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初中校本作业设计与实施

作者: 戴龙辉

大概念视域下初中校本作业设计与实施0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价值的发挥. 相应地,对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大概念视域下,初中校本作业设计应重视作业的思想性、针对性、梯度性、趣味性、应用性,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作业的“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概念;校本作业;减负提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概念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大概念强调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它可以超越特定单元范围进行迁移,将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通过学习任务有机地组织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教学中,作业主要源于课本练习或统一征订教辅练习册,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其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若使用统一的教辅资料势必引发部分学生的不适,继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打破作业的统一模式,从学校、班级的实际出发,根据基本学情自行设计校本作业,充分发挥作业优势,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升.当下,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大概念视域下,校本作业设计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严格遵循校本作业设计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 下面,笔者以“因式分解”为例,谈谈大概念视域下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关注作业设计的思想性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时常有这样的感受:课时作业明明做得很好,但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及期末考试时却难以达到预期,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会根据教材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然后给出相应的练习进行强化,课后又安排重复性的练习让学生完成,这样训练的学生自然可以通过模仿和套用较好地完成课时作业.但是,随着知识内容的逐渐增多,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在解题时就容易出现错用或滥用知识点的情况,直接影响解题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并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