女的任何交往。
李商隐告诉柳仲郢,他曾有过关于美女的描述,但那都是表达某种寄托,而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并不是一个风流随性之人:“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上河东公启》)这也是李商隐一切情诗的最佳注脚。
人的一生面临着两可性,这是人所特有的处境。按照肉体原则和生物本能的要求,李商隐丧妻再娶是合情合理的,特别是在当时的年代,可是李商隐不肯再娶。对待爱情的这种态度,不在多少,而仅在有无。在这方面,李商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谈及李商隐同王晏悦的相识,我们且从他考进士说起。当时,幕府按年向朝廷推荐人才,称为岁贡,令狐楚每次都给李商隐资装进京应试。大和四年(830),李商隐19岁。在令狐楚幕府的第二年,他目睹了文采辞章远不及自己的令狐绹进士及第。20岁,没有通过考试。21岁,又没有通过考试。24岁,进京应试,还是没有通过进士考试。
开成二年(837),李商隐26岁。他第五次应试,终于登进士第。而这,多亏了青少年时期最亲密的好友令狐绹的热情相助。
李商隐自18岁与令狐绹相识,两人关系亲密。
他们一同读书研艺、赋诗赏花,可谓形影不离。李商隐经常开令狐绹的玩笑。开成元年(836),在令狐绹升任左拾遗时,李商隐曾作“嗟余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令狐八拾遗绹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借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开玩笑希望令狐绹为他做媒。
李商隐写给令狐绹的诗最多,仅诗题上标明寄赠令狐绹的,就不下二十首。
大和九年(835)四月,李商隐24岁。令狐绹在门下省任左补阙、左拾遗,专门对圣上进行讽谏和举荐人才。由于李商隐不屑向权贵行卷,令狐绹每年都替李商隐抄写诗作推荐给礼部:“岁岁为写出旧文纳贡院。”(《与陶进士书》)李商隐参加的第五次考试,主考官是高锴,时任礼部侍郎兼知贡举。高锴一向敬重令狐绹,有一天在朝上相遇,高锴问令狐绹谁是他最好的朋友。
令狐绹连说三次“李商隐”,说了三遍就退下了,也没有说请关照的话。高锴心领神会,在进士考试中录取了李商隐。
李商隐参加的这次考试,共录取了40名进士。
同榜及第称为“同年”。李商隐和同年韩瞻脾性相投,关系最为密切。韩瞻,字畏之,京兆万年(今陕西樊川)人,名次排在李商隐之后。
从录取结果公布之日起,曲江宴(又称“杏园宴”)、雁塔题名、慈恩寺塔题名等庆贺活动接踵进行。新科进士发榜后,文宗在曲江池旁的杏园赐宴游赏,称为曲江宴或杏园春宴。
二月初春,沿堤草新。宴会那天,文宗亲自到紫云楼,垂帘观看。王公贵族之家栉比而至,从中挑选女婿。更有歌伎出入,车马填塞,热闹无比。
韩瞻在这次宴会上,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相中。
泾原节度使治所在泾州(今甘肃泾川),古称回中,位于京师西北493里。王茂元是濮州濮阳人,名将王栖曜之子,祖父曾参与讨伐“安史之乱”叛军。此时,王茂元刚从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任上调任泾原节度使不久。他选中韩瞻,随即为韩瞻在京师修建了新房。
王茂元膝下五男七女,只剩两个女儿尚未出嫁。现在,六女儿许给韩瞻,最小的七女儿王晏悦尚待字闺中。韩瞻极力为李商隐撮合亲事。
韩瞻准备到泾原迎娶家室回京师。李商隐在韩瞻的新居为他饯行,并开玩笑说洞房花烛和金榜题名,韩瞻两样都占了,而自己就像晋朝的谢混无人亲近。
《晋书》里说,东晋元帝南渡建立王朝时,生活特别贫困。当时猪肉稀缺,属下把最肥美的猪脖圈给他留着,称那块肉为禁脔,别人不能乱动。后来,晋孝武帝为公主议婚,大臣王珣推荐了谢混,还没到成婚,晋孝武帝就驾崩了。另一位大臣袁山松想将女儿许配给谢混。王珣告诫他说,这是禁脔,不可染指。
李商隐即席作了《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籍籍征西万户侯,新缘贵婿起朱楼。
