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5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街谈巷议(56)0

□办公室浪漫,昨日情怀

不知为什么,年末的热门话题之一竟是性骚扰。

在日本,近来又有近30件性骚扰官司见诸报端,有消息说地铁里会开出女性专列,为的是抑制日益严重的骚扰事件。那么办公室里呢!各公司急剧增加的性骚扰纠纷案闹得政府头疼,一位政府官员说:“性骚扰案已成为公司发展的巨大阻力,我们必须为性骚扰中的灰色地带提供指导性的文件。”即将于4月生效的一份性骚扰手册确定,性骚扰是以“妇女的普遍感觉”为基础。例如,男性用“专注”的眼光长时间盯着女性,这在男性看来是很正常的事,但女性不这样认为,因此,手册规定将以女性的看法为标准。手册还将骚扰分成两类:“法律性骚扰”是指妇女因拒绝性侵犯而遭解雇或得不到提升;“环境性骚扰”指与性有关的玩笑、触摸,向对方发与性有关的电子函件或主动向对方展示黄色内容的报刊、录像等。

在美国,人们都说最怕惹上歧视案或性骚扰案,因为你一不留神就犯上了,太容易。办公室里人们无伤大雅、亲密地打情骂俏已成昨日景象,今天只能在好莱坞营造的幻象中去感受一二。现实生活是,男女同事的接触变得越来越拘谨。传媒报道说:今年的圣诞和新年,大公司的庆祝聚会少了,男女同事宁愿呆在家中进行网上拜年,因为男人害怕酒后失言被控性骚扰,干脆放弃面对面的交流。斯坦福大学曾对5000名30-45岁的男女职员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男性在女同事或女下属面前选择沉默,不可回避的交往也取公事公办的态度,高达50%的男士承认自己与女士单独相处时心情紧张、手足无措,仅10%的男士能在女性面前谈吐自如、口若悬河,而女性职员患有这样异性交往恐惧症的人数并不多。

斯坦福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福克斯说:总体而言,男性对于女性发出的信号反应迟钝,有时甚至误解,而女性由于过于敏感,总是根据对方的语调、用词以及身体语言猜测男性的话外意图。这一差异使得众多的男性因错话或错手势被女性认为是在性骚扰,这样有时难免有冤情。

性骚扰要治,但没有浪漫合作只有尴尬和烦恼气氛的办公室绝非大公司理想的、有效率的工作状态。

□机器造“福”人间

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和制作精巧的小装置正在造出越来越多的肥男胖女。剑桥营养中心专家戈得伯格将50年代和90年代人们做家务时的能耗比较后,告诫说:今天的人们比他们的上一代少消耗1/3的体力,机器是人们发福的重要祸首。

玩:50年代玩4小时耗热900卡;90年代玩多为看电视,4小时耗热310卡。购物:50年代购物是从一家商店走到另一家商店,每周耗时10小时,耗热2500卡;90年代是超市购物,齐全的商品和能直达车门的手推车,令每周购物耗热不足1000卡。除草:50年代除草每小时耗热500卡;90年代的电动除草仅耗热180卡。整床铺:50年代整理盖毛毯的床铺,每周耗热575卡;90年代羽绒被褥普及,整理起来每周耗热300卡。点燃炉灶:50年代生煤炉和清洁炉架,每周耗热11300卡;90年代点燃煤气灶,几乎不耗人的热量。洗衣:50年代手工洗衣,每周耗热 1500卡,累计1天时间;90年代使用自动洗衣机和烘干机,耗热270卡,用时仅2小时。这好比每周多吃了5只奶油小面包。驾驶:50年代普及无动力驾驶系统,每小时耗热96卡;90年代流行的动力驾驶系统,每小时只耗热20卡。而一个人整年驾车转动方向盘所耗热量,加起来也只相当于两顿饭所产生的能量。

梦想织就的大“竹篮”

