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设计实践
作者: 何艳姿摘 要:本文以“小人物大品格”为具体实例,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设计实践展开了深入探究。文中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初中语文大单元设计的概念与独特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深入详细地论述了“小人物大品格”大单元设计的依据和目标。通过明确主题与单元名称,精心挑选文本与资源,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与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大单元设计 小人物大品格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42
初中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单元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并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小人物大品格”为例,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设计进行实践探索,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小人物大品格”这一主题,聚焦于生活中的平凡人物,通过对他们的故事和品质的挖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大单元设计概述
1.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丰富且重要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课文、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等一系列活动中,持续积累语言知识。他们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如优美的修辞、细腻的描写等,能够深刻感悟语言的魅力,进而学会运用生动、形象且准确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无论是描述自然景观还是表达内心感受,都能更加得心应手。问题探讨和文本解读环节促使学生进行逻辑思考,他们学会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归纳总结要点。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敢于质疑文本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对人物形象的多角度分析,则有力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美文学作品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感受美的窗户。学生可以从中领略自然美,如壮丽的山河、灵动的花鸟;体会人性美,如善良、勇敢、坚韧等品质;感悟艺术美,如巧妙的结构、独特的表现手法。这些美的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通过写作、朗诵等活动,他们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初中语文教材涵盖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从古老的诗词歌赋中汲取智慧,从现代文学作品中感受时代精神,逐渐成长为有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少年。
2.初中语文大单元设计的概念与特点
初中语文大单元设计将具有内在联系的多个语文学习内容整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大单元设计打破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语文教学。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整合性。它将不同文体、不同时期的文本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有机整合,使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完整,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认知。其次是主题性。以明确的主题贯穿整个单元,如“小人物大品格”,让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深入探究,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再者是情境性。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大单元设计还注重学习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学习的边界。最后,它强调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的成长与进步,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人物大品格”大单元设计的依据与目标
1.依据
从新《课标》要求层面而言,语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小人物大品格”主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文本中平凡人物形象的分析,提升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学生在解读小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过程中,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这些人物身上所展现出的善良、坚韧、勇敢等品格,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到人性之美。此外,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文化。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描写小人物的经典篇章,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一个普通的保姆,却有着善良、真诚的品格;《老王》中的老王,生活困苦却心地善良。这些文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高尚品格,这些内容的学习可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和感悟教学主题,加深对章节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从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榜样和力量。小人物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通过学习这些小人物的大品格,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关爱他人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将通过对一系列以小人物为主题的文本阅读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准确分析人物形象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小人物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描述人物、表达感悟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小人物为素材,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品格和精神,有助于提高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水平。过程与方法目标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自主阅读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拓宽思维视野。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小人物的行为和品格,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小人物身上的共性与个性。在实践活动中,如人物采访、主题演讲等,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小人物身上所展现出的大品格,如善良、勇敢、坚韧、乐观等。激发学生对平凡人的尊重和敬意,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优秀的品格,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小人物大品格”大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小人物大品格”大单元教学内容设计中,确定鲜明的主题和富有吸引力的单元名称是关键一步。如将单元名称定为“微光成炬:探寻小人物的大品格”。这个名称寓意着小人物如微弱的光芒,汇聚起来却能形成强大的力量。主题围绕小人物在平凡生活中展现出的勇敢、善良、坚韧、诚信等大品格展开。在“小人物大品格”大单元的文本选择上,以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为坚实基础是极为明智的做法。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只是一位平凡的保姆,但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尤其是费尽周折为“我”买来《山海经》,这份善良与真诚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学生的心灵。阿长的朴实与热心,让学生看到了即使是身份低微的人,也能拥有伟大的心灵。再如《老王》,生活窘迫的老王,却始终心地善良。他在困苦的生活中,依然坚守着朴实与厚道,这种品质令人动容。老王的故事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人物的善良和真诚往往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与此同时,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还可引入课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一碗阳春面》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文中母子三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不屈不挠的故事,充满了温暖与力量。他们面对生活的艰难,没有丝毫的抱怨与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勇敢前行。这个故事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小人物大品格的认知,让他们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善良的品格,就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除了文本阅读,多媒体资源的加入也能为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播放一些以小人物为主角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比如《我不是药神》。影片中的程勇,一开始只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商贩,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他逐渐转变为拯救众多患者的英雄。通过观看这样的片段,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小人物的成长与蜕变,深刻理解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担当。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预习阶段至关重要。教师可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身边小人物的故事。学生可询问社区里的清洁工、快递员等,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为课堂讨论做充分准备,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课堂展开时,教师可引导进行文本精读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深入理解人物品格。
四、“小人物大品格”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1.课堂教学活动
预习活动中,布置学生提前阅读相关课文并搜集身边小人物的故事,为课堂讨论积累素材。课堂导入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小人物的图片或播放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小人物的关注和思考。文本精读与分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教材中的课文,如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形象,从她的日常言行中体会其善良、朴实的品格。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品格的关键语句和细节,加深对小人物大品格的理解。在小组讨论与交流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课文中小人物的品格特点及相似之处。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也是教师可尝试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可选取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例如,在《老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老王和作者杨绛,感受老王的善良与作者的愧疚之情,进一步体会小人物的大品格。通过这些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深入理解“小人物大品格”的主题,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2.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环节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人物询问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社区、街道等地,寻找那些平凡的小人物,如环卫工人、小摊贩、社区志愿者等。学生们通过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经历以及背后的故事,感受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展现出的勤劳、善良、坚韧等品格。询问结束后,学生们整理询问内容,撰写感悟报告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交流。教师还可举办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中的感悟,以“小人物大品格”为主题进行演讲。他们可以讲述教材中的小人物故事,也可以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身边小人物的感人事迹。演讲比赛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小人物大品格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们围绕“小人物大品格”的主题,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通过绘画、文字等形式制作手抄报。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小人物的故事、品格分析、自己的感悟等。制作完成后,在学校进行展览,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小人物的大品格,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五、“小人物大品格”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应遵循多元化原则。教师可采用课堂表现评价,教学中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环节中的参与度、表现出的思维活跃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小组讨论小人物的品格特点时,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发言、能否倾听他人观点并进行补充。对于在角色扮演中能够准确把握人物情感和品格的学生给予肯定。同时,作业与测试评价也是重要的方面。教师可布置与小人物大品格相关的阅读感悟、写作任务等作业,通过对作业的批改,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测试可以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以及拓展阅读材料的考查,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再者,学生自评与互评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学生在自评中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在互评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共同进步。教师评价应全面且具有指导性,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变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性评价在大单元教学中不可或缺。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学习结果。例如,在预习阶段,评价学生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在课堂学习中,记录学生每一次发言、每一次参与活动的情况;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还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使得评价更加科学有效。体系的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应考查学生对小人物的形象特点、品格内涵以及相关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体系的能力发展水平方面要评估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体系的情感态度变化方面,可为观察学生对小人物是否从最初的忽视转变为尊重和敬佩,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大单元设计,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学周刊》2024年第32期。
[2] 戴冬梅《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中学课程辅导》2024年第29期。
[3] 陈星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改进思路》,《中学课程辅导》2024年第29期。
(何艳姿,1984年生,女,汉族,罗城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本文系河池市2024年校本研修专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设计研究——以小人物大品格教学为例》的成果,立项编号:hcsxbyx2024A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