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途径

作者: 王吉萍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教师应自觉为小学生架构高层次、高趣味、高品质的作业探究任务。为了促进语文作业实现人文拓展、创新育人,教师务实研讨“双减”政策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求,智慧验证多元设计是语文作业提质增效的基点,简要概括“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课程价值,重点总结“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优化途径。因此,基于“双减”政策促进语文作业设计走向课改创新、提质增效,能够助力小学生在作业完成活动中实现热情激发、能力淬炼以及素质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 语文作业设计 优化途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33

“双减”政策开启了语文作业设计的新起点、新品质,教师积极提升探究任务的亲民感、趣味感以及实效感,能够为小学生智慧打造课程进步的新区间、新支持。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兴趣培养与素养提升,教师基于“双减”政策智慧研究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途径与提质方法,促进语文作业设计走向人文定位、趣味加持、活力释放。所以,多元设计是语文作业设计走向生活实践、能动感悟、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提升语文作业的层次感、品质感、实效感,实现科学育人。

一、“双减”政策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求

第一,“双减”政策要求语文作业设计拥有亲民感与趣味感。语文作业设计能够对小学生形成吸引力与体验感,让小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融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务实高效地完成语文作业。因此,教师应立足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水平进行语文作业设计,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第二,“双减”政策要求语文作业设计具备思考性与外延性。语文作业设计能够推动小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并在积极动脑、多维研讨中提高语言素材的处理能力,加速课程进步。可见,教师应为小学生提供沉浸式、能动性的语文作业设计,因势利导地指引小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快乐学习、能动发展。

第三,“双减”政策要求语文作业设计体现养成性与素养性。语文作业设计能够以趣味体验诱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优质完成,提高学生的课程能力与综合素养,并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语言素材处理能力。所以,教师应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文学兴趣、艺术品位、美育素养,实现小学生的科学发展。

二、多元设计是语文作业提质增效的基点

首先,教材内容的多样性是语文作业多元设计的物质基础。课文内容源自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或古诗,或民谣,或短文,或成语,能够为小学生创设出多种多样的趣味语境。内容不一的课文内容自然需要衍生出大相径庭的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为小学生提供高层次、高品质的探究任务。

其次,学情信息的多样性是语文作业多元设计的市场需求。小学生虽然年龄基本一致,身心发展也较为接近,却在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思维素养上大相径庭,需要教师立足人文教育理念创设出多元化优质作业。教师在面对“众口难调”时必然需要进行语文作业多元设计,提升语文作业内容的适宜感与价值感。由此可见,学情信息直接要求语文作业走向多元设计,优化作业设计的群众基础。

最后,生本培养的多样性是语文作业多元设计的重点。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文本识读能力、艺术想象能力以及文学阅读兴趣,还要促进思想进步。单一固定的语文作业设计自然难以肩负起复杂多样的人才培养任务,需要语文作业设计走向多元化。所以,生本培养任务直接影响着语文作业的多元设计。

三、“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价值

第一,教师基于“双减”政策智慧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有助于小学生在多元化、趣味感、沉浸式的探究任务中多维研讨,加速课程发展。小学生能够在完成语文作业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强化文学兴趣、鉴赏能力、思辨素养,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基于“双减”政策智慧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有助于小学生融入课程发展的良性轨道。

第二,教师基于“双减”政策智慧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能够在育人实践中深度感悟“双减”政策的精神内涵,在作业设计、创新育人中积累高价值的课改创新经验。教师能够在语文作业设计中逐渐提升岗位业务能力、专业技术素养、文学艺术品位,促进职业发展走向与时俱进、提质增效。可见,教师基于“双减”政策智慧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教师基于“双减”政策智慧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有助于推动作业内容走向生本定位,落实新课程改革工作,为小学生提供新作业、新启迪。教师基于“双减”政策智慧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还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多元化、体验感、品质型的主题任务,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所以,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发展必然能够满足“双减”政策的育人要求。

四、“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优化途径

教师多维度考量语文作业的多元化设计、创优性价值,还要基于“双减”政策深层次地探寻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途径。

(一)基于趣味体验设计亲民作业

教师立足“双减”政策提供趣味性的亲民作业,吸引小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动脑思考,为语文作业任务提供支持。

1.以文艺活动优化作业设计

课文内容具备非常高的文学性与艺术感,教师可以立足课文内容指引小学生进行文艺活动,借此加深小学生对语言素材的理解深度与领悟品质。这样,小学生就会在文艺活动中进入到兴奋状态。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部分”第2课《姓氏歌》的作业设计优化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供“姓氏歌”的歌曲素材,还要引导小学生进行集体合唱与个体独唱,更要在作业设计中融入“姓氏歌”。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为爸爸妈妈在家庭生活中演唱“姓氏歌”,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及课程能力,强化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因此,文艺活动能够成为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意基点,在寓教于乐中提升认知效果。

2.以美工制作优化作业设计

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立足素材特点设计一些关联性较强的美工制作活动,或绘画,或折纸,或制作,借此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这样,小学生能够在美工制作中再次感悟语言素材,实现深度学习。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部分”第1课《春夏秋冬》的作业设计优化活动中,教师不仅在教学活动中生动诠释“春夏秋冬”的自然美景,还要将课文内容融入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基于“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进行绘画活动,生动诠释个人对于课文内容的主观理解。这样,小学生能够在信手涂鸦中处理语言素材,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绘画活动能够成为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基点,提升作业内容的艺术感。

