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实践求解素质教育
作者: 陈艳伟
在空中“航海室”模拟造船并“扬帆出海”,在校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深入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在“金牌教练”的悉心指导下刻苦练习田径……寒冬时节,记者踏入萍乡市湘东区多所中小学,目睹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学生面孔,他们正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以尊重学生主体、对学生未来负责的价值追求,抓实‘五育并举’,推进素质教育从注重规模走向注重内涵,让校园成为学生多元发展、健康成长的乐园。”湘东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局长黎冬萍说。
“没有学习力,学生发展就不能可持续”
2024年,湘东区加速推进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撤并学校21所,安置学生1591人。湘东云程学校正是网点布局调整的学校之一。2022年9月,湘东云程学校成为江西省第一所“民转公”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23年,道田小学并入;2024年1月,湘东区实验小学的三、四年级并入;2024年9月,湘东区实验小学剩余年级完成并入;2025年湘东镇黄花小学并入。
“学校有204名教师,‘三支队伍’占比不小,合心才能聚力。”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奕说,“三支队伍”是指学校“民转公”后从留下的教师中选聘的65名教师、从乡镇学校选拔的一批教师和刚毕业的30多名公费师范毕业生。“只有增强教师的学习力,才能带动学生可持续发展。”刘奕介绍,她与教师胡小林分别成功申报了1个区级名师工作室,通过青蓝结对、以赛促教的方式,激励更多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像导演一样讲课程,像弹琴一样活思维,像盖楼一样打基础。”谈及学校新课标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刘奕说,学校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把“死教材”变为“活课程”,在情境问题下让教师从讲授者变成指导者,让学生从接受者变成问题解决者。“学校成功立项8个课题。”她认为,这些课题的推进,使全方位育人更加具体化。
以学习力提升行动力。2024年,湘东云程学校教师队伍硕果累累:刘奕提名2024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最美教师”,新增10名区级骨干教师,11名教师获市、区级表彰,在萍乡市“论文和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3个、二等奖14个……
“以课程改革、有效教学为支撑,注重学生学习动力、能力和毅力的提升,让学生乐学、善学,正成为湘东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着力点。”黎冬萍认为,这既是“双减”背景下“轻负担、高质量”的路径选择,也是对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御泉湾小学与湘东云程学校情况相近。2020年,甘泉小学、泉源小学、流田小学3所村小合并组建御泉湾小学;2020年9月,学校搬入新址;2023年9月,新垅小学并入御泉湾小学。“尽管学校教师只有42人,但整体实力不容小觑。”副校长黎艳琴说,学校有名师工作室2个,在研课题9个,结项课题6个。
作为江西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黎艳琴致力于推广乡村阅读。在她的名师工作室,记者读到四(2)班学生杨沐雪写的一首诗《花园》:
静静躺倒在花丛
你们将我围绕
芬芳把耳朵灌饱
似在窃窃
精灵藏在蕊间的密语
让放空的思绪
随云朵飘呀飘
安静、兴奋的心理状态,在杨沐雪的笔下惟妙惟肖,把人带入那段快乐时光。“黎老师带我们阅读了很多好书,提升了我的学习力和思考力。”说这话时,杨沐雪的眼里放着光。
“不求人人发展一样,但求人人都能发展”
在湘东区,有一所“冠军学校”——麻山镇中学。
百闻不如一见。记者刚到麻山镇中学,就被学校体育教师陈恢恒迎进了他的名师工作室。荣誉墙上张贴的奖状,书桌上展示的奖牌,橱窗里立着的奖杯……满满当当。“从2010年到现在,每年有3名以上学生夺得各级体育比赛的冠军。”陈恢恒说,仅在2024年5月举行的江西省第六届青少年田径冠军赛上,学校田径队就斩获4金、2银、2铜。
“学校从2005年搬入现在的校址开始,就坚持把田径项目打造成特色。”陈恢恒说,20年间,每天带学生训练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正是这份坚持,他成了江西省“金牌教练”。
陈恢恒向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从2010年至今,在参加学校田径队的学生中,有近90%的学生考入高中,近80%的学生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考上大学。
90后教师陈娇是陈恢恒的学生之一,如今也是麻山镇中学的体育教师。2007年,上初一的陈娇参加湘东区中小学运动会夺得400米第一名,被陈恢恒发现后,陈娇从此走上练习中长跑之路。高中毕业,陈娇如愿考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7年大学毕业后,她主动回到麻山镇中学任教,与陈恢恒一起带教田径队。
在陈恢恒阳光体育名师工作室,记者遇到了九年级学生段梓伦。打量着这名陈恢恒的得意弟子,他自信的笑容、黝黑的皮肤,都显露出长期训练的坚韧不拔。从他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田径运动的热爱以及对挑战的强烈渴望。中长跑是他的强项,他已连续夺得2023年、2024年江西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1500米第一名。“我的800米成绩为1分58秒,成功超越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男子标准的2分03秒。”段梓伦自豪地说。
“再过些年陈恢恒老师就要退休了,我会把这种时时刻刻为了学生人人都能发展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帮助更多具有田径潜能的学生走出大山,圆梦大学殿堂。”陈娇坚定地说。
