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人吃上“放心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黎旭阳)
近年来,蔬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蔬菜的卫生安全已和物价一样,成为广州市民的热门话题。今年7月1日起“推行净菜”,“把垃圾拒绝在大都市门外”,成为广州市民生活中的新焦点。
据广州市工商局市场处的一位副处长提供的数字表明,广州市工商局辖下的130多家市场当中,目前已有80%开始供应“净菜”,而这些市场出售的“净菜”已占蔬菜上市量的80%。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净菜”已接近市场蔬菜上市量的一半。这位副处长认为,“净菜”上市这项工作在广州市是开展得比较顺利的。
位于海珠区繁华路段的江南西市场自从1989年开业起已形成了“净菜”上市的雏形。当时由于竞争的激烈,精明的经营蔬菜的档主把蔬菜稍作加工后成为“净菜”上市。由于江南西小区居民的消费能力较高,这种手法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大家纷纷仿效。之后,江南西市场又成为广州市少数几个最早实行“净菜”上市的试点之一。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一直是由销售蔬菜的档主自发地对蔬菜进行粗略的加工。到了今年的7月1日,就开始由市场管理处严格按照广州市政府《关于实行净菜上市的通告》的标准——无残留农药、(叶茎类菜)无须根、无枯黄叶、无泥沙杂物等作统一的管理。市场还设专人巡查各档出售的“净菜”,并且每天公布“净菜”的成交价,既使顾客心中有价,又防止了不法者乘“净菜”上市之机哄抬菜价。目前该市场的97户蔬菜经营者,全部实现了“净菜”上市。
那么,作为“净菜”上市的最终受益者的广州市广大市民,对这一向传统的陈规陋习提出挑战的新鲜事物又有何看法呢?
一位正在江南西市场买菜的老阿婆告诉记者:“净菜”的确要比普通菜靓得多,残留农药的机会也少得多——有政府的通告管着呢!她要带两个小孙儿,时间紧着呢,“净菜”正合适。
两位年轻的姑娘也对记者说:她们都怕花时间摘菜、洗菜,以前买回来的蔬菜摘出来的垃圾也太多。现在的“净菜”不会污染厨房的环境,挺卫生的。再说“净菜”在市场上摆出来漂亮,也刺激她们购买。
但也有市民对“净菜”有不同的看法、一位自称也常买“净菜”的中年妇女对记者说,现在市场上的“净菜”通常每斤比普通蔬菜贵5角到1元,而且“净菜”尤其是叶菜连带的水份太多。如果不是时间太紧的话,她也常常去挑着买未经加工的普通蔬菜。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怎样,“净菜”上市已是大势所趋。它一方面促进了广州这个大都市的蔬菜销售市场从自产自销的地摊式经营观念,向着环境优美的商场式经营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对市场环境和食品卫生的认识由只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向破除不讲卫生的旧习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要求转变。
记者在江南西市场看到,蔬菜的零售档的经营者一律使用统一的双面弹簧称、使用统一的围裙、统一的垃圾桶、统一的售货柜名等,形成了上市“净菜”与购物环境的协调统一。难怪一些国外有关专家到江南西市场参观时也高度评价这里可以和“香港菜市”媲美。
正当政府大力推动“净菜”上市的时候,另一种更为文明科学的蔬菜销售方式——“无公害蔬菜”也走上了广州市的“阳光”连锁店的货架。阳光连锁店不但销售百货食品,而且还率先在广州市销售“无公害蔬菜”。在广州市的主要繁华街区均可见到阳光连锁店,里面都设有一个蔬菜专柜,专柜里的蔬菜都是来自专门的蔬菜生产基地,虽然专柜销售的蔬菜品种不算太多,但叫得响的原因是专柜里的蔬菜在销售之前全部经过卫生防疫等部门的检验。
记者专门挑选了与以销售“净菜”出名的江南西市场只有一街之隔的一间阳光连锁店,目的是看看他们如何面对“净菜”的竞争的。这间阳光连锁店的主管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无公害蔬菜”日销售量约在200元左右,虽然他们出售的“无公害蔬菜”价格较贵,且种类不算丰富,但由于他们的营业时间较长,是从早上8点至晚上11点,而且以超级市场特有的开架方式面对顾客,十分方便打工族。但最重要一点是“无公害”的承诺,还了不少人“使钱买平安”的心愿,真正使市民们吃上了“放心菜”。另一间阳光连锁店一位负责销售的主管告诉记者,负责为他们供应“无公害蔬菜”的农场每天都会把卖不完的蔬菜收回去,充分保证了“阳光”所供应的蔬菜的新鲜程度。
事实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净菜”上市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也是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大都市生活的必然结果。 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