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境教学创建小学语文“新课堂”

作者: 万红艳

摘 要: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新的环境,一方面需要响应“双减”政策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也需要围绕提质增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受此影响,很多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难以提供有力的支撑,需要教师引入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其中情境教学理念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创建新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新课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21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属于基础性学科之一,不仅可以决定小学生当前及今后的语文学习表现,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间接促进小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确地认识并重视本学科教学,从新《课标》出发解读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还应围绕教学理念方式创新跟进理论研究成果和有益实践经验,通过更加科学地创建新课堂创新教学,确保小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相应的成长与发展。顾名思义,情境教学理念是指营造具体的情境开展教学的新型教学理念,从小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切入,以良好的教学情境为依托,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带动更多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取得全方位的发展。这期间,教师应从多维度审视情境教学并创建新课堂,调整教学理念及方式与之相适配,发挥小学语文新课堂的积极作用。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具备的现实价值较为可观,主要体现在顺应小学生认知能力与习惯,帮助学生维持语文学习兴趣,在语文学习中促成全面发展等方面,需要教师更加切实地予以把握和实现。

1.顺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处在相对早期的身心成长阶段,尚未摆脱直观感性认知惯性,更容易在面对抽象理性认知活动时遭遇困难。小学语文主要围绕语言文字开展教学活动,属于抽象理性认知,难免为很多小学生带来较为显著的学习困难。在长时间难以克服语文学习困难的前提下,小学生容易逐步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意愿,为教师的语文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干扰。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正体现在这一方面,通过构建优质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展示抽象的语文知识,缓解课文学习困难带来的枯燥体验。借此,教师还可以吸引更多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契合自身接受能力的学习形式下有效参与其中。

2.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内化

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实现外部知识能力内化的过程,学习者在内化知识与能力时的主动性影响较大,可以直接决定最终的内化效果。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内化知识能力时的主动性一般取决于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在小学生可以保持充足语文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教师更容易引导小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全面的成长。情境教学理念的应用可以引入更多的要素和教学资源,不仅为教师设计并实践教学提供诸多便利,还可以为小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语文学习体验,帮助小学生维持乃至提升语文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化效果。

3.在语文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既包含很多名家名作,也有很多切合当代小学生现实生活的课文,兼具文学价值与现实价值。而小学生生活阅历较为有限,在理解体现现实生活的课文内容时难免遭遇困难,在面对名家名作时更容易出现难以把握其中语言文字知识和思想感情的状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的支持与指导较为有限,很难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在应用情境教学创建新课堂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便于小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境,更好地引导小学生接受课文知识,感受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应当对情境教学的这一价值引起重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体现。

二、巧用情境教学创建小学语文新课堂的思路

在应用情境教学创建新课堂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握更加正确的应用思路,以便确保情境教学的应用效果,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一般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参考当堂教学目标把控创设过程,立足于全面育人营造相应的情境,确保教学情境匹配小学生的学情,联系学生生活提升情境的切实性,确保新课堂的实际创建效果。

1.参考当堂教学目标把控创设过程

究其根本,情境教学理念是利用情境营造这一工具完成教学的理念,营造情境在本质上属于运用教学工具,最终还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巧用情境教学创建小学语文新课堂时,教师应当始终以课堂教学为实际导向,明确把握营造情境的工具性地位,确保营造相应的情境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推进与开展。换言之,在选取思路创建情境化新课堂时,教师首先应当关注的思路在于参考当堂的教学目标,把控情境创设的过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同时,教师还应在备课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准备多套备选的情境营造方案,根据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反馈把控情境营造方向。

2.立足于全面育人营造相应的情境

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普及的过程中,全面育人早已成为教师创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而言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小学生把握课文中语言知识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应从多维度出发促进小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诸如语文思维意识、语文核心素养等,以便落实全面育人的基本目标。因此,教师在巧用情境教学创建小学语文新课堂时,同样应当关注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由此出发营造与之相应的优质情境,带动更多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之余,有效培育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多种能力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取得相应的成长与发展。

3.确保教学情境匹配小学生的学情

在早期语文学习经历的影响下,不同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以至于小学生会在语文学习中提出个性化的需求,使得小学生语文学习成为影响教师教学设计实践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确保教学设计实践与小学生实际的学情相匹配,尽可能帮助更多的小学生在有效的语文学习中取得相应的成果。在巧用情境教学创建小学语文新课堂时,教师同样应当明确小学生学情对于情境化新课堂构建而言的显著影响,分析班级内小学生的差异化语文学习表现,对班级内小学生的学情形成正确的认识与判断,由此把控教学情境的实际营造过程,推动小学生在更契合自身语文学习需求的优质情境下完成课文学习,取得更加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4.联动学生生活提升情境的切实性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稳步提升,与当代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越发贴近,旨在利用小学生熟悉的要素增强其语文学习参与兴趣,同时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提供便利。在巧用情境教学创建小学语文新课堂时,教师应当关注联动小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思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克服语文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困难。借此,教师还可以着重体现教材中贴合小学生现实生活的部分,深入挖掘教材课文中的潜在教学资源,依托于教材课文提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切实性,唤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意愿。为此,教师应当与班级内的小学生保持交流沟通,了解当代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以便从中取材,完成生活化情境的有效营造。

