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想再去见父亲 等

作者: 阿达丽

儿子不想再去见父亲

Q:去年我离婚,4岁的儿子判给了我。前夫倒是按时给抚养费,但从未执行过半个月探望一次孩子的规定。今年春节,他非把儿子接回老家不可。儿子这次回来后,说再也不想见爸爸了。我该怎么办?

A: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是出于对“无知”的焦虑。这里的“无知”,指的是妈妈对信息掌握不充分,对儿子跟他爸爸回老家期间发生的事情,没有充分了解,出现不理想结果后,当然就会不知所措。

爸爸接孩子回老家过春节无可厚非,但很明显这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情感体验。4岁幼儿处在信息吸收多但储存期较短的阶段,很快就会忘记不常见面的人。父子俩平时不见面,突然需要单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共处,这会激起孩子内心极大的不安全感,最终导致他排斥见爸爸。

妈妈可从关心孩子的角度与爸爸沟通,使其了解孩子这一心理特点。亲子间需要通过相处来建立亲密感,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孩子。爸爸应平时有规律地创造亲子相处的机会来培养感情。若两周有困难,三周或一个月一次都是可以的,再不然就时常视频通话。

对孩子出现的这一状态,妈妈可以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和他沟通,但目的不是去弄清楚在老家发生了什么,而是孩子是不想再回老家,还是真的不愿意再见到爸爸。

如果是前者,先答应就好,春节已经过去,不必担忧以后的事;如果是后者,需要爸爸采取行动,随着这一角色的频繁出现,孩子认可和接纳了爸爸,情绪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4岁孩子对情感的需求度高,是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黄金时期。如果爸爸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建立亲密依恋的父子关系不会很难。但如果连平时见面都做不到,那么在孩子8岁前,妈妈可以直接拒绝这种单独在一起超过24小时的要求。

不想让女儿寄宿了

Q:女儿上初二后主动要求寄宿,每两周回一次家。原以为她不能随时用手机、按时作息后成绩能提高,没想到反而下降了很多。不过住校后,她交了两个朋友,性格开朗许多。但我还是想让她走读,怎么说服她?

A:因为成绩下降,家长出尔反尔,你考虑过孩子是怎么想的吗?

寄宿和在家住到底哪种好?还是要回到初心上。初心是最早决定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初心不能太多,最好只有一个。达到一个目标后再加,而不是在同一时间段里,两者兼得。从你的叙述来看,你的初心是因为寄宿不能用手机、按时作息。当这么决定后,却只用成绩这一项来衡量。

你需要反思,孩子寄宿,你最希望达到哪个目的?如果是孩子在家无法管控手机、作息不规律,那这一条才是初心。成绩提高的目的,只能在这一目标顺利完成后再添加。如果你选择将成绩提高作为初心,想让孩子走读,仅需考虑孩子在家的自我管理及自主情况就能作出判断。

另外,孩子当初选择寄宿的初心是什么?她怎么看待你在这件事情上的初心?双方的初心是否一致?也许孩子对这段时间很满意,因为她的初心就是能交到朋友,自己做主一些事情,摆脱父母的“掌控”。

走读还是寄宿,亲子双方必须在共同讨论、彼此协商,最终达成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双赢。当然走着走着出现新的变量,孩子或父母走偏了很正常,及时调整过来就好。

但若双方各怀心思、隐瞒目的,稀里糊涂浪费时间,等到不满意了,家长再行使“一票否决权”,那对青春期孩子来说就是耍无赖,万万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