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行天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意)
正午的阳光很亮,在北京地坛体育馆外,搭着各种斜坡、U形管,孩子们脚穿一线滑轮,参加训练。体育馆里则是所谓的“轮滑迪斯科”,出租的是旱冰鞋。那里的孩子们恐怕不知道,十几年前,地坛附近曾有过一个旱冰场,那是地下防空设施改造的,那个地下旱冰场曾被人们认为是不良少年的聚集地,屡次被关闭,最后又改建为地下商场,现在则是被一扇铁门牢牢地封住。
那个老式的、颇具怀旧意味的地下旱冰场红火的时候,一线滑轮才刚刚发明,现在,一线滑轮已经开始取代旱冰鞋。
旧式的旱冰鞋,4个滑轮是前面两个后面两个,分布在鞋的4边,很像是汽车轮子,平稳,而一线滑轮是把4个轮子排成一条线,它要比旱冰鞋更难掌握,速度要比旱冰鞋更快。
事实上,一线滑轮要比旱冰鞋更像冰鞋,它的发明也说明了这一点。1980年,美国的两个冰球运动员,斯考特·奥森和他的兄弟布莱恩·奥森制造出了第一双一线滑轮,他们当时是想在冰球场外找到相似的娱乐。他们在明尼苏达州的体育商店里买下一双冰鞋,传统的冰鞋,人们穿着那样的冰鞋足有200多年的历史,奥森兄弟没有给冰鞋上冰刀,而是装上了4个轮子,排成一线。
奥森兄弟发现这东西很有意思,便开始批量生产,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1984年,兄弟俩将这桩生意转让给一家大型的旱冰鞋生产厂。
80年代后期,一线滑轮进入纽约。最早穿上这种鞋的是打工的报童,他们滑行在各自的街区,送上一份晨报,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一线滑轮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
到1994年,一线滑轮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6.65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了一倍。欧洲市场的年增长率为40%,每年,英国市场可以售出30万双一线滑轮。这玩艺儿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一种时尚。
在英国的海德公园,下午4点半是一线滑轮的黄金时刻,学生、运动员,甚至一些贵族子弟都聚集在这里,有时,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之流也在与他们并肩滑行。
一线滑轮的行家说,掌握它的技巧与滑冰难易程度相近,你应该是在轮子上跳舞,重心放在膝盖上,很自然地做出有节奏的移动,而绝不能使蛮劲,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跑步,那你的动作就出了问题。
一线滑轮的最高时速可达到30公里,但如果你只是轻松地滑行,不追求速度,那也至少会每小时消耗掉150卡的热量。
由于这项运动的普及,英美各地均对一线滑轮的爱好者们做出了规定,比如禁止在人多的地方倒滑、跳跃,不得滑得太快,因为一线滑轮的确惹过麻烦,滑轮手与自行车爱好者相撞曾引起死亡事件。
在美国,参加这项运动的人有90%以上都配戴头盔,但在欧洲,只有少部分人才戴头盔。
尽管有相当多的成年人偶尔会滑上一阵子,但一线滑轮是青少年运动。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一线滑轮与BMX自行车特技、滑板一同参与了表演,全世界的观众都可以感受到那种青春的活力。
今年夏天,北京新建成了两所大型的轮滑场馆,但真正让人感到兴奋的是那些街头的表演。每到黄昏,便有数十个玩一线滑轮或者是滑板的孩子聚到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那块地方的砖最适合轮滑。
也许,只有当孩子们都喜欢参与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的时候,这个城市才会显得热闹些,这里的人们才会显得有活力。 滑冰滑轮旱冰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