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樊灿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新型教学设计,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任务的情境性以及教学活动的探究性。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应突破传统教学思路,立足整体提炼大单元目标,科学设计情境与任务,并实施多元教学评价。文章聚焦小学语文学科,对大单元教学的特征与设计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23
一、大单元教学特征分析
1.教学内容呈现体系化
学科教学是要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大单元教学理念是对单元教学的升华,不能简单理解为对单元内容进行补充、增加,也不能盲目打破原有的单元结构,重组单元内容。大单元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体系化特点,需要教师以大概念为支撑,系统分析教学内容,围绕核心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重构,将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大单元教学在教学内容的体系化构建上体现为整体先于部分,整体决定部分。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进一步明确了大单元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不再同以往一样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而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教材大主题,分析学情,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将涉及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而开展系统教学。
2.教学任务设置大情境
关于核心素养培养,不是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简单应用,而是能够基于具体情境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针对教学任务设置大情境。一方面,大情境设置关注真实性。设置的大情境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将日常生活实践与语文课程紧密联系,使得学生能够基于真实情境开展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大情境设置注重适切性。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教师需要与大单元教学内容相切合,且符合学情的情境。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基于单元整体,创设了一个大的主题情境——“我是中国娃”。在此情境下,带领学生饮长江水、唱中华谣、写方块字、品中华美食,沉浸于浓烈的传统文化氛围当中。这便使得学生能在熟悉且感同身受的情境当中,主动且深刻地投入到学习内容中。
3.教学活动注重探究性
大单元教学基于学习任务群展开,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层层递进的任务,并且会围绕任务设计具体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利于教学目标达成。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强化自主建构。而且,在大单元教学中往往不局限于语文这一个学科,还会设计其他学科内容,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还会运用到其他学科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流程
1.提炼大单元目标
相比传统的单元整体教学,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然单元的限制,引入其他单元或者其他学科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知识的整合工作是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大单元目标的提炼与确定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基础。教师作为大单元教学的组织者,需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内容,以教材编写的单元内容为基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厘清单元教学目标。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清晰地呈现大单元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需要掌握的内容、达到的水平。因此,教师除了提高站位,立足单元整体分析单元内容之外,还需要分析学情,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可达成的大单元目标,确保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达成性。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大单元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教材可知,本单元的大主题为“壮美山河”,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完成习作。”通过分析学情可知,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而且在三年级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文章结构,找到文章中心句。关于写作,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总分总”“分总”的行为结构,已经初步学习了“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基于此,教师提炼的大单元目标为“品读课文与拓展阅读资料,积累优美词句,能够通过文字描写想象壮美河山;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借助思维导图找到文章中心句,探究描述壮美河山的不同表达方式;根据词语创作句子,能够运用优美的词、句,描绘出自己眼中的壮美山河。”
2.设计情境与任务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学习任务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观念的变革要充分落实到任务设计中。大单元教学的显著特点在于大情境与大任务的设计,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主建构,有效提高核心素养。教师在分析大单元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之后,需要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为大单元教学创设贴合学生现实生活,能够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兴趣的大情境,而后基于情境设置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局限于教材之内,未能将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降低。真实情境的创设赋予语文活力,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语文,感受到语文的温度与色彩,具体任务的设置,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积累经验,掌握技能,使其逐渐形成适应生活的能力与品格。仍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大单元教学为例,本次大单元教学的大情境为“话说壮美山河”,围绕此情境,教师设计任务,分别为“壮美山河古诗诵读会”“我为壮美山河代言”“踏遍山河,这儿最美”。三大任务融合读、想、说、写,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利于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3.制定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促学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评价的设计是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教学评一体化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设计应与大单元教学目标紧密衔接,如此才可更为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评价还应观察整个教学过程,以评价促进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确保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在当前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制定教学评价更为关注评价在情境中的作用,力图通过教学评价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调整学习策略,同时也指导自身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评价被称为过程性评价,此评价方式与形成性评价构成大单元教学中相对完整的评价内容。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单元总结、单元测评等,教师依据大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情境与任务,设计评价标准,采用书面测试、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评价。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1.