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老虎吃地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李松沙漠,是一个十分苍凉的字眼儿,它常常在人们的眼前勾画出一片荒寂凄凉的景象,没有绿色,没有溪水,没有走兽和飞鸟,没有生命。没有人喜欢沙漠。
当时光的脚步迈进20世纪50年代时,一位名叫奥布立维尔(A.Aubreville)的法国科学家向人类社会发出了第一声预警信号:沙漠正在向我们逼近。然而,他的喊声微弱得没有被人们所注意。
80年代,地球荒漠化的问题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沙漠已经到了家门口。联合国环境署向全球呼吁:荒漠化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科学家们进一步指出:当前人类面临着两大环境问题:一是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另一是荒漠化的发展。
目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即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受到荒漠化的危害;陆地面积的1/4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高达9亿人。
全球有52亿公顷农业用干旱地,其中69%被侵蚀或趋于荒漠化。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非洲农业用干旱地73%被侵蚀,亚洲为70%。
每年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20亿美元,其中亚洲为210亿美元,非洲为90亿美元,澳大利亚为30亿美元,欧洲为10亿美元,北美为50亿美元,南美为30亿美元。
全球有99个荒漠化严重的国家,其中有81个是发展中国家,有18个是发达国家;荒漠化正以每年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急速推进。贫困和人口增长结下的苦果
1949年,法国科学家奥布立维尔目睹了非洲森林被滥伐与火烧,尔后森林界线后退了60~400公里,经过火与刀洗劫后的森林演变成了热带草原,后来又退化成类似于荒漠。奥布立维尔把这种环境退化正式称之为“荒漠化”。
随后,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一词被广泛使用。在中国,由于传统或习惯的原因,将这一词译成了沙漠化,实际上应指荒漠化,它具有更深刻的含意和丰富的内容。
什么是荒漠化?简而言之,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给予了荒漠化一个明确的定义,即“荒漠化是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其中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荒漠化是人为不合理活动和气候因素造成的。人为不合理活动包括:过度放牧、破坏森林植被,不适当的农业利用和矿山开发等等。在全球土地退化中,过度放牧占34.5%,破坏森林植被占29.5%,不适当的农业利用占28.1%,矿山开发等占7.9%。
荒漠化是通过一种或多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这种过程包括流水侵蚀和风力等。在全球退化土地面积中,流水侵蚀作用占45.1%,风力作用(侵蚀与堆积)占41.7%。
专家指出: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很高的人口增长率(每年超过3~3.5%),增加了对生产的要求,加大了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促使生产边界线推进到濒临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其结果使潜在荒漠化土地演变为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并非指沙漠本身,因为在沙漠里本已无农业潜力而言,它是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向沙漠演变的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在世界五大沙漠带的附近。
全球5大沙漠带分布如下:1.从墨西哥西北部延伸到美国西南部的索诺兰沙漠;2.安第斯山与太平洋沿岸之间的狭长的阿塔卡马沙漠;3.从大西洋沿岸延续到中国境内的巨大沙漠带,其中包括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伊朗和前苏联沙漠、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拉贾斯坦沙漠、中国和蒙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沙漠;4.南部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5.澳大利亚沙漠。
专家们普遍认为:贫穷与荒漠化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横贯东西非洲的苏丹一萨赫勒地区,分布着一些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如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乍得、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这些国家1990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400美元(同年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1000美元)。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个地区饱受战乱之害。在引发社会冲突、政治动乱的错综复杂的原因中,环境的恶化,尤其是荒漠化问题,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统计,1977~1988年间,全球用于治理荒漠化的投资为每年10亿美元。联合国环境署指出:除此之外,81个发展中国家每年还需要8~24亿美元用于防沙,10~30亿美元用于治沙措施,24~30亿美元用于恢复。环境署认为,18个荒漠化的发达国家不需要额外的援助,但是81个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援助。
在近29年中,联合国及一些国际组织在防沙和治沙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收效不大。最大的麻烦是资金问题。发展中国家一再表明,如果没有国际援助,仅靠自身能力无法治沙。非洲国家要求更多的援助,因为它们的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认为国际援助应一视同仁,因为它们的灾情也不轻。而拿钱援助的发达国家不满意现状,它们认为被援助国家只是开出一份长长的购物单,而见不到切实可行的治沙计划。1993年5月5日,一场狂风挟沙裹石,席卷我国河西走廊金昌、武威、古浪、民勤以及景泰等地,这场由天而降的劫难就是沙暴。
近40年来,甘肃发生特大沙暴4次,这次是第5次,危害之重超过了前4次。
