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周莲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途径的一种学习方式,属于深度学习的范畴。文章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通过确定核心问题、设定学习目标、设计真实任务、提供资源支持和组织成果展示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15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之前的整本书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随意性,不利于学生掌握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野。因此,有必要引入项目式学习,以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项目式学习理论概述
1.项目式学习的概念
项目式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在一定时长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探索并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育。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知识。学生需要组建团队,通过协作和分工来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让其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和挑战性。它围绕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或任务展开,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在项目式学习下,问题探索不局限于固定方式,也没有唯一的答案,而是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问题定义、方案设计、实施、评估等多个阶段,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项目式学习还注重跨学科整合。它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整合。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项目式学习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项目式学习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固有模式。在传统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往往被边缘化,教师随意指定书目,学生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和评价,导致阅读效果参差不齐。项目式学习则是以整本书为项目实施的对象,通过情境问题的驱动,让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并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个体行为,而是成为一种团队协作、共同探索的过程。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和深度。
其次,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整本书阅读项目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项目式学习还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任务,这使学生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项目式学习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要来制定阅读计划和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下,阅读不再是被动和机械的任务,而是一种主动和愉悦的体验。
最后,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推动语文阅读教学面向社会与生活。在整本书阅读项目中,学生需要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文化背景、分析人物形象等,这些都需要他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成为一种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项目式学习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围绕整本书阅读主题,确定核心问题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围绕整本书阅读主题确定核心问题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关键步骤之一,也是落实项目式学习的重要步骤。核心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行文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首先,选择一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边城》《平凡的世界》等。这些作品不仅内容丰富,涵盖了广泛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选定的书籍确定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这个主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涵盖书中的多个方面。例如,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将主题定为“家族兴衰与个人命运”。在确定阅读主题后仔细分析作品的特点,包括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社会背景、作者意图等。这些分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为确定核心问题提供依据。《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历程、主要人物的命运变化、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等都是重要的分析点。
结合整本书的主题确定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应当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延展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红楼梦》核心问题1:贾府的兴衰历程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在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类似的表现?核心问题2: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悲剧对其他人物的命运有何影响?核心问题3:《红楼梦》中女性角色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哪些问题?这些女性角色的性格特点如何影响她们的命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围绕整本书阅读主题,确定核心问题,并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
2.围绕整本书教学内容,设定学习目标
围绕整本书的教学内容设定学习目标,是确保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进行的关键。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水平以及整本书的特点和价值,从而制定出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教师应明确整本书的思想内涵,这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基础。通过深入研读整本书,教师可以提炼出书中的核心思想、主题思想或价值观念,这些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引。仍以《红楼梦》为例,关于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变迁以及家族兴衰等主题,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讨的重点。根据整本书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维度的学习目标。如:理解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这是基础性的阅读要求;分析整本书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这是提升性的阅读要求;以及将整本书的阅读与现实生活、个人经历相结合,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表达,这是拓展性的阅读要求。
在设定学习目标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定,另外,目标的设定要多元化,有渐进性,从而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开展阅读。例如,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最后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表达。这种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目标设定,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深化对整本书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设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具有唯一性。因此,在设定学习目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3.围绕整本书阅读过程,设计真实任务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过程设计真实任务,是提升学生阅读深度、培养其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真实任务的设计旨在将学生的阅读体验与现实生活、个人成长及学科发展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创新性表达及跨学科学习。真实任务的设计需紧密结合整本书的内容与特点。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元素,设计与之相关的任务。例如,在《老人与海》的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分析老人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的任务,“创作一篇以‘勇气与坚持’为主题的读后感”等,这些任务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挖掘其深层含义。
真实任务的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阅读《哈姆雷特》时可以设计“探讨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及其影响”的任务,让学生结合文本和个人理解,进行深入讨论和辩论。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现阅读成果,如创作诗歌、剧本、短视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真实任务的设计还需注重跨学科融合。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整本书的阅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跨学科学习。如阅读《三体》时,可以设计“分析《三体》中的科学理论与现实科技发展的关系”的任务,让学生结合物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4.围绕整本书阅读手段,提供资源支持
资源支持是确保学生阅读体验丰富、阅读效果显著的重要保障。环境资源支持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舒适、安静、充满书香气息的阅读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效率。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实体阅读空间,应配备充足的书籍资源,特别是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相关的书籍,如原著、评论集、研究资料等,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阅读环境的布置也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悬挂名人名言、摆放绿植等方式,营造温馨、宁静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互联网音频视频资源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学习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学习新知的重要途径。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资源,如专业朗读音频、书评视频、专家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这些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拓宽其阅读视野,激发其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水浒传》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相关的电视剧片段、纪录片或专家解读视频,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文本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通过在线阅读平台、电子书库等途径获取更多相关书籍和资料,以深化对整本书的理解。
在提供互联网音频视频资源支持时,教师应注重资源的筛选和整合,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纸质书籍的阅读。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方式,搭建资源共享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分享优质的音频视频资源,共同提升阅读效果。
5.围绕整本书阅读结果,组织成果展示
组织成果展示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激发阅读兴趣、促进阅读交流的重要环节。借助读书演讲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是一种直观而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整本书的主题、情节或人物形象等,设定演讲主题,鼓励学生结合个人阅读体验,撰写演讲稿并进行演讲。在演讲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书中场景,分析人物性格,甚至表达自己的感悟与启示。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得以外化,与听众产生共鸣。同时,通过演讲后的互动环节,听众可以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班会讨论是另一种值得推广的分享阅读成果的方式。在班会上,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整本书的阅读结果进行自由讨论。讨论的主题可以是对书中某个情节的解读,对某个人物的评价,或是对书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的思考等。这种开放式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既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又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导,提出启发性问题。
借助海报设计展示阅读成果,是一种富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方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整本书的内容为基础,设计一张海报。海报的内容可以是对书中主题的提炼,对重要场景的再现,或是对人物形象的诠释等。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色彩、构图、文字等多种元素,将阅读成果转化为视觉艺术。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让学生在阅读与艺术的结合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设计完成后,可以将海报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公共区域,供全校师生欣赏,进一步增强阅读成果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理论分析证实了项目式学习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意义及其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效果和可行性。总体来说,项目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还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项目式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值得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清《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设计》,《作文》2024年第40期。
[2] 孙娇《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语文世界》2024年第30期。
[3] 尹杰、尹天阔《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之友》2024年第10期。
[4] 安莉南《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究》,《高考》2024年第28期。
[5] 杨哲《项目式学习在高中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6] 张义新《既要读“进去”,又要读“出来”——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作文》2024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