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互相敲击的铁,是两块互相超越的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新疆姑娘巴哈去年夏天大学毕业,因男友留在北京,她也决定留下,而唯一的办法是去中学当老师。她在街上闲逛,逛到一所中学,进去问是否需要教师。就这样,学档案管理的巴哈成了北京一所中学初一年级的老师。

当教师是偶然的,可巴哈想当一名好教师。她说:“我试图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成为他们的朋友,但我被弄得焦头烂额。”她惊异于学生们对学习了无兴趣,她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有一次对她说:“我要有1000万,我就什么都不干了。”巴哈问:“不工作?”学生说:“不上学,什么都不干。”

当了一个学期的班主任之后,她被学校撤换了下来,她试图与同学们成为朋友的教育方式被学校所否定。巴哈说:“我惊讶现在有些老师对学生竟能那么粗暴,我们学校的老师曾对学生喊‘你父母是吃狗屎的呀’,这种话竟能出自老师之口。”

学生们对巴哈老师还是喜欢的,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巴哈,比如哪天夜里没回家,比如他们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巴哈会给学生们一些建议,但学生们不会接受她的建议。他们会说:“老师,你不懂。”

让巴哈不懂的是,忽然某一天,她班上的同学不写作业了,测验卷子上画上了印象派的画,写上莫名其妙的话,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学生们告诉她:“老师,你不要管我们了,你当个老师太委屈了。”巴哈问学生:“你们想让我当什么?”学生说:“我们想让你去当老板。”

于是,干了一年的教师后,巴哈只能辞职,她找到了一家外贸公司。她说:“我还是想了解这些孩子们的想法,他们那么敏感。我抽屉里有一本诗集,是我一个大学同学写的,我的一个学生在我抽屉里翻出来看,他说他喜欢那里的两句诗——‘两块互相敲击的铁,是两块互相超越的铁。’那首诗叫《打铁》。”

4年前,李威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也当过一段时间老师,但很快也辞职了,原因是他跟他的学生恋爱了。现在,他的女朋友已是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的学生,说笑话时,她会告诉李威:“我的乐趣就是得意洋洋地看着你老去,而我依然年轻。”

44岁的林先生在一家音像出版社做编辑,他有一个16岁的男孩儿,几年前,林先生认定他应该做儿子的朋友,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他为此而努力。每天晚饭之后,他跟儿子会有一小段时间的谈话,但他发现,儿子的话越来越少,林先生对此满是忧虑:“他明确地告诉我,说话可以,但不要老想打听什么。他说他有自己的朋友,他的意思是我那种想跟他交朋友的想法是可笑的,交朋友是两方面的事。我想尽量把这种平等的方式保持下去,我想,真正做到理解是不可能的,尽管我努力去了解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可越了解就越忧心忡忡。”

让林先生忧心忡忡的事情包括: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美国人的东西,篮球、歌曲及偶像;孩子们越来越对长辈的教诲感到反感,相信自己有能力把握命运,而对生活中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他不知道该怎样让孩子感到快乐,林先生本想在孩子18岁或19岁时给他讲避孕套的重要性,但又不知道该不该再提前一些或者根本不谈这个问题。

林先生说:“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而孩子们只是在经历他们的生活。”

“两块互相敲击的铁,是两块互相超越的铁”0

这是两块磁铁,只是这个“场”有些问题(牛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