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市场中的家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任波)
新型服务进入家庭
12月18日,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博爱家政培训基地在河南省博爱县正式挂牌。主办者希望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政职业学校。
这一项目合作的双方是隶属于团中央的北京家政服务中心(康老师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和博爱县卫生职业学校,顺利的话,24名手持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表这“老三样”的新型家庭服务员将作为基地的第一批“产品”,在1999年春节走进24个北京家庭,24人中还包括4名男生。
合作能否长期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而这恰恰是北京家政服务中心赵振平经理寻求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地的第一批学员还在接受最后的培训以适应北京的生活要求,就已有100多个家庭申请此项服务。
这个数字相对于我国的整个家政服务市场可谓微不足道,但它无疑为家政服务业未来的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据有关方面的一项随机抽样调查表明,有64%的城市居民表示需要家政服务,几年间,仅北京就涌现了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家政服务公司。
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随着需求量的上升也在提高。以往找保姆常由熟人介绍或通过随意性较大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人员的身份和素质得不到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不仅要求家政服务来源稳定可靠,还希望服务的提供者受过全面的专业训练。在博爱县培训基地,学生们除了专业要求的护理知识,还将接受音乐欣赏、形体、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训。据介绍,能否做出可口饭菜也是主要的考核指标。目前劳动部门已经把家政服务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并将制订统一的标准,旧式的“小保姆”即将被人所乐见的形象代替。
当许多人还没意识到这种转变,北京市家政服务中心的生意已十分红火。总经理赵振平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他告诉记者,自1996年创业至今,公司的服务始终供不应求。这和其他大城市的情况基本一致。据报道,今年广州市妇联免费为该市160多名下岗女工举办了家政培训班,学习课程包括职业道德、礼仪礼节、卫生保健、烹调、美容、化妆、插花、裁剪等。培训结束通过考核后,她们将获得国家承认的“家政服务员上岗证”,以满足当地劳务市场的需求。在上海,家庭服务业已成为下岗工人再就业的热点,目前已有9万人从事这一职业。
在菲律宾,家庭服务业早就是国家收入的经常项目,据悉1996年就有约350万菲佣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了解,不少菲佣的文化程度达到大学水平,在有的国家和地区,一个好的菲佣每月收入能合7000元人民币。
家庭进入市场
变化的发生源自一笔谁都会算的账。单纯从经济角度上讲,在家庭中,当夫妻双方挣钱能力悬殊,最好的家庭分工方案是让挣钱能力较强的一方较多地从事社会劳动,而挣钱能力较弱的一方则更适合从事家务劳动以同样的原则。当夫妻双方收入相当,最优方案是分担家务。根本性的变化在于,由于双方收入的提高,自己动手变得不太合算。流行的说法是应该花钱买时间,再用买到的时间去休闲或者赚取更多的金钱。
家庭中的分工也因而有可能转化为社会的分工。这就是为经济学家所熟悉的“资本代替劳动”。
这是一种相当现实的代替,它造成了家庭功能的消长和重组。本世纪30年代,
威廉·F·奥伯格为现代社会以前家庭例行功能的分类得到广泛的认同,它们是:自给自足的生产和消费单位、赋予其成员威望和地位、教育、保护、宗教、娱乐和情感。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尔干脆就把家庭看作一个生产这些功能男女分工的小工厂,然而时值今天,家庭却有可能从男主外女主内的工厂变成合伙经营的公司,许多过去由家庭承担的劳动现在可以花钱购得。
家住北京中关村的孙远明和文燕夫妇的选择就很明确,从去年10月起,他们请来了钟点厨师和家庭教师。孙远明是中科院下属企业的部门经理,文燕在外企做会计工作,显然这是一个高薪家庭。他们认为,平时工作非常紧张,辅导孩子和其他家务虽由两人分担,但仍然力不从心,不如请专人来做。
以每天几十块钱的费用买回两个人难得的休闲时光,孙远明认为值得。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潮流改变了家务劳动的地位,供需双方也得以凸现而形成市场。同时这也为家庭的其他功能进人市场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能否购得现代化的舒适
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人联想到一种古老的优雅,散见于报端的管家学校的报道透露出人们对有闲生活的向往之情。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功能有可能被资本代替并向社会转移,家庭又将以何种面目出现?
