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相文静摘 要:语文作为知识积累型学科,十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掌握,同时要求学生要将所学知识体现在对阅读的理解以及写作的自由发挥上,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多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从阅读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群文阅读学习机会。通过选择特定主题下的不同阅读素材,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不再局限于单篇文章。此外,群文阅读学习活动的导入,同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群文阅读材料的“1+X”建设,构建完整的多元阅读系统。最终,学生借助群文阅读知识的补充,可以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让自己的作品更具特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写作练习 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26
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群文阅读方式讲究多篇文章的对比阅读,在整个学习与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特定主题下的多篇文章进行整体阅读。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中,由于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通过群文阅读学习方式,可以让阅读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将同一主题下的不同题材文章有效串连,对比不同文章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意境。一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阅读作品中的各种修辞与写作技巧,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二来,可以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选择空间,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让不同阅读素材之间的情感与情境相融合,从而发挥群文阅读中的相互促进作用,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此外,群文阅读往往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挂钩,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写作素材,确保作品中富含情感。
一、定义与价值的体现:阅读与写作的魅力
“欣赏、倾听与阅读”是语文知识学科学习与掌握的三部曲,更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认知素养的重要前提。其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给予了中小学阶段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可以在特定的阅读学习主题下,通过多篇文章的阅读与欣赏,感受其中的文字魅力;领悟作者的创作情感;学习故事情节的表述技巧,为后续的自由写作练习奠定情感与能力基础。
(一)群文阅读的定义
所谓的群文阅读,主要基于特定的阅读环境或者阅读主题。在课堂中,语文教师利用多篇文本知识内容,将其进行主题结合,并提供给学生进行自由阅读,让学生可以在同一主题下欣赏与学习不同的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新时代下的全新产物,带有时代特点与基本要求。在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十分考验学生个体对群文阅读文本的情感认知以及对内容的深刻了解,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能否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总之,群文阅读教育模式的有效实践,提倡语文教师以多元教育视角,深入剖析不同文本中的特定主题,以此丰富整个阅读课堂内容与教育形式,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多元探索,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助力学生成长与进步。
此外,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题材的选择同样重要。“小说、学术文章、神话故事、散文”等众多题材,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多维度的阅读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拓展认知视野。因此,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将特定主题下不同题材的文本进行内容整合,引导学生针对文本中的潜在联系与差异进行思考,以此深化对群文阅读主题的掌握,确保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切实感受人文情感、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美学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群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价值
1.观点与情感的碰撞:多元视角的启迪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成效的主要体现。群文阅读主要强调学生思维与意识的碰撞,让学生可以通过对比阅读,欣赏不同主题文本作品中的核心观念,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同一主题、不同题材阅读文章的导入,让学生欣赏到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从而在深入阅读中,掌握各种修辞技巧,为后续的自由创作奠定基础。
此外,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中,同样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对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本素材内容进行反思与质疑,让学生懂得如何分辨文本中的情感与情节。
2.思维与技巧的融合:写作手法的提升
群文阅读与写作活动的有效结合,其价值同样体现在对学生写作技巧与写作思路的重点培养。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挑战机会,实现故事逻辑思维与阅读理解力的深度融合,为学生写作手法的提升开辟新路径、提供新方案。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神话故事、现代文学、古典诗歌”等多元化的阅读主题,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通过特定主题下,不同风格、不同题材阅读文本素材的导入,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阅读与学习体验。
此外,群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更加考验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阅读中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到实际创作中。这不仅是学生对阅读与写作技巧的实战演练,更是对阅读文本素材知识内容的理解升华,确保学生在今后的自由创作中游刃有余。
二、策略与可行性方案:群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学
小学阶段中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相互结合,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积累,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在写作中可以将所学知识有效体现,实现知识与文化的学以致用。此外,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阅读的思辨能力,学会分辨不同题材下阅读文本的主旨与意境,构建完整的思维与逻辑框架,便于后续的构思与写作。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在阅读课堂中通过与写作教育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科教育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助力学生实现写作技巧的综合提升。
(一)群文阅读教学结构的合理设计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想认知能力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用具有组织和完整结构的群文阅读教学系统,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索,从而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清晰且明确的教学实施计划。因此,在整个群文阅读结构设计中,教师要把握特定主题下不同阅读文本素材之间的关系与情感联结,基于阅读内容的补充与拓展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根据学生对文本素材内容的解读与思考,为学生精心设计适当的阅读流程,将其与生活细节元素相结合,注重不同文本素材之间的主题关联性,使其成为学生后续自由创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以“美丽自然景观”为特定主题,为学生规划阅读中的具体细节。例如,《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等课本中的阅读素材,其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与情感均围绕“自然景观”展开,可以在群文阅读中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阅读中逐渐掌握“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写作手法,进而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如何生动描绘内心真实的情感,将其带入到自由写作过程中,为整个作品增色添彩。在《秋天的雨》中,主要描绘了秋雨带来的自然景观。“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文章的开头,为学生展示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读全文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秋意美”。在《金色的草地》课文欣赏中,“蒲公英像我们的手掌,一张一合。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诸如此类的文章细节内容描述,能引起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发挥青少年的想象与创造力。
