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初中历史跨学科问题链设计与教学融合的策略
作者: 傅艳梅摘 要:在2022年修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引入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创新理念。该理念旨在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并将其整合进历史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鉴于历史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还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基于教学实践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时所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对策,目的是为历史教师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问题链 初中历史 教学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48
“跨学科”建立在单一学科基础上。然而,对“跨学科”的理解受限于“学科”定义的内涵与局限。无论讨论跨学科还是单一学科,它们都构成了我们理解问题世界的途径。问题链将教材知识点转化为逻辑问题,适应学生认知,提高课堂有效性。问题链具层次性和系统性,每个问题相互关联且独立。前一个问题为后续问题提供前提和铺垫,逐层递进形成严密体系。它整合多学科内容和思维方式,构建相互关联问题,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究主题。此设计强调学科联系,鼓励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综合分析和创新思维。
本文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为例,探讨设计跨学科问题链的思路、主要类型及课堂实施方式,旨在为初中历史课堂中跨学科问题链的应用提供实践参考和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问题链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跨学科问题链设计的必要性
在初中教学阶段,历史学科承担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全面素养的重要使命。跨学科问题链教学的实施,在此时显得极为关键,它既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又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问题链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历史课程中,将政治、经济、文化等跨学科知识整合,形成问题链,有助于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从而培养他们的深度思考和理解能力。
此外,问题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接受已知事实,还鼓励他们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学生需要使用逻辑推理来关联不同知识点,这提高了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在解答问题链中的问题时,学生需要搜集信息、分析数据和构建论据,这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独立研究技能的发展。问题链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因为它需要学生与同伴进行讨论和分享观点。历史跨学科问题链教学强调知识的整合应用,助力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增强综合素养。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跨学科问题链设计的可行性
在当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阶段实施历史跨学科问题链教学的可行性日益增强。此教学方法与教育改革的导向相契合,满足了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跨学科问题链教学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营造出接近现实世界的多样化学习场景,这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将历史与地理、文学等学科融合,能让学生从多个视角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此外,问题链教学法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鼓励主动探索、提出并解答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互动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然而,跨学科问题链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它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结构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设计高质量的问题链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紧凑的教学进度中可能难以实现。
总的来说,初中历史跨学科问题链教学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尽管存在一些实施难度,但通过合理规划和教师培训,这些难题是可以被克服的。
二、跨学科问题链设计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鸦片战争》这一课程内容,主要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节。它是八年级中学历史教材的开篇,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主题,展现了我国民族历史发展中的巨大变革。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百年民族苦难史和屈辱的重要起点,这一内容在中学教材中不仅具有教材开篇的重要地位和教材引领者的作用,也能够帮助学校积极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史和政治素质教育,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特殊历史使命感。本文以《鸦片战争》为例,探讨设计跨学科问题链的思路、主要类型及课堂实施方式,旨在提供初中历史课堂中跨学科问题链应用的实践参考和研究思路。
导入:
展示地图:中英两国的地理位置,讨论地理位置如何影响国家间的交流和冲突。
问题1:根据图1,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中英两国的地理位置对战争的发生和进行有何影响?(跨学科指向:历史+地理)
过渡:尽管中国与英国相隔遥远,隔着汪洋大海,但在19世纪中期却爆发了战争。那么,这场战争是否可以预防呢?它又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深远影响?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进入今日的历史课堂,深入探讨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
讲授新课:
展示关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分析不同政治体制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问题2:根据表1,分析当时的中国和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两国对鸦片问题的处理方式?(跨学科指向历史+政治)
小组讨论。
问题3:鸦片贸易对中国和英国的经济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跨学科指向历史+经济)
小组讨论后,每组分享讨论结果,探讨鸦片贸易对两国经济的正负面影响。
展示材料,小组讨论。
问题4:根据材料,分析为了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英国采取了什么策略?答案就是:鸦片。
展示材料: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等。
问题5:根据材料,概括鸦片危害。
财政困境、政治腐败加剧以及军事力量的衰退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过渡:鸦片的危害如此触目惊心,请大家阅读课本,试着做一个大胆的猜想,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做了什么措施?这个措施对晚清政府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抢答:林则徐虎门销烟。
展示虎门销烟的图片。
