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神话的背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进飞)
在红色星球上行进
如果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话,地球公元纪年的1997年7月4日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的开始。因为就在这一天,一个奇形怪状、会爬动的钢铁怪物在翻了几个跟斗之后降落在他们平静而荒凉的河谷,并在他们锈红色的土壤上留下了清晰的轮辙。
人类却为这一事件无比骄傲。当微波炉大小的“旅居者”号六轮火星车小心翼翼地沿金属坡道行驶下来,踏上火星土地时,美国航天局控制室中响起山崩海啸般的欢呼,科学家们可以为他们的欢呼举出上千个理由来证明自己无论如何激动都不过分,管理“漫游者”的麦迪杰维奇说,“这是太空探测新纪元的开始”,“是个了不起的日子”。尽管从目前发回的照片来看,火星上并无什么特异之处,地表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灰色岩石,干燥的铁锈色表面就像人们熟悉的美国西部沙漠,但科学家们还是可以坚信这只是太空总署在火星上找寻生命迹象的第一步,火星探测最终将为人类拓展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并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事件的意义不仅仅如此,克林顿总统闻讯之后,立即发来贺电赞扬科学家们“开创拓荒的远见和精神”,戈尔副总统的贺电则表彰他们“使全国引以为荣”的成就。在技术成功的背后,似乎还有人类伟大精神的胜利。
其实对这一胜利的炫耀我们有必要保持冷静。几百年前,当哥伦布的双足踏上温暖而坚实的美洲大陆时,人们也曾发出过类似的欢呼,但是就在人们为航海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开拓精神发出的欢呼声中,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却踏上了通向灾难的漫长旅程。如果火星上确实存在着所谓生命迹象的话,这次西部拓荒式的入侵是否真体现了人类伟大的精神就值得怀疑;如果火星上并不存在生命迹象,登陆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航天局长戈尔丁说:“在派人前往火星之前,我们将首先向火星发射机器人。机器人将帮助我们了解派人前往火星是否有意义。”戈尔丁话语后的意义指向开发,指向几亿、几十亿美元的巨额投资。
“旅居者”在火星上行驶后留下的痕迹
电影中的外星人总给人一种怪异冷漠的感觉
独立日的恐惧与狂欢
人类谈论外星人时,就如蚂蚁在谈论人类。
我们对这个无法证实、无法回应人类试探的族群的描述完全出自一厢情愿。当我们在与虚拟敌人之间的较量中处于上风时,人类征服一切的野心就在欢乐中像气泡一样开始膨胀;当我们意识到虚拟敌人可能更为强大时,人类所面临的就只剩下卑微与恐惧。
所以,我们可以在今年的7月4日经历一次“向前进”展望未来式的狂欢,也可以在去年的7月4日,体会一次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恐惧——在影片《独立日》中,我们相信搭乘那些城市一样大小的飞碟来到地球的,不仅有外星人,还有世界末日。
《独立日》,可以联想到电影《X—档案》的制片人(克利夫·巴克)曾说:“我们的目的,首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得吓住观众”,因为观众“需要放眼望到比自己更大的能带来灾难或大智慧的东西。”而《独立日》制片人埃默里奇说:“每一代人都需要自己的神话,罗斯韦尔就是当今最大的神话。”
正因人们需要神话,所以尽管前不久美国空军发表报告,声称所谓外星人可能是用来测试高空跳伞的假人,许多人依然不相信政府的解释,他们坚信某种形式的太空生命确实莅临过罗斯韦尔这一地区。实际上,就在科学家们庆祝“火星探路者”登陆成功之际,罗斯韦尔镇也有数千人在庆祝,他们庆祝的是外星人登陆地球50年。
这一切的问题,我们并不清楚出在哪儿。科幻小说家吉卜森(WilliamGibson)说:“今天,我认为异物是在我们之内,是这样或那样的毒素。唯一真正陌生的是地球。”
当我们假想外星人来到地球时,他们被假定为丑恶的侵略者;而当我们涉足火星时,我们却为自己和平使者的身份与我们所担负的“创世纪”使命而感到骄傲。在虚拟中,人类因抵抗残暴异类的进攻,战胜恐惧而成为英雄;在真实中,人类在征服的狂欢中又一次成为英雄。恐惧也罢,狂欢也罢,都是人类自我中心意志在技术支持下创造出的集体英雄神话。
至于所有事件都发生在7月4日,那更是神话背后的一个更大的神话。
月球大使馆与太空殖民主义
7月4日,看起来似乎与火星有某种特定的缘分,实际上这一系列事件的日程并不是偶然巧合。登陆火星成功后,美国宇航局局长戈尔丁道出了个中缘由,他说:“这次壮举,足以跟我国的独立运动媲美”,独立运动在殖民地的新大陆上建立了独立强大的美国,但不明白与独立运动相媲美的壮举则将在外星上建立起什么。
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他的脚将要踏上月球表面时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直至今日,人们依然未明白这一大步的真正意义在哪儿。月球只不过是像月饼一样可以分了吃的东西。日本人设想在月球上建立工厂,丹尼斯·霍普则正在通过卖月亮赚钱。他雇用了3名专职“大使”来帮他兜售天空,当他许诺卖给你月球上土地时,这一切似乎就是真的。
霍普的生意至今已很兴隆,通过传真机传递的定单堆满了他的办公室——“月球大使馆”,他的互联网络网址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买主。一名买主要求得到他月球大牧场的详细地图,另一名买主建议在外层空间修建第一个地铁系统,一家瑞典公司则要求得到月球电信方面的优先权。在廉价的拍卖中,霍普每月可赚到一大笔净利。这一切不过是因为1967年签订的国际《外层空间条约》虽然禁止各国侵占天体,却没有提及个人,没有专门禁止个人对月球、或者对其他行星提出主权的法律。
此时,我们只能为人类技术的落后而感到庆幸。如果人类技术真使从地球到月球变得像从北京去一趟天津那么方便的话,我们也就需赶紧为霍普缴上一笔钱了,并且,散布在月球表面上的斑斑点点的巨型工厂和喧嚣而蜂拥而至的人类将使月亮彻底失去想象和美感。
人类曾为武器发展的进步、克隆技术的突破而恐惧,恐惧来源于一个极为自私的想法:担心自己的毁灭。但我们似乎并不在乎技术对人类社会以外其他体系可能产生的破坏与毁灭,即使这些体系也有它们的呼吸、生命与平衡。历史不断地发展,地球已瓜分之后,人类会不会作为更大的殖民者去瓜分其他的星球?而这种瓜分(也称之为开发)将给人类带来什么?
影片《独立日》中被缴获的太空船 神话独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