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令营:复乐园,失乐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孟苏)
石家庄和秦皇岛两所小学举办的“手拉手盼回归”夏令营活动,孩子们成了回归宣传的符号
定做一个快乐的暑假?
在北京奔驰公司有个体面工作的林小姐对一切都满意,就是对参加工作后再没有暑假而耿耿于怀。她少年时期随父母生活在一家三线工厂,围墙外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暑假里,她几天就能写完作业(那时的作业真少),剩下的40多天就是快快乐乐地玩儿。游泳,登山,在田野里烤玉米,爬树,捉蝈蝈,累了躺进低矮的树林里睡一觉。“我小时候也知道夏令营,从《中国少年报》上看到的,所以觉得这似乎是大城市里极少数优秀学生的特权。现在好像花钱就能参加。我从没参加过这些活动,家长也没为我‘策划’如何过暑假。现在回想起来,在田野里过暑假,我看到农作物的生长,看天空中无限变幻的色彩,大自然给了我许多可贵的东西。”
林小姐少年时与大自然自然相处的那种欢乐,现今的夏令营能给予孩子吗?
某报用整整一个版面刊登了暑假夏令营(有的也许应称之为培训班更为确切)的招生广告:形形色色130个班,大致分为美术、音乐、体育、电脑、外语培训班,科技手工制作和讲座,军训活动,去风景区旅游等类型,这些繁多的名目一般收费都很高,有帮助孩子写作业的,有提高孩子各种技能技巧的,有对孩子灌输科技、环保知识的,也有组织孩子外出旅游的,一般都辅佐以严格的组织形式,就是没有教孩子如何开心、自由地去玩儿的。这是否有悖于夏令营创办的本意?
如今,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多数家长越来越把提高成绩、掌握某一项专长技能作为对孩子负责的根本,夏令营的组织者们当然地迎合了这种为竞争服务的心理。许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种夏令训练班,希望孩子在假期里能补充学到更多知识,即使不学知识,也希望以类似军训的强化训练,使孩子在假期学会紧张,以便在假期后的学习中更具竞争力。他们不在乎花钱多少,同样也不在乎孩子愿不愿参加。北京市青年宫组织了一个美语口语夏令营,学期19天共收980元学费和225元住宿费,广告见报2天即招满学员,比原计划还多招了40多人。据介绍,这个夏令营聘请美国大都会教师任教,采用原版进口教材。学员的报名要经过严格考试,不合格者退学费不能参加。夏令营全封闭训练,每天上6小时课,强制说英语,毕业时发结业证书。这类夏令营(训练班?)的出现,实际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与这种强化培训班对应的是另一类模拟军队化管理的强化“吃苦”夏令营,以军训的方式,早上5点出操,全天大运动量的操练,晚上还要“紧急集合”,把孩子们一个个练得黑瘦黑瘦,名义上叫做“意志培训”。
分析前面提到的某报刊登的130个夏令营、培训班,以热爱自然、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型夏令营实际只有7个。这些夏令营主办单位为各区少年宫、科技馆,收费还算合理。但从活动的安排上看,这些夏令营倒更像旅行社组织的成人观光团队:在短短几天内,奔波于既定景点之间,带队老师的精力更多用在防范孩子的安全上,孩子们又能自然地玩到多少?
应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一种“假期定势的培养”下,如今放手让孩子去玩儿,孩子们恐怕也已经不会“玩儿”了。记者在采访时,无意在北京地铁上遇见初一学生解弢和李一凡。两个孩子抱着小霸王学习机的键盘准备去李一凡家玩电子游戏。他们的暑假安排是写作业和玩儿,所谓的玩,主要就是打电子游戏。这两个孩子认为各种交费夏令营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加上天又热,“出去旅游怕上当受骗,不如在家呆着舒服。”
找回失去的情感世界?
“三力高级训练营”似乎不同于寻常意义的夏令营。
训练营的负责人、北京市青年宫咨询部副主任宗春山说,现在的孩子愿意参加舒服、享受型的夏令营,而三力训练营营址设在昌平,采取全封闭训练,没有电视和电话,每天的训练、活动安排得很紧张。“许多孩子不能适应紧张的学习、竞争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性格懦弱,承受能力不强,独立性差。他们个个都很聪明,却不会合作。‘三力’训练就是指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智力。”
宗春山和他的同事们希望这个夏令营能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绩,在实践中,他们意识到夏令营中的活动更能帮助孩子寻找回失去的情感。
“孩子们得到的爱很多,以至于他们对爱麻木了,更不会表达心中的情感。训练营所给予孩子们的艰苦环境使他们产生了孤独感,从而感受到爱和家的宝贵。”宗春山向记者展示了一位8岁男孩陈漠在营中给妈妈写的一封信:
日日月月年年岁岁我都在上课到放学。
今日我在北方国jì(际)射机(击)场训炼(练)营训炼(练)。我dǒng(懂)德(得)许多是(事)。我已经长大了,不用再让您cāo(操)心了。我知到(道)您lèi(累)。我回到家给您chuí(捶)背。妈妈我每时每kè(刻)每分每妙(秒)都不想离开您。妈妈爸爸民(明)天再会。妈妈我和香gǎng(港)一样回家了。
“训练营设计了许多游戏,比如‘戴高帽’,击鼓传花,花传到谁手中别的孩子就要表扬他,不管他有多调皮,都要找出他的优点。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称赞别人。‘自我设计’是针对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每个孩子要画出自己未来的样子,画完后要向大伙儿讲解。大部分孩子慷慨激昂地讲,少数孩子表现得很胆怯,这就暴露出了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理想。有的家长是否对孩子打击过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为了检验孩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我们假设了‘烈火熊熊’这个场景,让孩子回答家里或营地着了火先救谁。有孩子说先救父母,有孩子说先救老师,老师救出来还可以教育更多的人。有的孩子说先救我自己,还有的说先救钱。这都是孩子的心里话,因为这种环境下没有班主任,他不会过多地隐瞒他自己,他说的就是他所做的,我们就可以针对他所流露出来的思想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宗春山介绍说。
参加“三力训练营”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父母给报的名。这些家长并不真正了解“三力训练营”,他们只是看了广告上那些提高孩子各种能力的字句,加之收费不高(6天420元)。宗春山则认为训练营教给了孩子更深层意义上的生存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会做一顿饭、洗一件衣服。
“三力训练营”只有6天时间,“我不敢说6天的训练能改变孩子一生,‘三力训练’也不能代替学校教育。但我相信孩子们不会忘了这6天。”
“三力训练营”在6天里强化了孩子的某些能力,它也许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影响。但它的立足点还是强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它的组织者还是希望这短暂的6天能告诉孩子些什么,给孩子些什么教益,给孩子的一生塑造什么。它还是让孩子紧张,孩子们在这里不可能享受到充分自由的放松。
如今,假期即将结束,孩子们又将背上沉重的书包走向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学校。假期,本来是紧张之后的一种放松与调节,本来就是提供给孩子们玩的一个空间。当孩子们越来越丧失玩的空间,甚至真的越来越“不会玩”的时候,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社会的悲哀呢?
登上长城的孩子们玩到了什么? 美国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