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思哲的艳丽与炫耀
作者:李昕(文 / 李昕 刘君梅)
范思哲的家人常与他分享成功后的喜悦
意大利时装设计师乔纳尼·范思哲(GianniVersace)7月15日在美国迈阿密豪宅外台阶上横遭非命,年仅50岁。范思哲之死震撼时装界,有如80年代约翰·列农之死之于流行音乐界。范思哲可谓当下名时装师中最“火”的一位,与今日的流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于1972年出道,自80年代起,以艳丽炫耀的设计风格和推销风格崛起时装界,更以耀眼灯光、摇滚乐的伴奏,将服装秀推向了一个戏剧化的时代。
摇滚与皇族
范思哲的特点是将摇滚乐、艺术、性和明亮的色彩融入当代时尚,把古典与流行混为一体,他是高级时装师中可谓最会玩媒体和流行文化的一位。范思哲时装的形象与名人和流行乐圈密不可分,他的顾客,从黛安娜王妃到英国歌星艾尔顿·庄(EltonJohn)到前不久去世的黑人饶舌乐手TupecThakor。麦当娜,JonBonJovi,蒂娜·特纳,王子,都是他的系列广告中的模特;也是他把娜奥米·坎贝尔当作招牌形象,从而成就了第一位黑人超级名模;更是因他的一袭低胸别针晚装,让伊丽莎白·赫利从本来仅仅是休格兰特的女友一跃而成为曝光焦点,进而被EsteeLauder相中,成为其化妆品代言人。
流行文化的诸星们之所以离不开范思哲,因为范思哲设计风格既浸淫意大利时装传统,又从街头年轻人、电影、流行音乐中获得灵感,是把雅与俗、古典与流行风尚混合玩闹,最领时代风骚的一位。他的设计在粗俗与高雅、华丽与造作之间跳足尖舞,打擦边球,也许就是这种张力造就了他的名声。他的米兰同行,另一位意大利名牌阿曼尼走高雅成熟的低调理性路线,而范思哲被称为是反阿曼尼的,奢华鲁莽的。阿曼尼与范思哲可谓是“王不见王”,将范思哲斥之为粗俗;而范思哲的观念是强调快乐:“如果你不快乐,没有乐观的态度,高雅时髦又有何用?”《访问》杂志编辑、范思哲好友Sischy认为范思哲时尚是“对世界上存在过的事物,对流行文化的日记,是精致工艺、古典主义和流行文化结晶而成。”
在意大利的阿曼尼、美国的凯文克莱恩等设计师都走简约主义路线的时候,在巴黎时装永远高雅得体地妩媚着的时候,范思哲选择了明亮的色彩,喧哗的热情,能量和活力。时装设计师实际上在品牌之下的产品不光是衣服,而且包括配件、家用品、香水,等等。范思哲时尚国度的典型形象是其华丽繁复的地毯、靠垫、丝巾图案——原色的黄与黑、红与黑、蓝与黑——最能代表他把古典与当代融合的企图。他的企图其实就是取古典贵族风格的繁复、豪华、奢丽,却去其萎靡,而加注当代流行文化的直截了当,大胆热烈。所以他在瓷器上将米杜萨头像作为注册商标——强烈与激情的标志。他也将意大利巴洛克·希腊风、独角兽图案等古典母题,与名人形象、摇滚、金属、塑料等等当代元素交织在一起,成为他的风格,也成为他风格引起争议之处。
谈当代时装形象的塑造,已不光是时装本身的事情,而且离不开广告包装。广告引人注目的贝纳通的玩多元文化主义,以儿童的面孔和五颜六色寻找伊甸园式的天真和国际大同;如凯文克莱恩以清纯瘦弱的模特,配合其简约的剪裁,低调的色彩,刻划一种脱俗出世,靓丽游离的雅致。范思哲事实上是开这种强力公关之风先河的人,也是更擅长利用名人效应的人。他用亮丽的色彩,蓬勃的活力,烘托一种世俗的生命盛世的喧哗之景。这就是为何娜奥米·坎贝尔是他少不了的模特——她的黑色皮肤最适合诠释他镂金塑彩的金黄色调。这也是为何他与流行音乐圈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时尚表现的就是那种张扬的激情。他的设计是给强健、性感、奔放的个性以形象,所以麦当娜、蒂娜特纳、寇特妮乐芙等成了他的代言人。事实上,范思哲本人的公众形象也体现了这样一种风格,像他的一个广告系列名为“摇滚与皇族”(Rock&Royalty),他把自己的形象也塑造成半摇滚、半贵族。用电影导演伍迪艾伦的话说,范思哲本人就“有种天生的影星人格,因为他有如此一种巨大而慷慨的存在。”——本来,伍迪艾伦要在下一部电影中请范思哲露面。
