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督”促进 因“导”而优

作者: 陈薇

【案例背景】            <<<

监督指导学校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是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基本职责。2019年至今,笔者共担任6所幼儿园的责任督学,负责园所的日常督导工作。作为一名责任督学,要善于发现问题,做一个爱“挑刺儿”、爱“找茬”的人,只有发现问题才谈得上监督和指导。我担任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责任区有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独立园、民办幼儿园,其中有两所是教育质量较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级示范幼儿园,且园长都年轻有为。如何找准督导切入口呢?笔者试着把园所常规管理的细节作为抓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去窥视幼儿园发展路径与走向,精准把脉园所科学保教方向。

【案例分析】            <<<

案例一

开学第三周星期二的下午,笔者与中心幼儿园的视导员一起前往芦溪县银河镇墨溪村幼儿园,去之前没跟园长打招呼,我们按自己设定的路线,巡视园所常规状态,看看能否从看似井然有序的表象中找出问题。在巡视过程中,一人拍照,一人进行问题记录。一小时后,我们走遍了幼儿园的室内活动区、户外活动区、食堂、教师办公室,还真发现了许多不起眼的“小事情”。如幼儿园户外的游戏材料收纳杂乱,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幼儿直接进教室;幼儿园的3间空教室变成了“杂物间”存放着各种物品;园门口宣传栏的“教师风采”教师照片褪色严重;教室图书柜的绘本未分类整理;寝室被子折叠不规范;幼儿室内外游戏漫无目的等。

随后,笔者与园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幼儿园管理的基本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择机把在幼儿园巡视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说出,并列举了“问题清单”。在问题面前,园长作了反思,她说尽管自己天天在幼儿园,有些问题确实发现不了。以小见大,幼儿园常规管理确实需要改进和加强,并表态要举一反三,从常规管理“小事”抓起,来规范办学行为。

两周后再去幼儿园“回头看”,仍然不打招呼进园,发现上次提出的管理欠缺问题已基本解决。幼儿园的“杂物间”变成了各种功能室,如美术室、建构室、图书室等。更让人欣喜的是,幼儿园的材料都有了幼儿自己设计的标签,园长说:“这次我们将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全员大扫除,老师和孩子都参与其中,干净舒适多了。”

案例二

2024年上半年,因芦溪县将迎接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检查,为了此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责任督学率先至银河镇陇田村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问诊把脉”。刚进幼儿园就发现园长非常沮丧,笔者立马与园长进行交流,发现这个幼儿园的问题更加复杂,她说:“自己之前一直都是担任班主任,没有管理经验,幼儿园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工作布置不下去,即使布置下去也不能按时完成。”得知这一情况,笔者建议立即召开全体教师工作会。会上,参会教师畅所欲言,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讨论。主要问题有:教师的一日工作比较繁琐,处于走流程的状态;幼儿园的室内外面积非常大,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清洁;幼儿园的室内外游戏材料不足,幼儿游戏质量不高等。

在后续工作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当前的问题。首先成立了片区帮扶小组入园指导,督导组走进各班观看半日活动,发现小问题由幼儿园负责人和班级教师逐一对接、当面整改,发现大问题利用中午和离园后的时间集中进行研讨培训。召开相关的保育工作会,规范一日工作流程,做好园内消毒工作,把幼儿园的室内外卫生区域重新划分,做到分工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安排住宿教师协助园长完成一些临时性的工作,确保幼儿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经过三个月的督导,幼儿园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到处都能看到老师和幼儿的笑容。幼儿园还添置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户外还有沙池、水池、草地、山坡、果树,小桥流水,瓜果飘香,俨然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如今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全面全时开展,幼儿可自由骑行、玩沙戏水、爬山滑草、益智建构、品尝鲜果……好一派热闹景象!

【案例反思】            <<<

常态化的校园难免出现一些管理疏忽的地方,作为一名责任督学就是要帮助幼儿园、协助园长发现办园行为和科学保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应本着为学校服务的心态,实地走访,现场观察,查找不足。在督学工作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到督导责任园所看一看、听一听、讲一讲、做一做,放下“架子”,不顾“面子”,坚持实事求是。责任督学在挂牌督导时,要求督导组成员现场及时了解幼儿园负责人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建立“点对点”的微信群,现场用手机拍摄需要整改的问题图片,并下发整改问题清单,再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回头看”,查看整改落实情况。

因地域原因,银河镇辖区内的村级园还存在差异,通过入园指导、集中培训、片区教研、教师帮扶等方式改变园所的环境创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缩小园与园之间的差距,做好幼儿园办园行为与科学保教的引领,让每名幼儿在家门口都能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县银河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