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妈妈(创作谈)

作者: 何许人

身为每日坐班的中年人,平日工作繁忙,我尽量每天给母亲打一个电话,作为平时不能在身边陪伴的弥补。许多同事和朋友对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习惯都表示惊讶,他们可能会不时跟父母发发微信,但通电话频率大概是一周或者一个月。

人人都有父母,血脉亲情是人类共同的最稳定持久的感情。但在当下,不少年轻人都处在跟父母相处困难的阶段。首先是没有沟通和陪伴的时间和精力,工作太忙压力太大。职场年轻人经常加完班回到家已经深夜了,好不容易休假只想好好补觉,做点想了很久又没空做的事情。其次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跟爸妈聊啥?

公司要裁员了,行业剧变跟不上趟了,AI快代替人工了,延迟退休了,根本找不着对象,找到了也买不起房,失眠抑郁了,病倒了——这些事都不可能跟父母说。说了非但不能得到理解,还会连累他们干着急。不说,父母还以为过得挺好,怎么不找对象不结婚,青春都浪费了。

或许每个步入社会的成年人都会对父母报喜不报忧,这是最拧巴又最真切的爱吧。父母和子女依然互相爱着,关心彼此,可大家表面上还是一家人,其实都活在各自的信息茧房里。然而谁都没错,辛苦大半辈子的老年人理应得到幸福的晚年,可社会要求年轻人更快更强更有耐力。社会没有错,子女没错,父母也没错,传统社会规制依然存在,新科技新压力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缝隙里辗转腾挪必然会痛。目前中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三亿,占全国人口的22%。空巢老人该怎么办?失独老人该怎么办?单身的孤寡老人又该怎么办?

如果给这个故事一个副标题的话,我想会是: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妈妈。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荒诞现实主义的小故事中我杜撰了“家有儿女”App,老人可以在网上选择喜欢的年轻人充当“儿女”,陪自己聊天,展示给亲生子女看(卷一卷孩子,激励他们更孝顺),或者展示给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和其他老人看(满足虚荣心,不欺负自己)。

除了养老问题,当代年轻人还面临死亡的终极问题,在婚育率持续走低的当下,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许多单身孤寡老人出现,对于死亡又当如何处理。我又杜撰了一个App“往生宝”,绑定运动手表,每月九块九,提供不同档次的“一键收尸”和丧葬事宜。

作为不够成熟的写作新人,我试图把沉重的社会议题表达得轻松有趣些,尽管经历过多次修改,最终呈现的效果还不够圆融周密,但是我也庆幸作出了自己的表达。

责任编辑:王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