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评述(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广州:冷“卡拉”热酒吧
广州近来兴酒吧热,如今酒城、酒吧已发展到100多间,其中酒城约占30间,依然方兴未艾,热潮直卷邻近各县市。
1994年8月,广州第一家酒城“嘉乐斯”JQK开张,随后的“威尼斯”、“维多利”、“KKK”、“南豪”等也打响了牌子。酒城规模比酒吧要大得多,五六百平方米的大厅装修华丽,灯光变幻摇曳,舞台上更有风情万种的歌舞、时装表演,一直热闹到深夜一两点。身处其中或独自豪饮,或与人“劈酒”(斗酒之意),也变得狂放不羁。酒城的消费绝对不低,例如拥有几间分店的“JQK”,门票是40元(含一罐啤酒),一扎啤酒收费100元,即点即付。至于哪位小姐不胜酒力要橙汁一杯,则多谢40块钱,一晚下来几百块“买单”实属正常,真可谓五星级收费。然而不少酒城每晚仍宾客盈门,光顾的多是中、青年,又以成功的生意人和打工贵族为主。“这里很刺激,又可以充分放纵自我。”酒城的常客赵君如是说。
这与哪些经常泡摇滚酒吧的人的心态倒很相似。摇滚酒吧在广州有著名的“红色一族”:“红蚂蚁”、“红太阳”、“红风车”、“红砖区”等。强劲的音乐和啤酒的热力加上尽情舞动的人们充斥于小小空间,随时有爆炸之感。论及个人风格,“360°酒吧”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色彩斑斓的墙画和画在粗糙桌椅上的装饰画都出自毕业于美院的老板之手,叫人疑心进了纽约的黑人区。在这里,客人可以自由上台玩乐器,到DJ房打碟,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玩摇滚,不唱港台歌曲。
而另类的酒吧则充满抒情和优雅的调子。有的是依江靠湖的露天吧,如“绿岛”、“观露台”、“浪漫花岛”等,沐着江风,赏着湖色,确是赏心乐事。有的则处于僻静处,进门但见烛光柔和、帘幕低垂,三五桌的客人在轻扬的乐声中低语细啜,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也有的酒吧可以听琴,可以赏画,充满艺术氛围……
这一动一静两类酒吧,折射出人们不同的消费需要。广州是一个兼容并包的社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汇聚于此,心态自然各不相同。摇滚吧是开放型的,常客们易于相互结识形成圈子,萍水相逢的可以把最真的一句掏出来,既使出门后或许又形如陌路。时常流连于此的,多是留居广州的外地人,尤其是大批的南下文人。这些客居的人对这个城市始终缺少一种归属感,往往选择在夜色和酒光中排遣没有家的孤寂。这类酒吧颇具超前意识的包装,也正合一些广告人、影视人、高校学生的口味。而赢得更多广州人和情侣们青睐的,则是那些恬静的小清吧。清清苦苦的啤酒、如水的音乐足以洗去一身的疲惫,而浪漫的气氛也与恋爱中的心情配合得天衣无缝。虽然,酒吧中一罐啤酒的价格为市面的五六倍。但泡吧之人更在乎的是出钱买一个好环境,一份好心情。
酒吧之热反衬了卡拉OK的冷。今年以来,广州卡拉OK的数量从500间锐减至300多家,剩下的也在惨淡经营中。这除了跟扫黄、赌、毒,狠刹公费吃喝风密切有关外,很多广州人都觉得卡拉OK房千篇一律,光唱那几首歌没意思,倒不如找个合心意的地方坐下喝酒、谈心,既惬意又可显示个人风格。现在去唱卡拉OK,甚至会被人斥之为“老土”,“没Taste”了。(施沛霖)
生态建筑
现代化建筑中存在着重大的隐患,其一,很多建筑物中都存有“病态建筑综合症”,居住者受到霉腐空气和化学污染的侵害,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二,对能源的消耗过高。据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原料和能源的40%、木材的55%用于建筑业。其三,现代建筑背离了人类建造居所的最初动机,古代村落把人聚合在某一种密度卞,除了便于生产之外,其功用是便于生活、便于交往,便于协作。而现代建筑的格局则有意无意把人们一个一个隔绝起来,使生活在拥挤城市里的人们越来越感到孤独。