“不求人人发展一样,但求人人都能发展。”黎冬萍说,这一理念在湘东区已具化为推动不同学生实现发展的生动实践。
地处湘赣边界的荷尧镇中心小学,其以“荷韵清风”为主题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各类社团活动不仅彰显了浓厚的乡村风情,而且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同时学习到实用技能。记者注意到,最具吸引力的当数“青荷之翼”航模社团。学校设有航模活动室、航模构建室、无人机电脑模拟飞行室,还在教学楼顶楼打造了面积达270平方米的空中“航海室”。
谈起航模,六(1)班学生刘明福的言语里透着自信。他从四年级加入社团,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折纸飞机时的自豪感。之后,他学习了无人机操控和编程。“我多次参加航模竞赛屡屡获奖,但这些奖项对我而言更多是激励,我更珍视由此培养的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他说。
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邓秋龙介绍,学校把航模课程与黏土、舞蹈、文学、电脑绘画等课程相融合,在每名学生心中播下“科技强国”的种子。
“在教育过程中,多维育人才能让学生实现多元发展。”黎冬萍说,湘东区完善“1+X”(1指作业辅导课,X指学生喜欢的核心素养活动课程)多元化课程体系,开设有30多项特色课程、1100个社团,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96.99%。
“没有喜爱,就没有素质教育”
2024年12月26日,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给湘东区东桥镇沿塘小学发来函件,学校校长钟辉、教师李霞提交的案例“农村小学DIY木工课程的创新实践研究”,作为2024年中小学劳动教育创新示范案例,被推荐至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教育分学段分年级课程建设及实施策略研究”总课题组,拟收入案例集,并结集出版。
沿塘小学是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完小,缘何这所学校的木工课程实践经验,会作为省级示范案例被推荐至全国?对这一问题,钟辉直言:“没有喜爱,就没有素质教育。”他认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让学生在喜爱中实践,在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你看,这些指示牌均为木制,它们都是由学生设计,并在学校香樟木工坊亲手制作完成的。”在钟辉的引导下,记者参观沿塘小学校园时发现,这所村小的各类功能室齐全。步入香樟木工坊,十二生肖、十八般兵器、鸟屋、创意花瓶、挂钟等木工作品栩栩如生。
00后教师李霞是木工社团的指导老师。她说,学校立足项目化学习,利用木工课和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木工创作,深受学生的喜爱。记者看到,一块块普普通通的香樟木,在学生手中经过锯、凿、刨、钻、拼装、打磨、上色等多道工序之后,就变成了一件件富有童趣的作品。
六年级学生王俊楠非常喜欢上木工课,也参加了学校的木工社团。“我在社团拉锯小比赛中得过第一名,前段时间还精心制作了一根木质发簪送给我妈妈,她可开心了。”王俊楠的脸上洋溢着自豪。
小木工,大创意。钟辉说,学生在学习与创造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快乐,还培养了专注、坚持、耐心、严谨、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基础。在湘东区采访,记者发现,“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教师、喜欢学习”已成为湘东区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追求。黎冬萍认为,如果没有喜爱,就不会有学生真正地主动发展、主动学习。记者注意到,这一理念不仅深植于沿塘小学,更在湘东区各中小学开花结果。
荷尧镇大义小学建校时间已有112年。历经百年风雨,这所山村小学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走进校园,文化石、走廊上、楼梯过道,随处可见的师生书法作品。“‘书法励志,翰墨树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长蔡常德说,自2007年起,学校致力于书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发展成为湘东区首屈一指的书法特色学校。
记者步入书法教室,眼前是一幅幅笔力雄健、结构严谨的书法作品,学生们正全神贯注地书写,沉浸在书法艺术的美妙世界中。六(2)班学生文嘉丽开心地与记者分享她书写的作品。“我特别喜欢书法,我的作品经常在学校展出,还得过不少奖呢!”在她看来,在点横竖撇捺的书写中,不仅能感受到书法的魅力,更能明白“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书法教师黎辉认为,书法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耐力。
在荷尧镇青云小学,记者看到,陶艺馆被“搬进”校园。在教师手把手指导下,学生们在陶艺馆深入探索陶艺的奥秘,从和泥开始,历经拉坯、晾晒、抛光、绘彩、烧制等多道工序,亲手创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工艺品,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还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腊市镇中心小学,花样腰鼓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锵、锵、锵……”随着镲的节奏,学生们甩头摆腿,时而像仙鹤展翅,时而如燕子翻身,酣畅自然地敲着腰鼓;队伍时聚时散,或起或伏,进退有序,气势磅礴。“咚吧咚吧”的鼓点声响彻校园的各个角落。
…………
以素质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湘东区正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