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育之道,尽在自然
作者: 王人平养育之路迷雾重重?不妨向大自然取取经。自然界藏着无尽智慧,教你如何爱孩子、育自己。
毫无疑问,年轻一代父母是更爱学习、更讲科学的,读育儿书、听育儿课、找专家咨询等。不过,有一位更好的老师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大自然”。
之所以说更好,是因为大自然孕育和滋养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形式,其自身所蕴含的养育智慧,远胜于人类实践和思考所能总结出的有限经验和结论。正所谓养育之道,尽在自然。
无条件爱,温暖自由
大自然首先教会父母的是无条件的爱。
太阳平等地照耀着大地、山川、河流和所有生命,不会因为某棵树没有好好生长而发火,不给它光明和温暖。雨水不会因为树木高大或苔藓微小,或花朵是否美丽、有价值而区别对待。
正如《道德经》所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恃其能,助万物成长而不去主宰它们,这才是最深远的“德”。
养育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真正的爱就像阳光一样,时刻温暖着孩子,同时又给孩子自由。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习惯通过惩罚给孩子制造恐惧,通过奖励放大孩子的欲望。他们传递给孩子的是有条件的爱,让孩子时刻生活在被爱遗弃的恐惧中,无法活出自尊、自爱和自信。
很多父母担心,无条件的爱会把孩子惯坏。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此一阶段的充分满足是下一阶段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一个感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是惯不坏的,反而是那些总被父母以爱之名控制的孩子,更倾向于用叛逆来对抗父母,因为生命的力量就在于不屈从。
我一直坚信,对孩子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确信自己随时有被爱的把握,且仅仅是因为自己本来的样子。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会给孩子更多勇气、信心和力量,孩子借此可以义无反顾地争取成功。遭遇挫折和苦难时,孩子依然会保有免于崩溃的力量,确信人间值得、岁月可期。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孩子必须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爱如所是,静待花开
大自然向父母示范了如何尊重生命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我曾带着学生们到秦岭、长白山等名山大川徒步、考察,最大的感受就是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2700多米的海拔高差,浓缩了由温带到极地的壮丽垂直景观带。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即便是同一海拔,也分布着错落有致的多个植物层。
这些自然现象无不清晰地向我们展示,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位置、价值和使命。生命是用来完成的,不是用来比较的。好的养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千篇一律的赝品和山寨货,而是鼓励和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他自己。
大自然教会我们要尊重生命的生长规律和秩序,静待花开。
有些父母常常把孩子当成年人甚至圣人一样去要求。曾有位妈妈问我:为什么上幼儿园的孩子犯过错误被惩罚后还会再犯,是不是要加重处罚?
孔子都说,能做到“不贰过”的,三千弟子中只有颜回一人。我们自己都做不到“不贰过”,却要求只有几岁的孩子做到,这是不公平的。
我曾带着学生们在西双版纳野象谷的蝴蝶园中观蝶。蝴蝶是从青虫蜕变而来,但蝴蝶在空中飞,青虫在地上爬,感受到的是不同的世界。
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从婴儿到成年人的跨越,不是单向的成长,而是从青虫到蝴蝶的质变。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主题。让孩子活得像个孩子是童年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会为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
春华秋实是自然规律,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不要总想着用各种猛药鸡娃,催熟必然导致早衰。父母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跨度去审视今天的教育,多一点儿耐心和平常心,静静等待孩子的成长。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敬畏生命,放手留白
大自然教会我们要敬畏生命,学会留白。
我每年都会组织几期夏令营,带孩子们去腾格里沙漠徒步。很多孩子原本以为沙漠是寸草不生的,实际走下来却发现,沙漠中不仅有梭梭、野兔等动植物,还有生机盎然的绿洲。这些植物通常根系发达,深扎地下,以便吸收更多水分,减少水分散发。这是生命内在自我调节的能力。
孩子也是一样,并非一张可以任由父母随意涂抹的白纸,而是一粒种子,从诞生起就具备了成就最好自己的倾向性和可能性。正如《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对浣熊师傅所说:“我们无法勉强一棵树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无论我们做什么,这种子终会长成桃树。我们或许想要苹果或是橘子,但能得到的只是桃子。”
在腾格里沙漠自然营地的附近,有一棵近300年树龄的榆树。前几年,这棵树周围是有栅栏的。两年前徒步路经此地时,栅栏不见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最初做栅栏是出于对这棵榆树的保护,想构建一个小的安全环境,使其免受风力或人为破坏。但几年下来发现,这一善举反而对树造成了更大伤害。
原来,风碰到栅栏后,一部分会向上走,一部分会向下走。向下走的风会把下面的沙子不停地掏出来,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坑,榆树的很多侧根暴露出来,被风抬起。最终只能拆除栅栏,还树以真实的自然环境。反观家庭教育,我们是不是也经常以“为你好”和“爱”之名,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呢?
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育儿智慧的源泉。希望父母能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深入体悟,不断汲取养分,智慧育儿,幸福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