问题6:虎门销烟为何是“销”?(跨学科指向历史+化学)
答案提示:虎门销烟的“销”字,字面意思是“销毁”,即指毁掉鸦片,使之无法再被使用。
从字面上理解,“销”在这里是销毁的意思,意指通过某种方式彻底毁掉鸦片,使其失去成瘾性和危害性。这种销毁方式不仅要求有效,还需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以及防止残留物被重新利用。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林则徐最初尝试了桐油焚烧法,但最终选择了海水浸化法,利用海水和生石灰的化学反应来销毁鸦片。
展示材料,小组讨论:
材料一 中国的禁烟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战争机遇,我们可以利用胜利带来的优势,提出我们的要求,并迫使中国接受。这种机遇可能不再出现,因此我们绝不能轻易放过。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 虎门销烟事件中,大量对大英帝国具有巨大利益的商品被彻底销毁。这不仅是对我大英帝国声誉的严重侮辱,更是一次国耻。因此,我强烈呼吁议会授权政府派遣远征军前往那个野蛮之地实施惩罚。我们需要严厉地教训他们,以维护我们的权益。同时,我们应迫使其开放更多港口,确保我们合法贸易的自由与安全。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材料三 在中国人发起的激烈禁烟行动导致危机进一步加剧之际,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
问题7: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反应及其采取的行动背后的动机。
答案提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全球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经济迅速扩张。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扩大海外市场,并寻求新的殖民地。相比之下,中国在封建统治下日渐衰弱,自然成为这些西方国家的侵略目标。中英之间关于鸦片问题的冲突只是战争爆发的表面原因和直接触发点。
问题8:根据图7,指出战争名称。(跨学科指向历史+地理)
答案提示:鸦片战争。
展示材料,小组讨论: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英基本情况对比。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英军事情况对比。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政治)。
问题9:根据上述材料,综合分析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答案提示:(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3)根本原因:中国封建主义的衰败本质使其难以与崛起的资本主义相抗衡。
展示材料,小组讨论展示:《南京条约》原文缩影。
问题10: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概括《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跨学科指向历史+地理+政治+经济)
教师在讲授中特别强调,关于《南京条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第一,该条约直接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领域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第二,该条约设立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即列强开始通过强迫手段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逐步侵蚀中国的主权。这种模式在随后的历史中被不断重复,导致更多类似的不平等条约的产生。
教师在授课中特别强调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的深远影响。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逐步丧失了完全自主的主权,自然经济结构受到严重冲击,进而引发了社会结构由纯粹的封建形态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因此,鸦片战争被视作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意味着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
问题11:根据你对鸦片战争的了解,设计一个关于该事件的展览,你会如何布置展览内容,以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跨学科指向历史+艺术)
学生分组设计展览方案,包括展品选择、布局设计和解说词撰写。
教学小结:
通过跨学科的问题链设计,学生能够全面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教训。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了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能够将历史教训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提出有益的建议和反思。
三、跨学科问题链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的教育改革框架下,初中历史跨学科问题链教学尽管具备可行性和潜在优势,但其实际应用同样面临不少挑战。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及将其灵活运用的能力,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持续学习和更新自身知识,以满足跨学科教学的需求。同时,制定高质量的问题链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紧凑的教学安排中这可能是一大难题。问题链教学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先验知识和思考能力。
此外,问题链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但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通常倾向于以被动的方式接收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跨学科问题链教学的评价方式也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灵活。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问题链教学中的表现和收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更加合理的评价方案。
四、跨学科问题链设计的反思
在探索初中历史跨学科问题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见证了其教学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串联,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并非所有学生都能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在教育环境中,部分学生往往采取一种被动的学习姿态,他们没有积极地探寻或质疑所学内容。这种学习方式暴露出他们在自主探究和积极提问方面的不足。这使得他们在问题链的探究过程中较为被动,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此外,问题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颇高。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有效设计问题链。然而,目前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可能不足以满足这一需求,导致一些教师在实施中感到力不从心。在具体教学中还发现,问题链教学的评价方式应更加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问题链教学中的表现和收获。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加合理的评价方案,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左艳秋《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文科爱好者》2023年第3期。
[2] 陈尚宝、王慧《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以“我的毕业我做主”为例》,《基础教育课程》2023年第14期。
[3] 田贤鹏、张应强《跨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推进方式和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
(傅艳梅,1993年生,女,汉族,福建安溪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