范思哲的作品将好莱坞红星钟歌莲丝(JeanCollins)装扮得神采飞扬
保守、疯狂与戏剧
时装界对范思哲应该感激不尽,因为他可以说是一夫当关,挽救了整个半死不活的时装工业——如今,时装工业不靠麦当娜们靠谁?时装本来就是为艺术、商业、流行感、虚荣心、娱乐等等牵动的一种游戏,而范思哲是第一个把时装的娱乐性质推到前台的人。高级时装本来与大众绝缘,如果没有这种看与被看,它就根本难以生存。至于范思哲的俗丽和喧哗一时装又如何能让人只以严肃视之?
范思哲与迈阿密的关系,则是一个充满宿命感的故事。只因1991年途中路过,让出租车司机带他到“什么东西正在发生的地方”去。司机载他到了南海滩,结果他一下子爱上了那个地方。他是同性恋,而迈阿密海滩有一个轻松的同性恋社区,更重要的,有什么能比迈阿密的明亮色彩,多元化的族群与文化,浮浅、乐观的流行时髦能更吻合范思哲的风格?他的成名之作,事实上就是以80年代电视连续剧《迈阿密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孰料,迈阿密也成了他繁华故事的终点。
莎奈尔·迪奥等时装屋都在创始者去世后,仍能保持名号,继续生存。范思哲的前途如何,还是一个问号。但是,范思哲事实上是家族生意,他的哥哥Santo是公司总裁,妹妹Donatella是创意总监并负责设计低一档的Versus等二线系列。他们发表声明说绝对要把企业继续发展下去。
生活中的范思哲据称是一位沉静、好学不倦、对各种各样的事物和艺术形式充满激情的人,曾自认有4种心情状态:保守、疯狂、摇滚、戏剧。范思哲的故事像是这个喧嚣与张扬时代的一道华彩音。他用地中海式的古典激情和摇滚乐的当代活力,装扮和打点了一场艳丽炫耀的嘉年华会。然而猝不及防地,一声枪响,惊破霓裳羽衣曲,让台上台下不知所措,面面相觑。
范思哲(右)与年轻摇滚巨星史丁(Sting)
我看范思哲的设计
刘君梅
范思哲设计的衣服之所以备受名人青睐,我想是因为它不肯“抬人”。在1997年夏的巴黎晚装展上,众大师争相用多褶皱、膨胀的裙摆夸张“女性美”。这种设计和40年代(战后)试图把女性重新拉回传统美的迪奥“新风貌”(NEWLOOK)没什么不同,女性美是通过模式化的夸张变形“塑造”出来的。而范思哲设计的晚装则线条流畅,简洁到只有一根肩带。可以说,如果没有模特健美的背部,这件晚装只是个半成品。
媒体有意无意地把一串名人——范思哲的顾客列出来,好像在说:是他们抬高了这位设计师。事实上,是范思哲“救”了这些名人——让他们在日新月异来势汹涌的时尚潮流中不至于被淹没。一方面,他提供了需要着装者进行再创造的衣服(如前而提到的那款晚装),另一方面他提供了一种穿衣的思想,范思哲说:“穿着时装的方式比时装本身更重要。”
我想,这是范思哲征服那些傲慢的名人的秘诀。
据悉,范思哲留下的最后一个系列作品是设计更为简洁、更强调可穿性的’97—’98年秋冬时装,将在今年8月向全球推出,届时抢购“最后的范思哲时装”的时尚中人是不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时装搭配范思哲时装阿曼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