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翱翔太空的铁蜻蜓ISS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丽安)
2004年,地球上的人将会在晴朗的夜空看到一颗新的亮点每隔一个半小时飞越头顶一次,其亮度仅次于月球和金星。它是国际空间站。有人把它比喻为巨蜻蜓。每侧薄薄的4长条太阳能电池帆板恰似翼翅,连成一体的各类机舱宛若身躯。它诞生于1998年11月20日莫斯科时间9点40分。当时,俄国用一枚质子号火箭把第一个构件——黎明号控制舱送入轨道。两星期后,1998年12月3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运来第二个构件——团结号节点舱,与控制舱对接。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有16国参加,它们是美国、俄国、欧洲11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英国、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巴西。诞生前,美国建议为它取名阿尔法(α)号。这是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含有“初始”、“第一”的意思。俄国人不同意。他们说,它并非第一,自1971年4月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以来,载人空间站已有27年发展历史,其间,苏联发射8个,美国发射1个,1986年苏联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已在轨道运行12年,至今仍在遨游太空,若称第一,和平号当之无愧。他们的反建议是命名Atlant。此字亦源自希腊文。在欧洲巴罗克式建筑中,常见一个男性大力士的形象用肩顶住阳台或楼阁的支柱,人们称他为Atlant。用它取名,含有顶梁柱的意思。但美国人不接受。他们说,Atlant的发音近似Atlantis,而后者是传说中的岛屿,相传,Atlantis位于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以西,后来沉没于海底。取名Atlant,有欠吉利。眼看双方争执,对插花艺术情有独钟的日本代表忽然想到,可否考虑取名山茶花(Camelia),德国代表说,山茶花在德国是妇女卫生带的著名品牌。命名一事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传媒绕开分歧,把它简称为ISS,此乃英文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的缩写。
把喷嘴改成吸入嘴,用它吸干身体上的水珠
1998年11月20日俄国发射的黎明号控制舱,该舱安装有自动驾驶装置、推进装置和动力燃料库,是空间站的控制中心。
1998年12月3日美国发射的团结号节点舱,它有6个对接口,分别与失控制舱、美国实验舱和起居舱等相连,是连接字航员生活和工作区域的通道
将于19997年7月由俄国发射的服务舱,与控制舱对接后,是空间站首批宇航员的居住和工作舱。
将于1999年10月由美国发射的供电舱 ,安装有与地面联系的电信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和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支架。
ISS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航天器,重472吨,轨道运行平均高度352公里,运行速度每小时28160公里,全部展开的面积为108.5×88.4米,相当于2个足球场,内部拥有1300立方米的工作空间,6个实验舱,相当于2架波音747飞机,15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将陆续到此工作,因而它也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研究实验室。总投资约400亿美元,由16国分摊。1992年获国会批准的美国投资预算为170亿美元,但据有关方面计算,美国需耗资294亿美元,预算一再追加,这也是美国宇航局几度遭到国会严厉批评的原因,俄国航天局的预算为2.3亿美元,合37亿卢布,但政府只答应拨款13亿卢布。该局发言人称:“迄今我们才得到政府拨款的l/10。”俄囤严重的财政困难一直使美国忧心忡忡,担心俄方承担的关键性研制项目不能如期完成。欧洲11国的投资占总投资的8%,所以欧洲人不得不先扮演一阵子观众的角色,最早也得5年以后,欧空局的哥伦布号小型实验舱才会在ISS停泊。欧空局的梅塞施米德说:“我们欧洲人在国际空间站虽然只占有一角阁楼,但我们能对这幢住房的规则发表意见,这就够了。”美国始终扮演着挑大梁的角色。美国的花费如此庞大,是否值得?科学界不乏反对派。地球辐射带的发现者、现任美国衣阿华大学教授的范阿伦认为,任何一项在太空进行的科学实验都能用可回收的无人航天器代替,其费用仅为空间站实验费用的1/10。美国物理学会的罗伯特·L·派克认为,相对于束缚原子和分子的力量而言,地球引力显得太弱,对大部分物理过程并不产生明显影响。
但用政治眼光看,ISS工程首先解决了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和俄国航天工业的出路问题,保住了航天工业中成千上万从业人员的饭碗。更有危言耸听者说不然的话,俄罗斯的航天工程师们就会替个别的独裁者去研制火箭和导弹。波音集团的ISS项目经理道格拉斯·斯通说的是外交辞令:“像美国和俄国这样的国家进行和平合作,仅此一端,其价值就远远超过空间站本身。”此话不无道理,因为军备竞赛的后果,损失何止400亿美元!
该集团的另一位领导人康提则把目光对准企业界。他说:“ISS将为开发新的工业产品和新药展现无限美好的前景。”ISS具备独一无二的环境——没有重力和没有对流,在这样的条件下,熔化的金属会混合得更充分,从而研制出更完美的合金和材料,如计算机的芯片。困惑科学家们的一个古老问题也可能在空间站找到答案:为什么地球上的植物逆着重力方向生长,而植物根部则向下生长。在弄清楚生物和重力的机制以后,有可能找到提高庄稼产量的新途径。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抱着更大的希望,积极参与开展对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肺气肿、艾滋病毒、流感、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各种社会性疾病的治疗和新药研究。在ISS的实验室里还可研究地球环境的大规模、长期性变化,诸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研究结果将会造福于人类。因此,在ISS工作的不仅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家,还有企业界的各种专家。ISS的主人将收取昂贵的租金,从而回收ISS的建设成本。此外,ISS还将是人类迈向火星的演练场和桥头堡,也是重返月球的一块跳板。
1999年7月,俄国将发射服务舱,这是ISS的第一个居住工作舱。接着,美国航天飞机将为服务舱运送仪器设备。随后,俄国联盟号飞船运送3名宇航员到ISS,他们将在空间站逗留5个月,其间,美国航天飞机将与ISS对接3次,以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美国实验室和加拿大研制的机械臂。然后3名宇航员乘航天飞机返回地面,联盟号飞船则在太空待命,充当急救飞船。在5年半的总装时间里,俄国质子号火箭、联盟号飞船和美国航天飞机将向ISS发射至少43次,宇航员则需进行总共1100小时的太空作业,届时将险象环生,特别是在太空组装翼展70米长的太阳能电池板,更是扣人心弦。站上的科研工作将于2000年初开始。从2002年11月起,站上人员从3名增至6名。2004年1月发射美国居住舱,这是最后一次发射。此后,ISS将在太空运行10年以上。服务舱上的火箭将定期提升ISS的轨道,以防坠落。服务舱内备有滚动的橡皮跑道和固定的自行车,供锻炼身体之用。密封的太空淋浴间内的蛇皮管喷水嘴随时可改成强力吸水嘴,用来吸干飘浮的水珠,以防宇航员窒息而死,从此结束了太空不能洗澡的历史。天上和人间又近了一步。
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曾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决不会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首先将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系空间。”2004年后的太空将是怎样一道风景线,地球村上的人正翘首以待。 太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