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仿写训练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李雪

摘 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重要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将仿写训练作为关键策略,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精选适宜的仿写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教师需遵循选择性、渐进性及创造性原则,灵活运用仿写训练方式,注重从基础到深入的过渡。在此过程中,要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形成个性化表达,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通过系统的仿写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多样的表达方式,还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仿写训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然而,许多学生在面对写作时常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和技巧。开展仿写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逐步掌握写作的要点。教师应充分利用仿写训练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优秀范文,理解文本结构,从而降低写作难度。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调整仿写方法,使他们在仿写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创新,培养写作思维,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深入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仿写训练的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仿写训练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困难,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仿写训练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模仿和实践,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开展仿写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它在提高学生语言模仿与创新能力、增强文本结构与组织技巧,以及激发写作兴趣与表达欲望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1.提升语言模仿与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仿写训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学生通过对优秀范文的模仿,学习特定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这一过程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在仿写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魅力,并开始尝试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从而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其次,这种模仿与创新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写作技能的提高,学生在创作时会更加大胆,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在反复练习中,不仅可以提升他们语言应用能力,还能够在不断实践中形成创新意识。因此,仿写训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语言模仿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

2.增强文本结构与组织技巧

增强文本结构与组织技巧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另一个重要方面。仿写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构成要素,并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文本内容。通过对典范作品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开头、发展和结尾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写作中更好地组织材料。在仿写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逻辑关系,促使他们在写作中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例如,学生在进行记叙文的仿写时,需要明确事件的发展顺序,设定合适的情节安排。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文本结构的学生能够有效提升写作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同时,仿写训练也能帮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组织技巧,使他们的作品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

3.激发写作兴趣与表达欲望

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对写作抱有恐惧和抵触情绪,缺乏信心和动力。设立仿写训练机制,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写作平台,让他们在模仿优秀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当学生看到自己通过仿写所创作的文章可以得到赞赏和肯定时,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被点燃。此外,教师在仿写训练中要注重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索个人表达风格,尊重他们的创意和表达,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写作中找到乐趣。仿写不仅是学习的手段,更是一种创作方式。随着学生写作兴趣的增强,他们在课堂内外都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仿写训练的原则

1.选择性原则,确保仿写材料适宜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性原则旨在确保仿写材料的适宜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信心和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所选的仿写材料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情感体验,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比如,应优先选择那些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且主题积极向上的作品,这类范文不仅易于理解,还能引导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意义。此外,教师应注重不同文体的多样性,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和感悟,选取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渐进性原则,注重由浅入深层次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在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设计仿写训练时,教师应特别注重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这种安排能够帮助学生在逐步掌握基本语言结构的同时,理解更为复杂的写作技巧。比如,从简单句式到复杂段落,从描述性写作到议论性表达,每一个写作环节都需要顺应学生的成长节奏。渐进性原则不仅关注内容的深浅递进,还涉及学生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时的支持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稳步提升写作能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在仿写训练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创造性原则,鼓励个性化表达创新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性原则可以鼓励学生在仿写训练中进行个性化表达。这种原则强调,尽管仿写是模仿和学习,但学生的独特视角和创意思维也应当得到充分发挥。在仿写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力求形成一个既有“范本”,又具个人特色的作品。这样的实践不仅使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表达欲望。学生在进行仿写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个人经历和情感融入已知的文本,这种方法可以大大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大胆尝试,允许他们在语言上进行创新,突破文本的限制,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主写作意识和个性化表达能力。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仿写训练的策略

1.精选范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精选范文作为仿写训练的核心,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从而提升其写作能力。范文的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模仿对象,通过分析范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学生能够学习如何构建文章、运用语言,进而在仿写中形成个人写作风格。精选的范文应具有清晰的结构、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使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创新中提高。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为例,首先,可以通过赏析开篇部分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环境描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找寻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文化背景,还提高了对细节描写的重视。接着,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声音的描写来增强文章的动态感。例如,从“隆隆的响声”到“闷雷滚动”的过渡,逐渐引发人们的期待,教师借此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引入有层次的声音描写,以增强读者的现场感。此外,通过对“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一比喻的解读,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在描绘壮观场景时所起的作用,并鼓励他们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类似的修辞手法。最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安排,特别是潮来前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自然现象的魅力,也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通过这种剖析,学生能理解到结构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在模仿练习中,自觉应用这些技巧以增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精选范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不仅是仿写训练的基础,也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途径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又能在多角度的学习中形成创意,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写作蜕变。

