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 海边列车 1 1974年,十七岁的林雪鸽高中毕业,哥哥和姐姐已经下乡,她排行老三,准备好了要下乡,学校突然通知考试,林雪鸽参加了,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化工总厂录取。她先是分配到仪表车间当学徒,积极给厂子大板报投稿诗歌散文,工会抽借她上来,锻炼培养了一段时...
中篇小说 | 八叔的“论语” 一、电话 来电话了。是我的一位中学同学从老家打来的,说:“老同学,咱儿子要考电影学院,你看怎么办?” 听得我有些心热。老同学没说“我儿子”,而是“咱儿子”。一个“咱”字就把我和我的老同学变成了世界上最亲的亲人。还有“你看怎么办”,这又使我在...
中篇小说 | 理解万岁 一 暝色渐浓,谌恩向负责安保的男人亮了一下荧光手环,钻入酒吧绘满涂鸦的狭长入口。声浪彼此覆盖,灯光是倾泻而下的欢乐泉。频闪变幻如同惊悸的光亮中,谌恩找到王柯所在的吧台。当时谌恩没有注意到王柯身后的马妤婧,他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不解:王柯和他每天...
中篇小说 | 收集词语的人 1 风吼了一夜,早晨才停。山坡被风扫得干干净净,显得更加空阔辽远。夜里的尖啸声不知从哪儿发出来的,吁吁直叫,风里像藏了无数把刀子,剐着什么,天亮后,山坡又似被削去几分。小石子儿吹到了一处,旋出一个一个涡儿,从它们在地上划出的印痕,还能辨别出...
短篇小说 | 隔壁 厚朴村纪念堂外的广场上,已经停了不少汽车了。 我坐在车里等待大哥、二哥。 这是个学校操场一样大的广场,广场上两排像是新栽不久的松树,直通一扇深红色大门。松树旁坐落了白色如玉的十二生肖石雕,那些小动物个个憨态可掬,睁了天真幼稚的大眼,或望向天...
短篇小说 | 破阵曲 事情的起因是小区里的猫食盆被打翻了。 前一天,那些花花绿绿的碗盆还好端端放在三号居民楼三单元大门旁的屋檐下,满满当当盛着干猫粮、湿猫粮、碎虾碎肉、碎鸡肝鸭肝等,而在这几盆像供品一样的食物旁,坐着一个透明的绿色塑料碗,里面放着极为重要的补给品...
短篇小说 | 兼职儿女(短篇小说) 管了半辈子失业人口登记的我妈经常提醒我,千万别被裁,没有好下场,我从小被吓到大,对失业有本能恐惧。 马总需要一个北京员工陪他去一个地方,正好我找他汇报工作,就被拉着直奔八宝山。那天气压很低,云像被冻住,雾霾笼罩全城,成片绿树被雾气蒙住,空气...
短篇小说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妈妈(创作谈) 身为每日坐班的中年人,平日工作繁忙,我尽量每天给母亲打一个电话,作为平时不能在身边陪伴的弥补。许多同事和朋友对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习惯都表示惊讶,他们可能会不时跟父母发发微信,但通电话频率大概是一周或者一个月。 人人都有父母,血脉亲情是人类共同...
非虚构 | 长大的他们 朱佳云手机上,我看到刷屏的齐齐一排“今天我要不要上班?”。我没有见过这个执着发问的大男孩,但此刻他的面貌却从这不断重复的问话里脱显而出。他应该有一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吧,眼里亮闪闪一层——是的,一层泪光,就像突然看见这整齐划一的一排排文字的我。...
非虚构 | 南星:寂寞的边缘人 一、南星是谁 文坛到底是喧噪的。在由这喧噪的船桨所翻搅、激荡起的浪花之上,游弋着无数周身插满了鲜花的佼佼者。他们或拍舷起舞,或迎风而歌,以各种方式吸引着拥趸的眼球,乐享着俗世的成功所带来的荣耀和光辉。他们所到之处,无不蜂追蝶恋,光彩照人,受...
山河卷 | 石头密码 一 没有谁确切知道那些巨大的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即便是每年都会在那堆石头旁盛开一次的野花;即便是常常从石头旁经过的牧羊人;即便是在附近一直盯着石头且有二百年树龄的老蒙古栎。 有人说,从那些石头的质地推断,它们的老家很可能就在五十公里外的五女山...
专栏 | 那些未被遗忘的 对于我们所爱的人,我们所知甚少,这是我们永远的遗憾。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沙漏》,田智译,《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第12页 这个深夜,月亮哄睡了伤心,星星闭上了眼睛,外婆...
文学拉力赛传真 | 2025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当代》文学拉力赛”2025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经过本刊读者 Email、传真及电话、信函投票,东来长篇小说《涉过歧流》荣获2025年第一站“《当代》最佳”称号。 “《当代》文学拉力赛”2025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本刊已增设网络渠道选登读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