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张传玉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重点话题,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可以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核心素养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的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加强重视,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写作教学方法体系,科学分析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质、思维素质、表达素质,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本文主要阐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19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可以让学生实现均衡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一直是重难点,是学生最畏惧、抵触、头疼的部分。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将学生的感想、感悟、体验、经历具体化、直观化,表达学生的认知、想法、思想、感情,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发挥写作教学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写作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指导,并加强日常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完成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素养。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概述
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主要通过文字表述形式表达自己的性格、思维、认知,通过作文可以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理解、应用情况,了解学生的文笔、风格等。同时,作文也可以锻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总结能力、概括能力、实践能力等,可以让学生在以上思维和行为活动中积累经验,探索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其地位和意义,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科学选择教学形式和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和语言知识学习、阅读等教学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写作训练可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熟练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学生认知、思维、学习能力的不同,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还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写作训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达到语文教学要求,还需要教师制定科学的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的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具有较大发展和提升空间,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写作教学,科学引导学生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学会表达想法、归纳总结真理、哲理、道理等。在核心素养目标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比如交流、互动、鉴赏、观察等,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让学生选择最简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需求、情感。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表现,优化改进教学方案,积极和学生互动,科学评价学生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2.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在语文教材中包括汉字、语法、句式,语篇等部分,知识点之间是一个递进的过程,需要逐步积累,具有结构性、联系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语言文字、语篇内容,教师可以从问题出发,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掌握、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分析能力是重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并在生活中学习、验证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开放性、综合性、拓展性、趣味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问题将知识串联起来,积极完成写作任务。同时,在问题的解决中,也可以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中心思想,情感,感悟问题背后的主旨、真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1.明确目标,科学设计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写作教学目标,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示范、带动作用。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不足,需要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写作教学活动的进行指明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基础等制定针对性、多样化的目标和方案,可以从语言表达、交流互动、情感表达、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制定目标,提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是记叙文,记叙文的文章结构、风格、语言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易于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记叙文为写作素材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模仿、创作,有效完成写作训练。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记叙文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可以从主题、结构、语言、技巧、情感等多个方面依次完成写作,可以将情感作为重点,融入其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道德素养,达到写作要求。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一次小导游,带领大家畅游我国的大好河山、秀丽美景。在写作前,教师先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说出让自己最怀念、最留恋的地方,用自己学习过程的语言知识表达出来。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后确定主题自主写作,比一比谁推荐的地方最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通过情感主线可以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将自己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体现出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总之,以上写作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掌握方法,突出重点
调查发现,小学生的作品中普遍存在内容浅、风格单一、缺乏真实性以及情感流露不充分的问题,这是因为小学生日常阅读量小、思想不活跃、知识积累不到位,也没有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无法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反思,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在写作的同时,也需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声,融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写出一篇生动、优质的文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深入分析教材内容。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名篇,这些名篇类型、风格多样,包括散文、诗歌、记叙文、戏剧、寓言故事、神话等。同时,这些文章的语言风格、结构各不相同,都可以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需要教师精心挖掘和利用,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看图画、写一写》为例,这一主题写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让学生通过图画获取文字信息,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在写作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趣味性的图画书,让学生自己看图画、读故事,体会书中的思想感情。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探讨交流,分享自己读过的书,说出书中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体验,尝试画出印象中的角色,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在绘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线条、色彩表达角色的形象、特点、风格,让孩子们产生更多的联想、想象,可以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中,让孩子感受到图画、读书的乐趣。另外,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特点选择,注重素材的丰富性、层次性,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选择价值性的素材,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问题、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游戏、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确保学生思路情绪,积极性高,可以自由、开放、从容地写作。在写作中,教师也可以进行弹性训练,比如随笔、随文、仿写、续写、缩写,以及自由想象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让学生积累经验。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国宝大熊猫》的写作训练中,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学习过的课文如《火烧云》,让学生仔细阅读、思考,把握文章结构,了解写作顺序。充分认识到这是关于生活记录的文章,具有真实性、可读性的特点,随后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思考、判断、积累,边读边想象、对比,体会文章语句特点,掌握多种写作方法,积累知识。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游览动物园的经历,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大熊猫,可以结合这篇课文仿写,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面展示大熊猫的可爱之处,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三,引导学生鉴赏,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价值的素材,让学生学会鉴赏,可以从主题、内容、思想、人物几个方面鉴赏和分析,把握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背景、情感基调、思想感情等。让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边摘抄、边记录的好习惯,掌握写作技巧,自然地写出自己的心声和想法。
3.利用课前环节,丰富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当前对写作具有畏惧心理,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写作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写作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环节,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讲解、多媒体等展示写作内容,让学生重新定义写作,深入了解写作主题。并通过课前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或者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回忆自己的生活,厘清思路,确定写作内容和主题,自己在头脑中构建写作框架,在信息整合后逐步填充,让学生流畅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情。同时,也可以在课前环节让学生交流、探讨,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交换想法和意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在课前环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沉浸其中,感受身边的真情实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兴趣高涨。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交流,说说自己生活中发生了哪些趣事?哪些难忘的事情?哪些伤心的事情?自己的想法是什么?自己会如何做?随后,教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可以通过拍照片、录像、访谈等多种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理清思路,确定写作主题和范围,随后完成写作。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更多的想法,确保学生写作思路清晰、逻辑完整,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写作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进入生活中感知、体验、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并搜集、积累写作素材,通过亲身体验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逐步提高学生作品的真实性、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在生活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家校合作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那一刻、我长大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家庭入手,让学生在家庭中搜集写作素材、整合信息,可以回忆自己和父母的点点滴滴,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自己和父母、家人的相处模式,从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最难以忘记的事情入手,确定主题、写作方式、类型等,写出自己的各种想法、感受、体验,这样可以在写作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思考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哪一刻觉得自己长大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想法。在后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和父母多交流,沟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认识到写作在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基础、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中的作用和意义。要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引导学生写作,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掌握技巧和方法,写出符合自身情感的作文,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娟娟《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新课程》2022年第38期。
[2] 王萱《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年第3期。
[3] 陈傲燕、梁玉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3年第6期。
[4] 刘凤琴《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究》,《小作家选刊》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