2.分解结构,指导学生模仿布局

有效的写作训练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布局,这对于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提升写作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分解范文结构,学生可以直观了解文章的构造特征,进而在仿写中尝试合理应用。这种细化分析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逐步实现创新表达,最终达到自如运用的目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识别文章的主旨、层次衔接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

以小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为例,文章从作者早起等待日出开始,逐步展开对日出全过程的描绘,最终以作者的感慨作为结尾,整体呈现出一种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不同的段落安排来构建文章的框架。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这种结构来写作。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描述一次观察日落的经历,或者描述一次期待已久的活动。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写作提纲,思考如何安排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学生可以在开头部分描述等待的心情和环境,发展部分详细描写活动的过程,结尾部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来组织文章,使写作更加有条理和深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文章的结构,让学生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通过这种仿写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构建文章,还能够学会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有序的布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写作中,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而提升整体的写作水平。

3.提炼句式,提高学生仿写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通过提炼句式来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策略。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还能深化他们对精妙句式的理解,最终提高写作质量。不同于简单的词语替换,句式仿写要求学生深入分析范文的句法结构及其修辞手法,再结合自己的创意进行再造。这样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模仿中创造,在借鉴中创新,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以六年级上册的《桥》为例,教师通过课文中的经典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在课堂上,教师首先选取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如开篇描绘的暴雨倾盆而下之景:“像泼。像倒。”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如何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形象地展现自然威力与人物心理。接着,鼓励学生依据这些句式进行仿写。譬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像……像……”的结构描写不同场景,如暴风骤雨,激流勇进等。

教师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个画面,随后用“像……像……”结构来描述这个画面。例如,学生可以写:“风像尖利的刀子,割过脸庞;雨像珠帘般倾泻,洗净大地。”如此一来,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表达精确性。在这堂课中,教师还可以将课文中其他具有节奏感和张力的句式摘录出来,如:“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并邀请学生用同样的方式描述平日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说:“阳光逐渐洒满窗台,轻轻地拥抱整个房间。”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仿写训练,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多样化的句式结构,还能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具层次感和感染力。长此以往,学生将在写作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图,笔下生金”,为今后的深度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4.提升立意,鼓励学生创新表达

一篇优秀的文章,立意决定着文章的深度与价值。因此,在仿写训练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模仿,还应鼓励他们挖掘独特立意,培养创新思维。通过对范文主题的深入探讨,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勇于将新颖的观点转化为文字表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经验中寻找灵感,激发他们的原创性表达欲望,使其写作更具个性化和思想性。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来挖掘其深刻的主旨。教师可首先带领学生体会文中毛主席的巨大悲痛,让学生探讨什么是“大义”,何谓“忠骨”之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这些体会进行创意写作。例如,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战士的家属,如何面对亲人的牺牲,抒写内心的矛盾与骄傲。或者通过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毛主席,写下给志愿军司令部的回信,表达对所有烈士的敬意与对岸英的思念。这种创新表达练习,不仅需要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感人至深的立意,还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创造有特色的文本。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帮助学生在文章立意上进行深度挖掘,并在写作时大胆创新,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其情感的厚度与思想的广度。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将学会如何用文字承载思想,如何在字里行间彰显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情感。这种训练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元的表达途径。

总之,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仿写训练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和文本结构,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化表达能力。随着学生在仿写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也能得到显著增强。因此,教师应继续重视并优化仿写训练策略,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浅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仿写训练的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年第3期。

[2] 刘琴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研究》,《“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论文集》2022年。

[3] 吴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指导》,《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20年第2期。

(李雪,二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