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
云路招邀回彩凤,天河迢递笑牵牛。
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岳父声名显赫坐镇西方诸侯,新近因为贵婿盖起豪华红楼。论进士及第我徒然排在前面,说起婚姻嫁娶你反抢在前头。仙路铺满云霞招引翩翩彩凤,迢迢银汉嘲笑我这隔岸牵牛。谢混预订公主无人敢再亲近,张衡吟诵四愁身形日见消瘦。
李商隐在诗中吟诵的“四愁”,是指东汉张衡的《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我思念的人啊在泰山,想追寻她小丘阻拦,转身东望泪水沾湿衣边。美人送我镶金佩刀,如何回赠美石玉雕?路途遥远徘徊不止,怎不叫我心中烦恼?我思念的人啊在桂林,想追寻她河水幽深,转身南望泪水沾湿衣襟。美人送我玉石琴弦,如何回赠成双玉盘?路途遥远失意悲伤,怎不叫我心中怅惘?我思念的人啊在汉阳,想追寻她山坡险长,转身西望泪水沾湿衣裳。美人送我貂皮短服,如何回赠明月宝珠?路途遥远失落踟蹰,怎不叫我心中委屈?我思念的人啊在雁门,想追寻她雨雪纷纷,转身北望泪水沾湿佩巾。美人送我锦绣绸缎,如何回赠青玉几案?路途遥远哀叹连连,怎不叫我心中哀怨?
诗中美人情意绵绵,将黄金佩刀、玉石琴弦、貂裘短服、锦绣绸缎赠予诗人作定情之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美人把最美好的东西送给诗人,诗人也要把最好的东西回报给她。
早在曲江宴上,王晏悦随着父母、姐姐游玩,远远地见过李商隐。只不过她那时年纪还小,父母为姐姐挑选贵婿,还没有轮到她。不过,姐夫韩瞻时常在她面前说起义山如何如何有才,自然增添了她对李商隐的好感。
对李商隐的相貌,王晏悦应该是满意的。《旧唐书》说李商隐“少俊”,那就是年轻英俊的意思。在短短二百余字的《李商隐传》里惜墨如金地特意点出来,就更不是指一般的漂亮了。
王晏悦非常美丽、聪慧。李商隐和王晏悦在曲江宴上一见,如同惊鸿一瞥:“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无题》)意思是说,这个女孩子像出水芙蓉一样美丽,外面早已有美好的声名。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宋玉在《神女赋》里说:“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简直是无可挑剔;她那丰盈妩媚的仪态,也无法寻根究底。她刚出现的时候,灿烂得像照梁的初升丽日。
曹植在《洛神赋》里说:“灼若芙蕖出渌波。”她的形影,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
后来韩瞻到泾原后,李商隐又作了《寄恼韩同年》(原注:时韩住萧洞)二首:
其一
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
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窗外的木兰花应该正在怒放,开的时候千万不要阳光太强。美好年华若是经历几场风雨,残红满地徒然感叹世事沧桑。
其二
龙山晴雪凤楼霞,洞里迷人有几家?
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龙山瑞雪晴空映照楼阁霞光,可否还有仙女单身待字闺房?我为落花伤春心里沉醉惆怅,不劳再劝石榴花酒益增感伤。
李商隐在诗里,以《神仙记》里的两位仙女暗喻王茂元的两个女儿。
李商隐还曾抱病前去昭国坊拜访王茂元的大女婿,时任千牛卫将军的李十将军,希望他为自己做媒,作了《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
十顷平波溢岸清,病来惟梦此中行。
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千亩曲江水波拍岸春意盈盈,我生病时常梦见在里面穿行。当年司马相如哪是真的消渴,否则肯让沱江白白流过锦城?