完善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而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对大单元教学的整体实施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方向。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应依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而如今的教学倡导教师进行逆向教学设计,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采用逆向思维,从一开始便考虑预期结果,如此一来,教学目标设计才能紧扣核心素养。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为例,从主题架构来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浓浓爱国情”,教材编排的课文、习作都体现着爱国精神。结合语文要素进行纵向分析可知,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收集、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是对过往学习的延伸与提升。结合教材编排的内容进行横向分析可知,课文和习作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鲜明的时间线。此外,本单元对标的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学会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感受先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并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有创意地表达。基于此,本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结合课文注释、辅助阅读资料了解古诗大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对比阅读《七子之歌》《和平宣言》与《圆明园的毁灭》,感悟文章情感表达的相似之处;感悟课文中主人公的人物精神,搜集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人物故事;在写作中运用列提纲的方法,把握写作的重点。”由此可见,教学目标设计不仅紧扣大单元主题与内容,还紧扣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整合教学内容,细化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而改变原本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对割裂的情况,做好知识间的整合工作是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使得听说读写不再割裂开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相连。教师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应从听说读写等不同维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并突破语文课程局限广泛挖掘教材之外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从而细化核心素养培养。以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编排的课文为流传度较高的民间故事,口语交际板块为“讲民间故事”,习作是“缩写民间故事”,在“快乐读书吧”板块还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以及国外民间故事。此外,本单元语言要素提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对大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单元主题“走进民间故事”,而后将内容进行细化,分为“谈民间故事”“讲民间故事”“写民间故事”“读民间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包含听说读写各部分内容,还将单元内容串联在一起。
3.设计多样活动,践行核心素养
如今的教学理念倡导构建情境化、活动化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目标必须要渗透到具体的任务设计中,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价值。而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也能让大单元教学富有趣味性、体验性,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实施大单元教学,必须重视活动设计,依托活动引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素养内化。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一习作单元基于学习情境创设,将本单元内容前后联系,互相配合,形成整体,确立了本单元的核心任务——“猜猜我的心”。教师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聚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创设课时活动,辅以课时任务,通过学习两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习得表达方法,破译密码明我“心”。通过“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利用“初试身手”展开评议,前后联系懂我“心”,从学到用,紧扣单元要素,强化“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意识,为学生完成本单元习作提供了学习支架,将学习精读课文掌握的方法初步转化为习作技能。最后大显身手表我“心”,以“感受最深的汉字”为话题,围绕中心意思写,形成单元学习成果,根据“习作评价量表”组织学生评议,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由实践可知,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学习后的实践活动以及评价活动都是教师需要关注的活动内容,每一个环节的活动设计都对大单元教学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4.优化教学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重视评价作用的发挥,而逆向教学也要求教师先设计评价以及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教学评价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设计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评价不仅要落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上,而且应当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学设计的过程,从而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设计情况,为学生给出更有价值的引导。首先,教师应当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教师自身的评价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感知以及开展学生互评,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以及反馈等功能,让学生在反思和他人的建议中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其次,教师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群的侧重点设计评价标准,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与被评价时有具体的参考,明白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例如,单元任务的重点是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写作能力提升,那么学生是否能够完整背诵文章就不是那么重要;而对于核心篇目的古诗词来说,则必须要求完整背诵并逐字逐句地理解赏析。此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加强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视,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全程跟踪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参与活动中存在问题、教学任务完成量以及学生知识掌握的难点等数据整理出来,并以EXCEL进行分类标注,这样就能够为每个学生建立一张“学习情况记录卡”,这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特长会会变得清晰可视,而非以笼统的分数形式呈现。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设计要突破原有的单篇教学设计,创新性地对单元内容进行重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设计真实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建构。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设计都应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这样,教师才能确保核心素养培养在大单元教学中落地生根,更好地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培培《大单元 大情境 大任务——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山东教育》2024年第7期。
[2] 毛燕玲《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语文课内外》202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