在阅读课堂的最后阶段,学生借助群文阅读积累大量素材后,语文教师便可以趁热打铁,为学生布置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主题习作任务。并鼓励学生将群文阅读中掌握的修辞手法以及情境的描绘技巧运用到自由写作中,从而使得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完善与创新
在课堂中,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侧重于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多元文化素材的学习与欣赏,提高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在此期间,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将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前规划好特定的阅读主题,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学习任务为其选择适合的阅读文本,挑选学生感兴趣且符合时代教育主题的文章。同时注重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将阅读与写作完美结合,既要保障整个群文阅读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创作空间,让学生随心创作。
例如,群文阅读课堂中,小组探讨学习模式的开展,可以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能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从而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充满活力的阅读舞台。为了赋予阅读课堂创新色彩,实现模式的灵活转换。教师还可以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学元素融入其中,让群文阅读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给予学生更直观的阅读感受。以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为例,民俗文化与传统节日作为国家瑰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小学阶段中有不少的阅读作品涉及传统节日,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等作品,能够在带领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此外,在将群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过程中,同样要求教师要注重形式的创新,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主题自由创作,旨在锻炼学生的阅读知识应用能力。在这整个写作任务规划中,教师可以采用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科技手段与基础设备,如常见的互动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以及线上学习平台等。学生可以在平台中与教师进行课后沟通,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教师同样可以在线上平台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点评,提出针对性的内容优化意见,尊重不同学生的性格差异,让每一位同学的作品都能展现出独有的色彩。
(三)群文阅读与写作的自由组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群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深度结合,讲究自由度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例如,在学生感兴趣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以“传说、神魔、上古时期”等文学特色为主。而神话体系阅读文本的主要特征,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具有显著的阅读引导效果,帮助学生沉浸其中。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以及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对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以“神话世界:传说与启示”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课堂,并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主题相关的写作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传统神话题材作品的了解,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神话人物。在具体阅读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要求学生在读完神话故事后,讲述背后的主题思想、神话人物背后代表的文化意义,同时可以通过角色演艺的方式,扮演自己喜欢的神话角色,营造阅读课堂文化氛围,促进阅读主题的升华。
当学生对神话题材的故事有一定深度了解后,语文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独立写作训练上,将群文阅读中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写作能力培养上。例如,在自由写作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进行改编或续写,发挥独有的想象力创造自己的神话故事。在“女娲造人”故事续写中,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女娲大神,在作品中写出在创造人类后如何带领人类生活,如何让天地变得更加美好。发挥想象,丰富故事的内容与结局。在“精卫填海”故事改编中,学生可以发挥现代青少年的创造天赋,描述填海后,海洋发生的变化,同时,海洋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神奇动物,让整个神话故事更加饱满、生动,具有创造性。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引导,根据现有的神话故事理论框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避免故事内容浮夸,脱离神话故事的理论框架,确保文章内容与故事情节的合理合规。同时,还要在写作中,帮助学生捋清思路、构建故事架构,通过文字切实表达内心情感,赋予文字情感魅力,在故事中适当融入个人理解。总之,在这样的群文阅读与写作活动的自由组合中,不仅可以助力学生深化对阅读素材文本的了解,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思维,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作为知识积累型学科,“听说读写”四要素是其中的关键,更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的关键,学生通过课堂与课后的阅读学习,能够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为写作提供更多的创意素材。随着教育新课改政策的不断落实,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群文阅读学习机会,注重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在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中进行对比分析,品析群文作品中的共同艺术特色,学习并掌握写作中的修辞技巧与组织架构,积累写作经验,实现写作技巧与写作能力的逐步提升。此外,在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中,学科教师还应为学生精心铺设结合教学的可行性路径,借助自由组合、教学方式的完善以及教学结构的合理设计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互通有无,从而持续深化读写一体思维,为推动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文彩《读写结合法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启迪与智慧》2024年第5期。
[2] 钟肖金《群文阅读理念指导下的读写结合——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新读写》2023年第21期。
[3] 李林春《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优化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20期。
[4] 张瑜《以读带写模式下的群文阅读实践》,《启迪与智慧》2023年第8期。
[5] 罗淑娴《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路径探索》,《小学生》2023年第7期。
(相文静,1978年生,女,陕西西安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