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思变革,教研互动助成长

作者: 苏婷婷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大单元教学是指以一个主题或一个教学目标为核心,围绕主题或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分散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而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剖析了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大单元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45

大单元教学模式将“学”“教”“评”三者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学生需求,促进学生成长。在此背景下,本文总结了“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及“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并针对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探讨大单元整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概述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大单元教学是指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讲授某一主题或某一类知识内容的教学活动。大单元教学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组织,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通常会按照主题或内容的连贯性,将相关知识安排在一起讲授,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大单元教学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一定范围的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大单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外,大单元教学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涵盖了教育的整个过程,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让教育更加科学、规范、有效。该模式要求将“教”“学”和“评”三者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一模式下,教学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需要同步改进。教师将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并兼顾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将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评价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动态化的评价。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包括学校、教师、学生等。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培训和支持,使教师在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需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评价水平,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需要积极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解不足

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理解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核心概念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入。这导致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上存在困惑,无法很好地贯彻“大单元”教学理念。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解不足,也会影响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辅导能力,无法很好地将“大单元”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同时,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解不足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接受和理解,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的达成。

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设计方面,一些教师可能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导致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教学内容不够有序连贯,教学过程不够流畅连贯。有些教师可能过分依赖教辅资料,缺乏自主设计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呆板、缺乏趣味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实施方面,一些教师可能对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缺乏有效的掌控,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果不佳。有些教师可能缺乏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认识不足,无法很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一些教师可能缺乏教学技能的培训和提升,无法很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使教学过程更具效率和趣味性。

3.缺乏“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协调能力

部分教师可能对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晰,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无法有效结合教学目标和评价要求。有些教师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培养和评价方法的灵活运用,导致教学与评价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置和评价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协调,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二)学生方面

由于“大单元”学习要求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集中学习某一主题,对于喜欢碎片化学习和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难以适应。在“大单元”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要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和交流。然而,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缺乏与同学合作学习的热情和意愿。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进行学习,并且配合教师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

(三)评价方面

当前的评价体系缺乏针对性,难以全面准确地衡量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评价方式单一,过度依赖考试成绩,忽略了其他形式的评估,例如课内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反思等。此外,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并未做到及时和有效。学生难以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也难以将评价结果转化为学习改进的动力。此类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开展,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三、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对策

(一)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1.开展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培训

针对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培训,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首先,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向教师介绍“大单元”教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实施方法等内容。专家可以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可以解答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单元”教学理念。其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实践性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大单元”教学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对优秀案例的学习和分析,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此外,还可以邀请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先进学校或优秀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让教师亲身感受到“大单元”教学的魅力和效果,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大单元”教学实践中。

2.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举办教学设计培训班:学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资深教师等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安排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互相学习借鉴,促进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交流。(3)建立教学设计评估机制:设立教学设计评估小组,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4)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支持:学校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各类教材、课件、教学工具等,丰富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实现“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3.加强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协调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协调能力,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定期举办专业课程和研讨会,让教师了解教学评价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协调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教师参与教学观摩和分享活动,让他们互相学习、借鉴,提升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加强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协调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适应“大单元”学习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前介绍整个大单元的内容框架,让学生了解整体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比如,统编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意识,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游踪,欣赏景色特点,揣摩作者情感。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从整体到细节,如在游记篇目中设计教学表格,列举整合几篇文章的写景角度,帮助学生培养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适应并掌握“大单元”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等。同时,教师可以设立一些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团结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提高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参与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实物、案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三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他们参与的意识。四是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展示、分组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信心。

(三)完善评价体系

1.建立针对“大单元”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大单元”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第一,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口头表达、写作、阅读理解、课堂参与等方面。通过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第二,需要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考试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文等,以评价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丰富评价内容。第四,需要为学生建立档案,记录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优点,也为学生的教育发展提供重要资料和依据。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教学内容和评价内容的一致性和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评估他们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包括日常作业、课堂表现、项目实践、自评、互评等,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落实教学改进

通过及时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为了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教师可以通过测验、作业和课堂互动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通过课堂讨论、个别辅导、批改作业等形式,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便于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

参考文献:

[1] 张娟娟《新课标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年第12期。

[2] 梁维《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教育界》2023年第31期。

[3] 王培英《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新课标背景下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年第15期。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初中语文思维品质提升的大单元主线生成教学实践探究》的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FJJKZX2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