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卷心菜、玫瑰花,或者nothing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芳)

观点:卷心菜、玫瑰花,或者nothing0

有人说,如果 天堂是个花园,里面应该像这样,种满了婴儿

心里痒痒吗?

找几百个花盆,洗干净,垫上尿布,每个盆里放一个小宝宝,然后澳大利亚女摄影师安娜·盖德斯按下了快门。她的摄影作品集《孩子的世界》就以这张照片为主打,因为这是她“毕生最钟爱的照片之一”西方人也有类似“弄璋弄瓦”的“封建”说法,他们说男孩是生在卷心菜里面的,女孩则生在玫瑰花丛中。难怪盖德斯会摆出一百多盆嫩生生、不到半岁的婴儿——瞧它们或哭或笑或闹或叫的模样,再“狠”的人看了,都会忍不住要抱一个过来亲亲。

这摄影师一口气拍了厚厚一大本的宝宝,肤色和情状各异,每张都那么招人疼。法国出版商知道,实在喜欢孩子的人肯定会掏钱,所以《孩子的世界》第一集印量1000万册,第二集很快也将问世。

摄影师盖德斯自己有两个年幼的女儿,她拍的婴儿照也多半是女婴;不过她强调,创作这样一个系列绝无任何政治性或社会性的动机,让小小的白人儿被黑人大掌托起,只是从摄影角度选择色彩。她原本无心借此张扬什么不论种族或性别人人生而平等,更没打算为少生多生、早生晚生和婚生私生等种种鼓噪添什么说法。

生,还是不生;早生,还是晚生

拍照片的人也许无心,看照片的人却难免有意,不少年纪大的人买下《孩子的世界》,是为了送给女儿或儿媳,利用婴儿的顽痴酣态调动女人母性的欲望。

观点:卷心菜、玫瑰花,或者nothing1

安娜·盖德斯《孩子的世界》第一集印了1000万册

这种心态不难理解。1993年和1994年,法国新生儿总数降到二战以后的最低点;1996年有所叫升,1997年又开始减少——共有725000个婴儿出生,比1996年减少了10000个,平均每天1986.3个;1998年的数字目前还无从知晓,可1999年头一天似乎就没有好消息。

为庆祝欧元诞生,法国政府宣布,1999年1月1日出生的婴儿可获存款卡·张,价值100欧元(合977元人民币),父母可凭此卡前往附近银行领取一份“欧元新生儿”的贺礼。据法新社报道,全法国“欧元新生儿”的数目不超过1500个。假设法国人没有刻意挑选或避免在元旦这一天生小孩,那么拿这一天的1500跟1997年的平均数字1986.3相比,似乎可以得出结论:法国人对小孩子的热情还在减。

其实发达国家里最知道婴儿出生率下降的应该是育龄妇女本人。以晚育居世界之首的荷兰妇女为例,她们中间文化程度较高的一般都选择晚育或者不育。去年9月,荷兰人口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报告说,荷兰60年代出生的妇女20%没有孩子,70年代出生的妇女晚育或不育的人还会多到25%。

之所以选择晚要或不要小孩,荷兰妇女解释说一是怕影响工作,养了小孩误了自己;二来担心社会基础设施不足,不能提供婴儿必需的服务,小孩子好生不好养。1997年《美洲社会学年报》也有文评述加拿大妇女的生育现状,其中写道:“社会发展节奏如此之快,加拿大职业妇女忙得没时间生孩子,学历高的女性更舍不得因怀孕和分娩中断自己的职业生涯。”

法国女性对澳大利亚摄影师那1000万册《孩子的世界》着了迷,对生出自己的卷心菜或玫瑰花却不动心。据《巴黎竞赛画报》统计,上个世纪末的妇女生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1980年是27岁,1990年是28岁,到1996年就成了29岁了;另有调查表明,现在的小夫妻不小心怀上孩子的情况比1965年时少了3倍。

避孕措施日益先进,妇女逐步争得了对自己身体和生命的决定权,“生,还是不生;早生,还是晚生”,她们自己说了算,而且很多都说要生也绝不早生。

观点:卷心菜、玫瑰花,或者nothing2

两个小孩被扮成老鼠,待在鞋子里

什么时候才只缺一个baby?

《巴黎竞赛画报》称年轻父母说了又说才决定生的小宝宝为“欲望和理智平衡的产物”,照它设计的场景,现代夫妻生孩子的决定是这样做出的:梦幻家居里一对安乐祥和半老不小的夫妻,多年来职业搏杀,好容易功成名就;终于有个平静的夜晚,他们彻底放松在舒适的真皮沙发里想啊想,实在想不出还缺什么,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来;还缺一个baby!

这时候可能就晚了。不过高龄产妇成功生产的例子时有报道,而且那产妇的年事愈来愈高。1995年,美国约有7万名婴儿是妇女在40岁以后生育的。高龄产妇最近的记录出自英国,那里一批年近50岁的妇女纷纷领养婴儿或亲自生产,尽力体验当年错过的当母亲的感觉。

医学界曾把26至35岁称为女性的最佳育龄,早了,或晚了不是对孩子不利就是对产妇不利。但是科研人员最近的成果似乎在证明晚育的妇女更长寿。1998年9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波士顿两位老年医学专家的研究报告,他们把一组百岁以上的老妇和一组死时73岁的妇女相比较,发现其中40岁以后生育的妇女长寿的可能性更大。

该科学杂志12月又发表了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的报告,他们利用计算机对13667名在公元740年至1875年间出生的英国已婚贵族妇女的记录进行了研究,发现在50至80岁之间去世的妇女生头胎的平均年龄是24.3岁,平均每人生育2.4至2.6个子女;活到80岁以上的妇女头胎平均育龄25.1岁,平均每人生育2.1个孩子;活到90岁以上的妇女生头胎时平均27岁,平均每人生育1.8个孩子。

研究人员推测,晚育妇女长寿的原因之一是绝经期推迟,这意味着她们身体产生雌激素的时间较长,从而延长了寿命。也许晚育和少育确实能长寿,但是很少有哪个女人是为了多活几年而不生或晚生小孩。晚育、少育和长寿一样,都是经济、社会发展顺手给人类造成的变革。上个世纪的人类平均只活50年,大家20岁的时候都有了小孩;下个世纪预计咱们中间不少人能活过100岁,那么男人女人40左右为人父母不是很合理的计算吗?

澳大利亚的女摄影师安娜·盖德斯可能很明白现代青年的育儿观念,知道那是“计划与偶然、科学与享乐、爱情与消费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所以她不愿赋宝宝摄影作品集以任何政治或社会的特殊涵义,也许男孩女孩就该在卷心菜和玫瑰花丛中客观地可爱着,安心等待那个念头闪过父母的心,等到他们真的除此以外什么都不缺? 婴儿卷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