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我行我素》到《掌权的合伙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武夫)
美国人今年的“选择”
我们在上一期中已经谈到,所谓“非虚构作品”,美国人的概念和我们很不一样,实际上囊括了除去小说(以及诗歌)这样的文学创作之外,所有的哲学、社会及自然科学(从学术专著到科普读物、科幻小说)、传记、报告文学、儿童读物、自学技能、家庭生活实用手册等类书籍。如果去掉专业性强而阅读面窄的学术著作,以及销售量虽大却不会造成一时风行的工具书、参考书和手册,剩下的也就是一些人们感兴趣的历史题材(远者如传记,近者如回忆录)和现实热点了。
在我们这次列出的排名榜上,前后跨越了6个星期(7月7日至8月11日)。在这些书中,唯一的历史题材著作是《大无畏》。在美国历史上,托马斯·杰弗逊(1743—1826)是不朽的。他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是主战派领袖,随后起草了著名的《独立宣言》,1800年出任美国第三任总统,在两届连任期内,对内推行民主措施,对外取得了一系列外交胜利。本书叙述的就是他在1803年购买了路易斯安娜之后,于翌年派出路易斯(Meriwether Lewis,1774—1809)和克拉克(William Clark,1770—1838)探险队的那段历史。该探险队历时3年(1804—1806),横跨北美大陆,直抵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今华盛顿州,在新生的合众国树起了有关领土和疆界的新概念。这段历史当是美国人不能忘怀的,大概正是出于对杰弗逊总统的厚爱和对开拓者精神的景仰,使讲求实际的美国读者也竞相购买此书,到8月11日止,已经持续23周榜上有名。
另两本在6周中始终名列前茅的是《我行我素》和《狄尔伯特的原则》。前者是美国的NBA最具个性的篮球明星丹尼斯·罗德曼的回忆录。如果把原书名直译出来,就是《如我所愿的那样坏》。这本书的内容,《三联生活周刊》1996年第10期的“街谈巷议”栏有过介绍。至于《狄尔伯特的原则》,堪称是传统题材。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就出现过“揭发黑幕运动”,报刊上屡屡揭发政客和企业相互勾结、营私舞弊的丑闻,最后终于震动了总统老罗斯福。他在1906年的一次讲话中引用英国17世纪作家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的名作《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中的一个情节,即一个人只顾清粪,头上却出现了光环,称道那些揭发黑幕的记者和作家同那位清粪夫一样(“揭发黑幕运动”的原文为Muckraking Movement,muckraking即为“清粪”)。事实上,美国对从政和经商的人的舆论监督,是相当有效的。一旦被揭发,声名扫地,信誉便难以挽回。这本《狄尔伯特的原则》之所以受到读者的青睐,大概也出于同我们关心“质量万里行”相类似的原因吧。
J·O·辛普森既是球星又是影星,本来就是个知名度颇高的角色,后来他又被指控杀妻,自然成为传媒的热门。1995年适值笔者在美国交流访问,几乎每天各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和专题直播都有辛普森杀妻案的现场报道和进度情况,已经使众多的美国人倒了胃口。经过马拉松式的调查取证和法庭辩论,最后竟然宣布辛普森无罪。就笔者所问及的美国人而论,无一例外地认为辛普森是杀人犯无疑。此事《三联生活周刊》亦曾有介绍。这次上榜的两本书《无法无天》和《蔑视》就是介绍和分析审理情况及结果的,而且《蔑视》到8月11日为止已经连续上榜19周,看来美国人的神经确实经得起折磨。
当然,一些读者乐于读《无法无天》,可能正是为了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因为该书作者文森特·巴格莱奥西原是洛杉矶县地区检察院的一位检察官,他坚信,美国的大多数检察官如果接手辛普森的案子,都会比现有的两位检察官克拉克和达顿(即《蔑视》一书的作者)办得出色。他还宣告,他曾把有关证据比此案无力百倍的犯人判处死刑。他认为他原先所在的检察院对辛普森的犯罪起诉,是迄今他所见到的最不够格的。他还直言不讳地批评在审理过程的每一步骤中参与的每一个人。他认为,检察官秉承的原则就是人们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在此案中,地区检察官却把他们应承担的责任推卸给陪审团、新闻媒体、伊藤法官(一位日裔美国人)和辩护律师。评论家马克·林德圭斯特认为,作者资讯丰富、分析准确、指责有力,远高于相同题材的其他著作。
另一个读者关注的中心是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尽管很多美国人对政治不那么关切,但因为四年一度的总统竞选活动已经来临,在这6周的畅销书榜上,除去《掌权的合伙人》在7月7日就已是第二次上榜(上一周排在第12位)外,还有在7月14日和7月21日相继上榜,并立即占据第4位和第9位的《选择》和《无限的通道》。到8月4日和8月11日,虽然《掌权的合伙人》从榜上先后退到第11位和第12位,《选择》仍先后保持在第7位和第8位,而《无限的通道》跃居第1位(7月28日已上升到第3位)。
《掌权的合伙人》的作者罗杰·莫瑞斯曾撰写过尼克松、基辛格和黑格的传记,是一位有影响的传记作家。这部有关克林顿夫妇的著作从他俩的家世、儿时一直写到1993年的总统就职日。他在用同情的笔调追述了他们的童年遭遇之后,把克林顿进入白宫之前的经历描绘成腐败和出卖慷慨的支持者的历史,并认为正是政治动机推动克林顿这样做的。书中历数种种事实来证明作者的结论,评论文章也仅仅流露出对作者偏颇情绪的看法。
《选择》的作者鲍勃·伍德沃德是《华盛顿邮报》的一位助理总编。该书从共和党把持国会的1994年底写起,直至今年5月鲍勃·多尔宣布辞去参议员为止,对这两位总统竞选人在白宫和国会山内外的活动作出记录并加以分析,不啻是一本投票选举总统的参考资料。但评论文章认为,伍德沃德此前共写过7本书,每本都在《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榜上名列第一,因此,他在写作本书时难免顾及市场效应。其实,无论作者还是评论者都对选民很可能只好在这两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
余下的4本书都属于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读物。《没有衬衫,没有鞋子,……没有问题》这一书名便有明显的解嘲色彩,反映了那位喜剧作家对生活苦中作乐的态度,或可算作一种黑色幽默的笔法吧。这本书在榜上已坚持了11周。与之相比,《苏醒的心》从7月7日起已经连续上榜6周(榜上一般列出15至17名,而我们只取前10名,故中间像是落榜),《情感智力》则已上榜45周,《善恶园中的子夜》更是高达119周(均截至8月1日)。《情感智力》和美国重视心理有关(在中小学即有心理课程,学校设有心理医生,并与家长配合,调整某些个别生的心理),而《善恶园中的子夜》大概类似我们的报告文学,虽非虚构,但其情节自有引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