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的精神内核
作者:胡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创新”可能是在各种媒体上亮相最多的中文词汇。一家大报接连发表了三篇评论,题目是《创新强我国力》、《创新扬我国威》、《创新兴我国运》,主张建立一个创新的中国;因为一个不重视创新的国家,一个不能迅速跟上全球创新潮流的国家,也许会很快失掉“球籍”。
一时间,创新似乎成了一件“被抓”的工作,一件由领导来指挥、来组织的事情。然而,如果只是按政府的要求和计划经济的办法,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开发新技术、引进新技术,而不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上下功夫,那么,这样的创新对中国有益吗?
几十年来,我们曾经制定了许多发展科技的规划,着眼点都是政府投入多少、技术进步指标考核状况如何、生产能力扩大数量若干,热衷于铺摊子、建项目、抓课题,分人分物,扩充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但结果带动了技术产业的发展吗?
只盯住物质资本或技术本身,这种观念源于经济学理论的一种误区;极不恰当地高估了物质资本形成和经济活动的其他数据的重要性,极不恰当地低估了企业家的创造性所具有的决定意义。经济学家钻在一大堆经济情况的综合报告里,把增长看作是缓慢上升的过程,为取得这样的进展,就要有千百万工人的边际生产率的增加,工厂和机器的逐步增多,“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培训和保健的发展而不断改善。可是事实上所有这些增长的源泉比起企业家根据新概念或新技术创办公司的作用来,都不免相形见绌。增长产生于自由人的头脑和意愿;只有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勇气,毅力和信心,才能决定增长。
经济学的关键错误在于,它在自己的模型中把创造活动这一较高的层次从属于计算和交换、物质产品和生产因素这样的较低层次,同时它还认为,市场,或者总需求,或者货币供应——同“外生”的技术交织在一起——决定着企业家的机会,而看不到市场是企业家创造的。这一错误同某些科学家的错误十分相似,这些科学家试图使才智的独立自主的活动从属于由才智所决定的物质过程,即把思想归结为神经化学。物理学家曾长期梦想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来理解生命的全部奥秘,但一些无生命的原子凑到一起怎么就具有了生命?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一个系统可能在整体上会有一些其单个部分所没有的性质,或一些放在单个部分上便无意义的性质。尽管我们不能怀疑一棵天竺葵是活的,然而,假如我们想寻找一种迹象,说明一个单个的天竺葵原子是活的,那我们是在白费力气。生命的奥秘并不在原子里,而在原子的组合模式里。就是说,生命的奥秘在于DNA和RNA 之类的分子结构所包含的信息之中。只要将原子以那种合适的复杂方式进行安排,就会出现生命。
把活的生命解释成不过是因偶然事件而胡乱结合起来的一堆无意义的原子,这是一种还原论(reductionism)的做法,它严重地贬损了我们的存在价值,因而是荒唐可笑的,其可笑程度正如把贝多芬的交响乐曲说成不过是音符的集合而已,或把林甫的某首诗说成不过是词语的集合而已。生命的特性、一首乐曲或诗歌的主题只有在整体的结构层面上才能显现出来,而在部分层面上则是无意义的。部分的描述与整体的描述并不矛盾,二者是互补的,并且在其自身的层面上是正确的;假如我们仔细看看量子论,我们就会获知一个系统有两个不同的、互补的描述的概念。
整体论(holism)提醒我们,不管物理学家对世界的构造和质料了解得多么清楚,任何纯粹的还原论思路总是把握不了整体性特点的。原子结构无助于理解我们生活的物质追求,无助于理解我们的有机存在,更不用说人类意识和人类社会的活动。
同样地,研究市场和货币只能提供有关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肤浅的认识,甚或是错误的认识。要取得经济增长,就必须有合理自由的市场和稳定的通货,但是创业精神不能被塞入一种市场和货币的模式,就像写诗无法用语法规则或词汇来说明一样。创新是由企业家的意愿、想象、创造性和坚持不懈的恒心左右的。重要的是,应该以良好的企业制度、激励政策,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辛勤劳动、开拓创造、勇冒风险的社会文化气氛等等调动企业家做好他们的创新工作。
企业家的进取心、知识和本领构成了现代经济的精神资本,创新和增长有赖于企业家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