(二)基于心智启迪设计人文作业

教师立足“双减”政策为小学生提供高启迪、高品质的语文作业探究任务,以启智增慧、心灵洗礼助力小学生快乐学习,实现课程进步。

1.以亲子活动优化作业设计

教师立足亲子活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推动小学生积极与爸爸妈妈进行信息交互、思想传递、情感表达。因此,亲子活动能够成为语文作业的创意设计,实现作业设计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部分”第4课《猜字谜》的作业设计优化活动中,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活动中融入“猜字谜”游戏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推理能力,还要将“猜字谜”融入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进行“猜字谜”游戏活动。当然,小学生由于知识积累较少,字谜必然源自课文内容,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提供的简易性字谜素材能够帮助小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因此,亲子活动能够促进语文作业提质增效,成为教师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选项。

2.以心理辅导优化作业设计

教师还要基于课文内容融入关联性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这样,心理疏导能够成为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导向,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慰藉与人文呵护。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部分”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作业设计优化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小学生集体讨论“挖井”的重要价值,还要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启迪小学生再次思考课文内容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一说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个性化看法,还会在听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主观评价中兼收并蓄。所以,亲子活动不仅能够优化亲情牵系,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心理、奉献心理与关爱心理。

(三)基于能力培养设计实践作业

教师立足“双减”政策提供高能动、高价值的语文作业内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以及执行能力,助力文学素养发展。

1.以诵读培养优化作业设计

教师指引小学生去积极诵读课文内容,绘声绘色地进行语言素材处理活动,声情并茂地展示个人对于课文内容的主观理解与个性演绎。这样,简易化诵读活动能够支持小学生再次融入课文情境之中,并形成诵读能力。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部分”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的作业设计优化活动中,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活动中为小学生提供名家诵读的录音素材,还要进行亲自示范,在范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诵读意识,更要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融入诵读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诵读一遍课文内容,以简易性、表现性、趣味性的诵读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诵读兴趣与表现心理。因此,诵读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以故事讲述优化作业设计

教师指引小学生使用个性化语言去转述课文内容中的故事情节,以此加深小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这样,小学生能够在故事讲述中更好地掌握课文素材,获得语言能力的持续提升。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部分”第4课《四个太阳》的作业设计优化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学课件生动诠释“四个太阳”的颜色、用途,还要将课文内容融入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计出“画太阳”这一故事讲述活动,以此启迪小学生去转述课文内容,加深对于语言素材的理解与识记效果。所以,故事讲述能够在作业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心理自控能力,提升想象能力以及艺术素养。

(四)基于核心素养设计优质作业

教师立足“双减”政策为小学生提供高层次、高素养的语文作业任务,高效培养课程能力与艺术素养,辅助小学生科学高效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师指引小学生简单说一说个人对于课文内容的主观看法,以此推动小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处理课文内容。这样,小学生能够在文学鉴赏过程中逐渐培养思辨能力、评价能力,进而形成优良的读书兴趣、艺术品位。教师还要指引小学生对课文内容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自主评价,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与品德教育,同时支持小学生吸收正能量、传承真善美。这样,小学生能够在人物评论中形成优良的对错观念、美丑意识,实现“三观”优化、品德发展。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部分”第5课《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作业设计优化活动中,教师以简易动画技术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然后再将课文评价或故事评价融入语文作业设计中。小学生可以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说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阅读体验、喜爱程度,直接展示对“小公鸡”与“小鸭子”之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赞叹与钦佩。这样,小学生就会在评述“小公鸡为小鸭子捉虫吃”“小鸭子帮小公鸡捉鱼吃”“小鸭子勇救小公鸡”的过程中,大力赞扬“小公鸡”与“小鸭子”的团结协作精神、友爱互助观念。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是教师改进语文教学、优化作业设计、架构人文环境的指导思想。教师应立足“双减”政策提出的教书育人要求,基于趣味体验设计亲民作业、基于心智启迪设计人文作业、基于能力培养设计实践作业、基于核心素养设计优质作业,营造高效率、高能动、高价值的教学生态。小学生能够在高品质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会杰《让“行之路”盛开“知语花”——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试题与研究》2024年第15期。

[2] 林俊华《基于学业质量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新教师》2024年第5期。

[3] 张予曦《小学低段语文非书面家庭作业设计现状与对策分析》,《读写算》2024年第16期。

[4] 张丽雪《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教育艺术》2024年第6期。

[5] 陆思诺《让新理念作业为“双减”保驾护航——改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尝试》,《教育界》2024年第14期。

[6] 聂泽鹏、李雅妮《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业设计思考——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为例》,《湖南教育(D版)》2024年第5期。

[7] 娄苏静《以多元设计为核心,优化小学语文作业》,《七彩语文》2024年第20期。

[8] 朱婷、贺雨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向度与优化策略——基于语文学科“大概念”的教学思考》,《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

[9] 万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作业的设计与实践——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教育界》2024年第14期。

[10] 安苗苗《语文要素在作业设计中的有效落实策略——以〈松鼠〉一文的作业设计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年第5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段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途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