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阅读拓展及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蒋凯
摘 要: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育人价值高,但时空跨度大、时代背景久远,课堂呈现容易空洞化、说教化。教师要借助“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阅读”的拓展,丰富统编教科书革命题材课文的时代背景、革命人物形象、精神品质,缩小学生的认知距离;同时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将单篇课文的语文要素、阅读策略,联系、迁移、推广到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革命传统题材类的图书,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革命传统题材 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05
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和整本书的育人价值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仅源于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小抓起的理念,以及相关部门制定并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基本要求,也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规定。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
一、梳理基于教材的小学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阅读资源
笔者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整本书阅读”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推荐,《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版)》中关于革命题材整本书阅读书目,以及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人文主题、语文要素、阅读策略进行了整理,形成了“小学生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阅读资源”(见表1)。
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阅读资源的选择,遵循了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对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革命主题、语文要素、阅读策略等方面进行融合,体现课内外阅读的关联性、融合度,是对统编教材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补充。
二、构建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体系
(一)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阅读课程目标定位
为平衡不增加学生负担与提升教材深度广度,建议革命传统题材阅读以选读拓展书目为主,每学期精读一本。
革命题材整本书阅读课程目标定为:1.自主阅读革命题材书籍,学习英雄事迹,体会爱国精神。2.领悟革命精神与人格魅力,感恩英雄,珍惜当下。3.通过阅读陶冶情操,传承革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确立文化自信。
(二)确定课程课时安排
依据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学习了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团队引领的整本书阅读研究成果,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篇相联系拓展的革命传统题材书籍的研究,体现“革命题材”“联结教材”,课程的设计与“快乐读书吧”的课时分配有一定的区别,建构了“联读课”“研读课”“分享课”三个课型,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也不相同。
三、探索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联读课
1.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革命题材类整本书与学生生活的时代有一定的距离,为缩小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情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播放视频,将学生拉回现场
革命题材书籍描述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体会英雄所处环境的危险。教师可在执教时播放时代背景影片或纪录片,增强视觉冲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如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最小的红军》《井冈山上的吴月娥》《长征路上红小丫》。在阅读拓展的绘本之前,学习第六单元课文《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时,播放《会师井冈山:星星之火》补充背景,引导学生想象军民艰苦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2)讲述故事,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
除了视觉方式创设情境之外,听觉也能创设情境。教师可搜集革命题材书籍相关小故事,声情并茂地讲述,助学生快速入情入境。如读《雷锋日记》时,播放日记内容,对应课文“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激发学生兴趣,预测雷锋其他好事。
(3)利用封面目录,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革命题材类整本书的封面、目录、序言上有许多细微的信息,从课文到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封面、序言、目录等内容,预测主人公、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联系前面对于作者、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介绍,推测故事的走向。学生在想象、预测的过程中,精神会高度集中,思维会更加开阔。
2.设计专项阅读计划,帮助学生持续有规划地阅读
根据革命题材类整本书篇本结合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的阅读。低年段重在教师指导,中高年段可以放手让学生商量,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二)研读课
1.依托人物形象,感悟革命精神
革命题材类整本书中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丰富的革命精神。不管是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还是在风平浪静的和平年代,这些革命英雄人物身上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铸就了共产党人不朽的精神谱系,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1)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革命题材书籍人物众多,梳理人物关系可加深作品认识。如读《红岩》,展示江姐、许云峰等多个人物,让学生描绘、评价,找出主要人物,画人物谱系图,分析正反面人物,通过对比,体会革命英雄的伟大。
(2)聚焦有代表性的人物
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体现革命题材类整本书的育人价值。如《闪闪的红星》里面的潘冬子、《小兵张嘎》里面的嘎子、《小英雄雨来》里面的雨来等,都是书中非常典型的小英雄,他们和小学生年龄相仿,却和当代小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对这些人物进行分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把握关键情节,理清内在联系争做英雄代言人
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阅读量大、时间跨度长、内涵丰富,小学生理解有难度。为防中途放弃,可指导学生编制关键事件图、故事山形图等,以助阅读。以《小兵张嘎》为例,在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节选)》后,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从课文迁移到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为《小兵张嘎》列出目录,梳理关键事件,理清故事脉络,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关键情节,深化对人物成长的认识。再利用情节图或者梳理出的目录,做“小英雄代言人”,讲述小张嘎的成长故事。
3.利用革命文化资源,增强阅读的体验
由于我国的革命历史时空跨度大,因此,全国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革命遗迹或者红色景区,有的还设有网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红色景区实地参观,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浏览。例如,阅读《红岩》时,推荐学生通过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官网,了解当时的渣滓洞看守所、松林坡遗址群,让学生身临其境,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立志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建设者。
(三)分享课
1.结合实际生活,实现革命精神的内化
(1)联结生活,获得情感迁移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内容与生活经验,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缩短时空距离,促进情感迁移。例如,从课文《小英雄雨来》中认识了“雨来”,联结阅读整本书《小兵张嘎》,又认识了“张嘎”,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时,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他们和自己年龄相仿,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小英雄形象”进行探究,再拓展到王二小、潘东子等,让学生形成“抗日小英雄群像”的认识——勇敢、聪慧、爱国。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够向小英雄们学习什么 ”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自身应承担的责任。
(2)跨领域学习,实现以文化人
为深化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理解,教师可结合革命题材整本书进行跨领域学习,丰富学习资源。如读《长征的故事》后,开展“红色记忆展”,包括美术课制“长征线路图”、音乐课传唱“红色歌曲”、班队课办“红色诗词吟诵会”等。跨学科学习、小组合作,培养综合能力,实现以文化人。
(3)展望未来,培育时代新人
革命题材类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立足现在,还要引导学生展望未来,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方向。学习了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后,可以拓展阅读《梦圆大地:袁隆平传》,教师向学生播放过去中国和现在中国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百年来国家的巨变,以此让学生想象未来的中国将会是什么样的,自己能够为国家做些什么。这样的讨论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每个时代的少年都应该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引领学生形成国家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进行比较阅读,会读革命类书籍
通过革命题材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对革命历史背景、革命人物形象、革命精神形成了理解,也找到了一些阅读方法。有了这样的积淀,再推荐阅读其他革命题材的书籍时,学生就能够运用策略自主阅读,还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例如,读完《小英雄雨来》,再自主阅读《放牛娃》《鸡毛信》《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等革命题材书籍,理清革命故事、关注革命人物成长和历史选择,比较革命背景、成长因素、精神品质等,感受中国人民在不同阶段的英勇抗争,学习他们身上坚强不屈的精神,从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学生在比较中不断提升阅读思维品质,形成阅读习惯,收获阅读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平《搭建适性支架:低年级“革命领袖”课文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第9期。
[2] 潘宇《追求理解的阅读:从节选到整本书再到一类书——以革命文化类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年第9期。
(蒋凯,1976年生,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
(本文系镇江市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小学语文革命传统题材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1jky-L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