5月5日的狂风,狠狠卷起地表裸露的浮土,更多的是来自沙漠的沙粒,又把它们重重地抛向城市、农村,将白昼变成黑夜。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与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相邻的金昌市,沙暴中空气的粉尘含量超过正常标准43倍,狂风中挟带的黄沙在1万吨以上。也就是说,总面积为7400平方公里的金昌,平均每平方公里降落沙尘1.35吨以上。沙暴使金昌在黑暗中度过了近3个小时,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4个省的18个地区、72个县受灾,成灾面积110万平方公里。沙暴过后,这些地区计85人死亡,31人失踪,264人受伤。560万亩农作物受灾,24.5万亩果园受害,12万头牲畜死亡,12万头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425亿元。
有关专家指出,河西走廊近50年的风沙灾害,比汉代至宋代1500年间的次数还要多。20世纪60~70年代,风沙灾害已由10个世纪前的平均100多年发生一次,发展到每隔一年就发生一次。
两年以后,1995年5月16日下午3点40分,令人恐怖的大沙暴又一次袭击了银川。此刻,能见度只有几米,路上的汽车打开车灯,室内也需开灯照明。门窗玻璃的破碎声此起彼伏,咆啸的黄沙穿堂入室。沙暴在银川市横冲直撞,所到之处,一片狼藉。高压线跳闸断电,工厂停工,禾苗被风沙掩埋。一位市民事后心有余悸地说:“当时我真感到世界的末日到了。”
在这场历时只有几十分钟的沙尘暴中,宁夏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数百万元。
宁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孙宁璋说:沙尘暴是土壤沙漠化的一种表现,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气候。近十几年来,我国平均每年都有20万公顷土地沙化。大面积土壤沙化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频繁的沙尘暴又导致土壤大面积沙化。
宁夏自治区环保局自然资源保护室主任周崇文指出:宋代以前,宁夏还是一片葱绿,现在已有3/4的土地受沙漠化影响,沙化面积已达总土地面积的38.3%,其中盐池县在近10年中,每年有17.2万亩土地沙化。在人们的心目中,沙漠只是在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大西北。西北干旱区集中了我国90%的沙漠。然而,可怕的是,据统计,我国沙漠化土地目前其实已涉及包括台湾在内的28个省、市、自治区,414个县(旗)。
凡是在近些年内去过江西省的人也许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在赣江流域集结着大大小小的许多沙洲。有的沙洲越积越大,水再淹不到,住了人家,成了村镇。不过,大多数沙洲只是一片光秃秃的黄沙,如同在江面上半浮半沉的龟背。
在赣江南昌段的上游,有一个新逢县厚田乡,那里的沙漠化十分严重。厚田乡共有耕地3.6万亩,而沙漠、沙滩、沙洲、沙山共计有4.4万亩,超过了耕地面积,而且以每年200亩的速度增加。沙地最厚处达13米,最浅处也有5米。人站在松软的黄沙上,放眼望去,满目漫漫黄沙,令人恍如置身于西北地区。
在赣江南昌段的下游,有一个南昌县岗上乡,也有几千亩沙漠。厚田乡在南昌上游,有几万亩沙漠;岗上乡在南昌下游,有几千亩沙漠。一时间,江西的传媒大声报警:沙漠逼近南昌城!
无独有偶。在距南昌几千公里之外的沈阳,也是一派风沙兵临城下的景象。沈阳传媒惊呼:风沙直捣沈阳城已为期不远。
沙漠已经越过内蒙古与辽宁省的边界线,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南挺进,直逼沈阳。处于边界线的辽宁省康平县,在全县320万亩地域中,已有108万亩土地沙化和半沙化,全县与内蒙古科尔沁沙漠接壤的114公里的边界线上,有22个风沙口。每年有上千万吨黄沙顺着这些风沙口从科尔沁沙漠卷入康平县境内,目前全县纯沙丘面积已达3万余亩。当地农民有句顺口溜:“一天吃进二两土,上午不够下午补。”
让我们把目光从江南水乡、东北平原移向西南山区。据最新资料表明,云南省沙化面积已达7万多公顷。云南省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建国初期森林覆盖率为50%左右,是中国的绿色宝库。长期以来由于乱砍滥伐、过度开垦放牧及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等原因,风沙化土地已经分布于全省100个县(市),分布较为集中的31个县就有沙化土地7万多公顷。全省还有水土流失面积14.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8.3%。现在,云南省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20%左右。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的研究表明:中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的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在我国南方,则已有3000万亩风沙化土地。
另据《中国21世纪议程》表明:全国约1.7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危害和威胁。800公里铁路和数千公里公路因风沙堆积而阻塞。据估算,全国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3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为直接经济损失的2~3倍。
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近几十年来呈不断扩展之势。沙质荒漠化土地蔓延的速度六七十年代每年约为1560平方公里,到80年代每年约达2100平方公里。现在,不仅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多风地区分布有广大的荒漠化土地,就是湿润、半湿润地带,如豫东、豫北平原及唐山市郊、鄱阳湖畔、北京市周边地区也出现以风沙为标志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水蚀为主形成的岩地及石质坡地荒漠化土地在中国南方也在扩大中。江西红土及花岗岩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从70年代的占全省面积12.9%,增加到80年代的26.7%。浙江中部红土丘陵土地荒漠化,自70年代的9.4%增加到80年代的10.5%。贵州乌江流域的石质荒漠化已达全流域的8.6%。中国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和破坏植被造成的。
治沙专家警告:若不采取特殊措施,到2000年又将有7.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比两个台湾省还要大。
40多年来,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采取营造防护林等措施,使1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同时相当大面积严重退化的草场由于封育和保护,产草量增加20%。
我国计划到2000年时,完成造林种草6万平方公里左右,使荒漠化土地的治理面积由10%提高到30%,荒漠化土地蔓延速度减少到每年1000平方公里。
我们只有提高危机意识,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 土地荒漠化中国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