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股市中合格的投资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孟苏)
“我希望纠正一个概念,不要称股市中的公众群体(散户)为股民,而应该称其为投资者,他们是上市公司所有者的一部分,”陈浩说。
陈浩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副教授他的职业是在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研究大脑的活动。他和同事杨新宇利用业余时间开发出一套软件,通过模仿人大脑活动的原理,帮助投资者买股票。
“这套软件的全称是指南针证券分析辅助决策系统。股市由人组成,人每天进行的一笔笔交易,会对投资者神经上产生兴奋性刺激,就会留下一条条曲线,利用电脑中的仿真系统模仿投资者的行为,可以再现市场行为发生的过程。这是国内第一个神经网络证券分析软件。”
1995年,“已在商业领域进行过多种尝试”均未果的陈浩借了些钱炒股,以期望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他想买一套炒股软件,但怎么也掏不出这2000多元钱。他决定自己编一套。“在编制过程中,我发现其他软件提供的信息反映不了我所需要的市场本质,就加入自己的独创,逐渐就弄出一个发明创造。最后发现这套软件本身的价值超过了做股票的价值。本想出售软件换取资金,结果现在被用户深度‘套牢’,为用户提供服务占据了每天绝大多数时间,到现在也没能去炒成股。”不炒股的原因是,一没有充分的资金,二是他本人在股市上已有较大的影响,再去炒股对其他投资者而言不公平。
为了推广这套软件,陈浩与他人成立一家股份公司,同时他也成为一名投资专家。
“按理说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占有共同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公平竞争。但现在的市场中充满了欺骗。上市公司会散布一些‘好’消息,资金重组了,日本人来当总经理了,搞高科技了等等,制造赚钱神话,操纵股市。庄家和主力可以看清对方手中的牌,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结果是十分明确的。我们做的事就是依据人的行为逻辑设计分析系统,把股市中别人做的事复现给散户,这样散户可以了解别人的行为,进行明了的公平竞争,不至于稀里糊涂地死掉。利用这个分析系统最多不赚,但不会赔。我们解决了一个赔钱问题,决不是为散户提供成为亿万富翁的发财工具。”
尽管陈浩努力使得竞争公平、市场规范,但他仍为那些中小投资者的行为和命运担忧。
“股市的第一定律是少数人赚钱定律,但炒股成功带来的悬念极大,使得投资者带有极强的赌博心理来炒股。本应是考验人分析能力的股市,现在却成为考验人忍耐力的场所。股市中大多数公众从半导体、电视、报纸上获得信息,或者凭借小聪明、小道消息做出决策,只想一夜暴富,往往适得其反。公众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自己就应成为投资专家,所以我们不推荐某只股票涨还是跌。公众有多年的人生经验,都是精英,只是没有人教他们该如何深入分析股市中人的行为。多数股票老师妄图教投资者一些铁律,股市中如果有规律,岂不是大家全发财?我告诉用户,以你们的人生经验去理解股市,就会觉得简单——它不就是人在玩吗?我们反复对用户进行软件培训和教育,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投资者而不是股民”。
陈浩认为作为资本经营的股票投资是一种高级经营活动,投资者应以金融家的形象出现,而不是舍不得吃盒饭凑合一包方便面、把身家性命托付给股市的惨兮兮的可怜相。“投资行为没有资金大小之分。我告诫我的用户,做股民是没有前途的。把股市想成合法麻将准赢不了。”
陈浩一定是看多了股市中的欺诈和贪婪行为,才更加坚决做软件服务商的工作。“股市中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贪婪。贪婪引发患得患失,最终升成一种恐惧。公众解除恐惧的办法是从众。岂不知许多从众行为背后有主力和庄家在操纵。人类的心理弱点在股市上暴露得一览无余。我不知道自己发明的这套软件会不会成为堂·吉诃德。它能否击败人类的弱点,将人训练成股市上的机器,严格按规则、纪律和命令行事,抛开七情六欲,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陈浩不觉得赚得的钱属于自己,赢家只是社会资源的管理者。他说自己至今还是个穷人。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他所需要的安定的、体面的物质生活已经具备,在所里想开发一个新课题不必再花费太多精神成本(有财力按自己思路做开拓性、探索性研究),这就足够了。
“现在回过头看一看,我不被人承认是科学家。因为我没有足够的论文发表在够级别的刊物上;另一方面,我认为科学家对社会应负起‘有效服务’的责任,而自己以前写的许多论文一文不值,因为人类根本用不着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