这首诗用了一个典故。汉时司马相如有消渴病,经常口渴,不断喝水。李商隐借来比喻自己渴求佳偶。
还有李执方,是王茂元的妻兄弟,也住在昭国坊,对李商隐的婚事很热心,多次撮合。
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来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李商隐身在幕府,却不能与王晏悦相见。他看着府衙玉梯横倒,登楼无望,感叹两人面对同样的春风、同样的明月,却只能各自诉说离愁:“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二首》之一)
在泾原这一年,王茂元宾客相待,但就是迟迟不答应李商隐和王晏悦的婚事。是等待李商隐的选拔考试结果,还是担心李商隐是牛党令狐楚门生这层关系,抑或因为王晏悦年龄尚小?而李商隐同令狐绹的交恶,源自他投靠王茂元幕府。
开成四年(839)春,李商隐28岁。他再次从泾州去长安参加“释褐”考试,这次被顺利录取,并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白居易、柳宗元、杜牧、元稹等都是校书郎出身。李德裕也曾以门荫担任这个职务。
校书郎为正九品上,正字为正九品下,主要职责是校对典籍史册并订正讹误。秘书省藏书甚多。李商隐担任校书郎那年,秘书省藏书达到56476卷。
秘书省地位清高。李商隐初任校书郎,志得意满,如鱼得水,阅读了大量藏书,还自己动手编写手册,内分帝室、职官、岁时、州府等内容。
李商隐到秘书省上班不久,王茂元就让家人把王晏悦护送到昭国坊南园,准备同李商隐完婚。
这次,王茂元没有财力为李商隐和王晏悦修建朱楼。他在任岭南节度使时,积聚了巨额资产。但是“甘露之变”前,宰相王涯和郑注任命王茂元为泾原节度使。事变后,王茂元散尽财产打点,逃避了灭族之灾,家中也所剩无几。
李执方、李十将军和韩瞻在南园举办家宴庆贺。这是李商隐和王晏悦第一次正式见面。席上大家猜拳划令,欢宴彻夜到晓,一直到卯刻击鼓上朝才散。李商隐在赴秘书省的路上口吟了《无题二首》。
我们先看其二: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早就听说过绝色仙女萼绿华,当初咫尺之间如同远隔天涯。没想到昨晚家宴上意外相逢,竟然窥见西施一样最美的花。
从《吴越春秋》《洛阳伽蓝记》及《旧唐书》都可见“阊门”的记载,是指西门。这表明该女子地处西方,或来自西方。而泾原正在长安的西北。
“秦楼客”是女婿的代称,原指教弄玉吹箫的萧史。吴王是王茂元的代称,李商隐在诗中经常称节度使为王。至于“吴王苑内花”,指的就是吴王夫差时代的美女西施,这里是以西施比喻王晏悦。
再来看著名的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用白话或可译为:
美好夜空星光闪烁凉风拂面,酒筵楼阁西侧桂木厅堂东边。缺少彩凤双翅不能一起飞翔,彼此眷恋之心犀牛角线相牵。隔着座位猜钩嬉戏春酒温暖,分组行令一决胜负烛映红颜。可恨晨鼓敲响已到点卯时间,我像飘转蓬草策马赶去上班。
欢宴未终,而鼓声已响。唐代长安宵禁甚严,二更一点,二遍鼓停,城门及街坊门均闭。五更二点击鼓,表示解禁,街坊门开。官员则须卯时到职,称为“点卯”。
这样美好的夜晚,令李商隐在上班路上时时回味:王晏悦不胜酒力面颊红晕,烛光掩映下和他目成心会,感应相通。正像被视为灵异之物的犀牛角,中心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更添神异色彩。昔日相望已久,方才相见;昨夜星辰好风,回味无穷,再没有比昨夜更美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