当你被西班牙比尔巴鄂新落成的世纪建筑—古根海姆博物馆那极富想象力、梦幻般的造型久久吸引并慷慨地献上你所知最高等级的赞美词时,不妨将目光移向美国的俄亥俄。在奈沃克,一座另样的建筑静静地卧在草地上,它同样是极富想象力的杰作,不同的是,它给你质朴和惬意的感受,这就是朗格伯格(Longaberger)公司的新主楼—62岁的达夫·朗格伯格追求的梦境。

两年前,朗格伯格—俄亥俄德累斯顿一个篮子制造家族的主席—决定花3000万美元建一座公司办公大楼,他将一个篮子掷在桌上,对设计师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两年后,他得到了这样东西:七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做的大“篮子”。“篮子”里装有500个办公空间、一个豪华的楼梯间和一对由75吨钢材做成的提手。达夫的女儿雷切尔自豪地谈到她爱幻想的双亲时说:“爸爸说,他们能把人弄到月球上就一定能给我造个大‘篮子’。”

街谈巷议(56)1

动物活在人的世界里

街谈巷议(56)2

克林顿和布迪

据说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有脊动物是一家—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小鱼。然而进化无情,人类成为地球主宰后,动物的生存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仰仗人的关怀了。

山东莱芜一条公路上坐着一位嚎啕大哭的妇女,她唤着“乖乖”,身边是一大滩鲜血和脑浆。同情的人们围了上来,记者也兴冲冲赶到准备抓个撞人逃逸案,待弄明白“乖乖”是只猫时,兴致全无的记者便写下这样的文字:报警者是多事;请求警察帮着抓肇事者的猫主人系无理取闹;最后让一对老夫妇说:“还不知她对父母是否有这份孝心呢?”而这话究竟出自谁口实在太可疑。

北京一位H女士爱猫如子,猫养得精心是无疾而终,她将爱猫遗体装人一个漂亮的瓷罐后隆重地葬在自家楼下青草绿树间,只要有空,她忘不了去与猫“聊聊”。那年秋心,邻居一向萎靡的葡萄架硕果累累,我请教:“有何高招?”邻居诡秘一笑,得意地说:“H的猫在我家葡萄架下做贡献呢!”闻后再望那葡萄,个个珠子就像那猫愤怒的眼睛。

素有“玫瑰之国”美誉的保加利亚,经济不景气,数万只宠物流落街头变野狗,每年大约咬伤6000人。人们叹息:保加利亚不见玫瑰,但见野狗横行。

一位朋友移居澳洲,一日搬家,狗宝贝自闯大街被撞瘸了腿,一时忙得没顾上,邻居便报了警,结果因对宠物监护不周,朋友被罚款数十澳元。

英国有只叫汉弗莱的“新闻猫”,它的点点滴滴都让英国人牵肠挂肚。汉弗莱是1989年误闯首相府后被梅杰夫妇收养的流浪猫,首相府易主后因传说布莱尔夫人对猫没好感,传媒纷纷起哄,害得布莱尔夫人又是郑重声明又是与猫作亲昵状合影。不久前,首相府宣布因汉弗莱年事已高将安排“退休”,又惹得保守党议员克拉克公开要求布莱尔证明汉弗莱还活着,这就是地道的英国社会和政治特色景观之一。

也许是对宠物的爱可能被理解为对人有爱心,美国的历任总统也都不忘讲述他们与宠物的故事,白宫第一猫、第一狗也都生活在公众的视线中。在美国正走红的一个职业是动物律师,《美国律师公会杂志》提醒考虑业务新领域的律师:美国有3390万户人家养狗,2830万户养猫,而人与宠物间的感情必须受到保护。动物律师的收费一般在2000-8000美元。

已趋于流行但也颇遭非议的是动物葬礼。美国的动物殡仪馆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收费最高可达25万美元,一般水平则在4.1万美元。承办者布拉斯克说:“当宠物死去时,它应像家中任何一个人一样,得到尊严和尊敬后安息。”

(本栏编辑:闫琦)

街谈巷议(56)3

布莱尔夫人和汉弗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