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杨禄萍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首先分析了高阶思维的内涵,进而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与评估反馈机制,发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与创造能力。总之,教师要重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能够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高阶思维 评估反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08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体现在理解和记忆能力上,更需要具备高阶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复杂的认知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升综合素养。本文探讨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评估与反馈机制,以期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一、高阶思维的内涵
高阶思维能力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显得尤为重要。高阶思维能力不仅包含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复杂的思维过程,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以下将结合具体的课文,详细探讨高阶思维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分析能力的培养
分析能力是高阶思维的基础,它使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解构,理解其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生能够提高对文本的思考深度。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理解文中五壮士的主要行为和动机,然后讨论他们的英勇精神如何影响故事的发展。通过提问:“为什么五壮士选择在狼牙山坚守阵地?”或“你认为他们的选择对抗日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能够在分析中理清思路,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这种分析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也帮助他们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进一步来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不同角色在故事中的作用。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五壮士与敌人之间的冲突,分析这一冲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在分析中获得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评价能力的提升
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判断,基于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京剧趣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京剧的艺术特色进行评价。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京剧片段,询问学生对角色表现、音乐和服装的看法。接着,可以让学生讨论京剧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通过评价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京剧这一艺术形式,还能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性的任务,比如让学生比较京剧与现代舞台剧的异同,讨论两者在表现手法、观众接受度等方面的差异。这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在评价中提出个人见解,培养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敏感性和批判性。
3.创造能力的锻炼
创造能力是高阶思维的体现,它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升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项创造性写作活动。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成为故宫的一件文物,写一封信给未来的游客,讲述自己的历史和经历。通过这种写作方式,学生不仅能在创作中巩固对故宫文化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项目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故宫的展示项目,要求他们整合所学知识,制作海报、演示文稿。这种项目学习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使他们在团队中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提升整体的创造能力。
再者,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技术,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工具制作关于自己喜欢的文物或艺术品的短视频,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这种结合科技的创新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帮助他们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高阶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多种复杂思维过程。通过具体的课文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这些方面不断提升。通过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目标。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是提升这种能力的关键。以下将详细探讨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和跨学科整合三种策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问题导向学习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强调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和研究来寻求答案。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在面临生死考验时,五壮士选择坚守阵地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仅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寻找文本中的线索。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每个小组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具体段落来支撑他们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巡回指导,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比如引导学生考虑历史背景、人物心理、价值观等。
问题导向学习还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来进行深化。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五壮士中的一员,你会如何选择?为什么?”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尝试将自己的经历与课文内容相结合。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问题导向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知识的机会,鼓励他们在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并提高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强调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它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京剧趣谈》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京剧的不同方面,比如角色、音乐、服装和历史背景。每个小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负责的主题。然后,各小组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一个小组在研究京剧角色时,可能会发现某个角色的多重性格,这一发现能够引发其他小组的思考,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所研究的主题。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在小组讨论后,可以引导全班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不同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他们学会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论证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为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3.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本,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
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结合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学习故宫的建筑时,可以引入建筑学的知识,讨论故宫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特色。在讲解文物时,可以结合历史课的内容,探讨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更深入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例如,可以组织一个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特定的故宫文物,结合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视角,制作一个综合性的展示项目。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物的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起参与课程设计,进行跨学科的联合授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这种整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评估与反馈机制
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是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自我评估与同伴评估,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同时,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识别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激励他们持续进步。通过建立动态的评估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1.自我评估:促进反思与自我提升
自我评估是一种鼓励学生独立反思的评估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促进他们对自身学习内容的认知与反思。
例如,在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一些自我评估的问题:“我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深入?我在课堂讨论中是否积极发言?我是否能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反思性问题,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理解文本、表达观点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自我评估表,让学生在完成每个单元的学习后填写。自我评估表可以包括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多个维度。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估,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这种反馈将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
自我评估还可以与学习目标结合,帮助学生设定个人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为自己设定“在下一次讨论中至少发言三次”这样的目标,通过不断追求这些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将逐步提高。
2.同伴评估:增强互动与合作
同伴评估是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也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同伴评估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伴评估,让每个学生对组员的发言进行评价。例如,可以设置评价维度,如“对课文理解的准确性”“表达观点的清晰度”“与他人交流的积极性”等。
这种同伴评估不仅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分析对方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一过程促使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
教师还可以为同伴评估设计相应的评价表,让学生在进行评价时有据可依。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自己和他人学习情况的理解能力,还能在评价中学习如何给出反馈和接纳反馈,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及时反馈:促进学习与调整教学
及时的反馈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提供反馈,帮助他们识别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激励他们持续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例如,在讨论《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听取学生发言后,立即指出某些观点的优点以及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地方。这样的即时反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支持。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作业作为反馈的工具。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尽快批改并给予详细的反馈,指出学生在分析、评价、创造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在高阶思维能力提升上可能的改进方向。
此外,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评估体系,根据学生的表现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对每个学生的反馈进行汇总,教师可以发现哪些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种动态调整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涉及内涵理解、教学策略和评估反馈等多个方面。通过明确高阶思维的特征,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更加重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教育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培养策略研究——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思维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30期。
[2] 吴羽烜《在文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为例》,《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4年第9期。
(杨禄萍,1975年生,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