三、巧用情境教学创建小学语文新课堂的实践策略

在利用情境教学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优先把握自身的课堂教学现状,根据情境教学的应用需求做出适配与调整,为后续应用情境教学创新小学语文课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一般可以采取下述实践策略构建情境教学新课堂:利用音视频构建感官化的教学情境,展示实物创造具象情境以促进学习,围绕课文情节组织小学生扮演角色,基于实践性情境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愿,以读写结合为基准增强情境创设在内的实践策略,参考教学内容加强情境与教学的联系等。

1.利用音视频构建感官化的教学情境

当代小学生自幼生活成长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下,更偏好感官化的接受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巧用情境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情境可以为小学生带来的感官化接受体验,通过小学生熟悉且喜爱的形式营造情境,让小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为此,教师主要可以利用与课文相关的音视频内容营造感官化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展示的形式,化解部分语文知识的抽象性。举例而言,在围绕《泊船瓜洲》这首古诗营造感官化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古诗写作时间远离当下,有可能为小学生带来理解上的诸多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围绕“京口”“瓜洲”以及“又绿江南岸”等字词,搜索本诗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并在课前导入环节播放,营造优质的感官化教学情境,同时帮助小学生对诗文中描绘的景象形成直观的感性认知。

2.展示实物创造具象情境以促进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均围绕具体的实物写作,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表达各式各样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面向这一类课文巧用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利用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实物完成展示,创造更加具象化的真实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的课文理解效果,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取得相对理想的成果。与此同时,通过引入并展示实物,教师还可以在具象情境中缓解小学语文课堂的枯燥性,引导小学生保持浓厚的课文学习兴趣。举例而言,在围绕《落花生》一课创建情境化新课堂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带壳花生,在初步完成课文整体讲解后,引导小学生思考自己对花生的印象,然后发放花生并安排小学生认真观察花生,引导小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花生用途。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花生植株的剖面图,同时通过视频片段展示花生的加工过程,帮助小学生在具象化的学习情境中充分了解花生。

3.围绕课文情节组织小学生扮演角色

小学生天性好动,而小学语文学习要求小学生长时间坐着参与学习,有可能对很多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巧用情境教学时,还应关注小学生的好动天性,及时引导小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参与语文学习。举例而言,在围绕《将相和》一课创建情境化新课堂时,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文内容讲解后安排小学生分为多个二人小组,分别依照课文内容扮演廉颇和蔺相如,一方面可以增强情境化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久坐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不利影响。

4.基于实践性情境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为求帮助小学生增强语文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属于有效的抓手之一,在创建情境化新课堂时,同样可以发挥其可观的作用。举例而言,在针对《北京的春节》一课创建情境化新课堂时,教师可以从当地的特色春节文化出发,在课前布置收集特色春节文化制成电子文稿的作业,在课前导入环节安排小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营造实践性的教学情境,带动更多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本篇课文的学习当中。

5.以读写结合为基准完善情境创设

在巧用情境教学创建小学语文新课堂时,教师不仅可以分别从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不同模块出发探索创新,还可以同时结合多种教学内容,完善情境教学。举例而言,在围绕《珍珠鸟》一课创建情境化新课堂时,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从家养宠物或是其他动物出发思考并分享,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时为后续《我的心爱之物》的写作教学做好铺垫。

6.参考教学内容加强情境与教学联系

在情境教学中,情境是教学工具,教学才是核心,同时,二者之间的联系也较为关键。因此,在巧用情境教学创建小学语文的新课堂时,教师还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确保情境和教学可以在实际营造的教学情境中紧密相连。举例而言,在围绕《 即景》一课开展情境化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校园景观出发,同时安排小学生回忆校园景观并完成绘画表达,营造情境与教学紧密相连的优质学习情境,完善小学生的写作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小学生较为习惯直观的感性认知方式,在面对相对抽象的语文学习时更容易遭遇诸多困难,无法取得足够理想的学习成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探究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了解并引入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新型教学理念及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克服语文学习中的困难,保持充足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参与其中,在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两个方面取得全面发展。情境教学理念正是新型教学理念方式中的代表之一,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优质的学习情境,有效迎合小学生的直观感性认知习惯,改变语文学习中语言文字表现形式的抽象性与枯燥性,使学生保持充足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正确的学习方式下掌握语文知识能力,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当然,情境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课文内容、教学设计和学生接受能力等多方面要素,有可能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因此,教师应当不断调整应用策略,创建小学语文新课堂。

参考文献:

[1] 加草《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小学生》2023年第7期。

[2] 王颖惠《谈如何利用情景教学法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年第7期。

[3] 李红《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有效性探究》,《教书育人》2023年第13期。

(万红艳,1977年生,女,汉族,甘肃玉门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