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引入全过程育人策略的途径探讨
作者: 杨铭茹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依然存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此外,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构建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愈发关键。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任,而且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的必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全过程育人观念——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着重于学生全人发展与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日益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全过程育人强调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关注个体差异性需求,通过多元且层次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若将全过程育人理念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不足之处,还能更紧密地对接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培育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基于此,本文对全过程育人理念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提出新考高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引入全过程育人策略的途径,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全过程育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3.057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深化改革,特别是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标志着我国教育体制正朝着更加公平、科学的方向发展。新高考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文理分科的局限,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一改革不仅对高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全过程育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关照学生德智体美劳成长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根据学生的成长特性,将教育融合于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此理念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术的传授,更看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力求使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多个层面实现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广泛运用全过程育人理念,能有效纠正传统教育中过于侧重智力培养、忽视道德教育及能力培养的问题,推动教育走向更富有人性关怀与科学理性的道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一环,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使命。学科内容多元丰富,包括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治意识与公民道德等,对塑造学生健康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挑战,部分学生对于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全过程育人理念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最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有机结合。
一、全过程育人理念概述
(一)概念分析
全过程育人理念聚焦于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多元视角及全面途径对其实施教育与指导。该理念不仅限于课堂,而是将教育范围扩展至课后活动、社会实践及家庭环境等各个层面。其目标在于通过连贯且体系化的教育活动,推动学生在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实现均衡发展。全过程育人强调教育过程的一致性与完整性,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旨在培育具备健全人格、优秀品德、深厚学识以及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从全过程育人的特点来说,全过程育人强调教育的全面性,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社会行为、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全过程育人注重教育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任务,确保教育活动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这种连贯性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当然,全过程育人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二)探讨全过程育人在教育实践中的理论依据
1.全面发展理论
该理论强调教育旨在全面培养个体,涵盖身心、智力、情感的和谐发展。全过程育人以此为指导思想,运用多元且综合的教学方法,以适配学生多维度的成长需求。
2.终身学习理论
随着社会发展变迁,人们需持续完善自身以应对新挑战。终身学习理念主张,学习应为连续过程,不局限于校园。全程育人倡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旨在帮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被视作学习主体利用个人体验积极构筑知识的历程。全面育人的理念侧重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透过探究与协作自主获取知识。
4.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着重探讨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个体的认知成长。全程育人注重挖掘校园文化和社区资源的价值,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与促进社会互动,旨在引导学生构建健康的社会联系网络,同时培养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新考高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引入全过程育人策略的途径
(一)推进全过程育人理念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为了促进全过程育人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首要任务是革新教育思想。教师应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重视个体差异与潜能挖掘,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方法,提升解题思路,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实现全过程育人的关键环节之一,即优化课程安排。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应紧密贴合学生认知发展阶段和当下的社会焦点议题,设计出既能呼应日常生活,又能反映时代特色的课程内容。例如,通过探讨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如环境维护、科技创新、法治进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能使其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创新教学法对于优化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成效至关重要。传统的单一讲解模式往往难以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潜能。为此,教师可采取互动研讨、案例解析、角色模拟等多元教学手段,构建一个开放且充满互动的学习空间。借助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在探讨交流中碰撞思想,通过案例深入理解知识,于角色扮演中体验情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与深入学习。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工具,例如网络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素材与实践机会,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与实际效果。
(二)建立健全高中思想政治全过程育人机制
为了确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贯彻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全过程育人机制。首先,完善制度建设是基础。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评估标准,确保全过程育人工作有序开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将全过程育人理念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二是细化年度和学期教学计划,确保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清晰明确;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其次,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教师作为全程育人的重要执行者,其思想政治素养与教学技能直接影响教育成果。为此,学校应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采用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鼓励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创建教研平台,共享教育资源与经验,共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邀请学术专家进校指导,扩展教师的视野,培养教学创新精神。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是实现全方位育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学校需紧密联动家庭与社区,合力打造多向度的育人格局。一方面,通过家长会议及家访等方式,增强家校间的沟通与理解,确保家长能全面了解并支持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携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社区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考察等,促使学生在实际的社会情境中锻炼实践能力、开阔视野。通过这一系列合作机制的构建,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氛围。
(三)保障高中思想政治在教育时间上的延续性
为了保障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持久且有效实施,并维持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连贯性,制定长期规划成为关键所在。学校需将此教育融入整体发展规划,确保从高一开始到高三结束,各年级均有清晰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内容,构建一个环环相扣、有序推进的教育架构。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均能接受到相应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实行周期性的评估是检验教育成效的重要方式。学校应定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全方位检查,这不仅仅是对其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更侧重于其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发展。定期的评估能帮助教师及早识别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的优势与不足,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促进教育成效的持续提升。具体而言,可设置月度或学期末的评优活动,以此激励学生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个别交流、心理咨询等途径,给予那些在思想上有所困扰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与支持,助其明确正确的价值导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与提高实际效果的关键路径在于课堂内外的结合。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需巧妙利用课后及假期时间,策划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涵盖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志愿行动、举办主题班会及社会调研等。通过实践,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下接触并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记忆,进而稳固课堂学习成果。举例来说,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能直观呈现前辈们的艰苦奋斗史,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而投身环保志愿活动,则让学子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四)全面拓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空间
为了高效达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需全面扩充教育领域,充分挖掘各类资源与策略,丰富教学模式与内容。首先,借助信息化手段是拓展教育领域的一种有效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多样化的资源与便捷的传递途径。学校可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整合高质量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多媒体资料、互动交流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学习素材。此类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助力他们深入理解与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知识。此外,运用网络平台,教师能开展线上研讨、互动解答等活动,提升教学的互动性与实用性,进而优化教育质量。其次,强化实际操作活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步骤。这类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外的实践者,通过亲身体验,深化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学校可安排学生参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亲身感受历史脉络,领略国家的变迁历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参与志愿公益服务,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行动等,不仅是实践的重要形式,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并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解决问题与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国际交流是扩展学生视角、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的关键途径。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认识各国文化与社会体制,对于培育具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才干的人才是极为必要的。校方应鼓励与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如国际暑期项目、海外研学及国际赛事等,为他们搭建亲历不同文化与社会情境的平台。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全过程育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解决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对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来说,应当更新教育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设计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保障教育时间上的延续性、全面拓展教育空间等措施,为全过程育人理念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晓娟、雷振业、刘杨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政策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分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43期。
[2] 曾小保《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育人的三个维度——以黄山学院为例》,《黄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
[3] 吴迪《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思考》,《华夏教师》2022年第27期。
[4] 何紫乔《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的路径研究》,《科教导刊》2022年第18期。
[5] 陈文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课优化实施路径探究——以〈全民守法〉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6] 盛男《如何实施全过程育人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
[7] 林莹、何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