按北京市的价格,请一个家庭服务员一个月需付出450元人民币并提供食宿,钟点服务的价格通常是每小时5~10元,家庭教师的小时工资按难易程度和距离远近一般在20~30元。对于那些月入近万的家庭而言,用不算太大的代价购得现代意味的舒适,就像在超市选取合意的商品。然而这种商品的效用是否如人们所期望的那般完美?
某广告公司经理严正平为孩子请了个家教,每周4次为孩子补习两个小时功课,这意味着严正平每周将有8个小时这样度过:孩子和老师绝不能被打扰,而他和太太可以自由安排节目。虽然省去了自己备课的烦恼,但严正平表示并不完全放心,同时他认识到家庭教师既接替了备课讲解之累,也接替了他每周8小时和孩子的交流。
家住天津的吴新华已经为自己的父母换了好几个保姆,她认为理想的人选应该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并且像她那样真正地尊重和关心老人。然而正如千篇一律的快餐缺少全面的营养和生活的情趣,十全十美的服务也许只能来自家庭。
当社会化的趋势把家庭置于市场的天平,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有了明确的定义。对此,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经济学教师王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坚持以契约理论来分析生活。他认为,只要通过足够的数理技巧,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量化,家庭成员之间也不例外。
人与人之间协调关系所耗费的精力以及以简单化的方式处理家庭问题的选择对家庭成员的影响等都能增加家庭走向市场的成本,如果真能用公式表达的话,谁能知道家务劳动社会化带来的效率节省与生活情趣的损失之和是正还是负?
市场两极的选择
促使北京家政服务中心与博爱县卫生职业学校走向合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学校的毕业生近年面临分配难题,培养出来的护士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据统计,到1998年初止,全国下岗职工已达1150万人。而来自北京的需求信息使这个县城里的卫生学校接近了一个具有相当容纳量的市场。
赵振平经理认为,是逐渐国际化的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培育出不断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而大量待岗的劳动力又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现实的激励。
具备一定规模的服务公司,一般都有固定的劳动力来源,经过培训的服务员和公司签订为期一年左右的合同,由公司直接对家庭负责,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按照合同的规定。和旧式保姆不同的是,公司的服务人员有固定的单位,工资统一发放。服务员的劳动转化为相应的收入,公司提供的管理和培训成为其劳动的增值因素。
对于许许多多的家政服务公司而言,最好的选择莫过于不断完善服务,人们对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为它们提供了拓展业务的空间。北京市朝阳区一位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认为社区服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接送孩子,照顾老人,搬家,处理垃圾,房屋维修,废品回收,交水电费等等常和正常工作时间发生冲突,应该通过产业化的办法予以解决。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已建立了15万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服务中心已有5663个,并正在纳入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规划之中。全国2584个社区福利服务实体5年来创产值81.7亿元,实现利税9.3亿元。据测算,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水平如能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则可增加9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如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则可增加3亿个就业岗位。
然而对于现代生活中的无数个家庭来说,选择之前却免不了一番斟酌。
新婚不久的苏玲是一家外企业的销售员,她对于是否要请个钟点厨师就很犹豫。苏玲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我觉得孙远明那两口子挺傻的,现在微波炉、洗衣机、净菜……什么都有,一天能有多少活儿?两个人分担家务本来是一种乐趣,我很珍惜。可是我们的工作又的确很忙,常常下班回来两个人大眼瞪小眼结果还是出去吃,外面的怎么也比不上自己做的让人放心。”
一位婚姻家庭专家指出:社会发展了,家庭的旧的基础受到打击,家庭面临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什么是旧的基础?她解释:“就是生儿育女、柴米油盐。”北京市家政研究会的专家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对效率的追求,家务劳动社会化是必然的趋势,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也在所难免,对此社会的引导和家庭内部的协调非常重要。
为了让提供的服务更接近家庭,北京市家政服务中心有完善的培训制度,培训的内容力求科学而富有人情味,对服务员的管理也相当严格。赵振平经理坦言这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并不简单,涉及到有关家庭、社会、心理等诸多问题,毕竟服务不能代替一个家庭的全部。
经过反复考虑,苏玲最终决定聘用一位钟点厨师,每周工作5天,其余的2天她要和丈夫一起动手。 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