因此,有关专家认为世界建筑业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要从全新的视角来考虑建筑物的品质。它的基本宗旨应是有益生态,在设计时,应把工程师、建筑设计师、科学家、未来居住者的多方考虑和要求结合起来。这种“生态设计”不仅重视自然生态,同时也考虑社会生态的需要。
生态设计所采用的材料必须能够减少污染、节省能源。目前有一种未经焙烧的粘土引起人们的注意,它的污染释放量只相当于普通砖的0.2%。在世界多数地区,泥土是最廉价的,而且无需长途运输。这种粘土砖尽管强度偏低,经新技术制作后,完全可以建造一般的低层楼房。
社会生态当然也在“生态设计”的考虑之内,它必须有利于人际交往,便于居住者之间的生活协作。
“生态设计”的建筑新方案已在一些国家初试后见到成效。美国雷诺市一家邮局在改善了采光条件后,每年可节省5万美元。职工生产率提高,一年相当于节省50万美元。荷兰一直重视使用低污染建材,儿童哮喘病因此大大减少。瑞典最大的住房银行则在1995年初宣布,今后只向生态建筑贷款。
寓意广告
广告,告诉人们什么?我们在各类媒体上看到听到的广告,通常只是出于商业目的。而德国一家服装公司,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既不刻意宣传它的漂亮高雅,也不着重渲染它的款式时髦新颖,而更像是科普知识宣传。该公司所选用的服装材料全部是有机物,它只采用经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认可的种植园的棉花,其服装不经漂白,衣服扣子用木头、贝壳等物制作,拉链是不含镍的铜或锌制造的,松紧带采用天然橡胶。这种被称为“绿色服装”的衣服扔掉后两个月,就会自然分解。这种服装的制作以及推销都是为了形成一种广告效果,它要告诉人们的,并非产品本身,而是寓有明确的观念意义,正如该公司的名字告诉人们的,我们“只有一个世界”。生态问题已成为90年代的一个重要主题,“只有一个世界”公司以宣传它的产品来参与对这一主题的讨论,使这一主题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北京的一个手袋制作室,推出的手袋叫“自由马”。这种帆布制作的手袋配有由牛皮制成的马头商标。“自由马”广告途径,不是通过媒体而是通过手袋本身。所有的“自由马”手袋上都附带着一折卡片,卡片的所有文字都不是对手袋的宣传和描述,而是制作设计者,一个叫红英的女孩,向你介绍她自己,告诉你她是怎样生活的。红英告诉记者说,她做手袋不仅是做生意,而是通过她的产品交朋友,表达她的生活感受。她在每个包的卡片上都写上了她的地址和电话,并且嘱咐你给她打电话。卡片上说,她热爱工作,但在没有办公室的时候,发现自己需要一个朴实而好看的包。在买不到自己想要的式样时,决定自己制作,于是成立了“自由马手袋制作室”。她说,对于一个自由的人,包是重要的装备,因为你自由,所以你不禁锢在屋里,你要到处走动,所以你必备一个包。
如果我们把这个小卡片叫做广告的话,那么喜欢“自由马”手袋的人首先感到的,是又多了一个朋友。
古风饰品
人类以往的各种首饰,一向以稀有贵重之物为材料,以精致的花饰为式样,金饰,宝石饰等被视为佳品,宝石中越是稀有的越具吸引力。但是,近年来出现的与之相反的质朴风格的饰品则显露出另一种引人注目的光彩。它拒斥金品、宝石类的贵重材料,而倾心于最古朴的一些寻常之物,比如牛皮、丝线,棉线,古瓷片、合金、氧化银、动物角骨、甚至木块。式样丰富新奇,而花饰简单,粗犷。有些甚至显得“笨拙”,花饰也有意追求粗糙的质感。
此类风格的项饰明显有一种对长度的要求,它的长度远远超过经典项练,并通常是一根丝绳或牛皮绳悬一个坠子,坠子的材料大概是牛角、木块、或人工仿制的石头;形状有月亮形、太阳形,虎牙形等自然形态,也有的根本就是不规则形。别一类是一条氧化银练悬坠一组或一片金属块,这类坠子往往以粗糙、拙重为特点;还有一类则由简洁的木珠串制而成,绳结显露在外。
手镯所采用的材料与项饰大致相同,木珠手镯的绳结也露在外面;牛骨片被镶嵌在胶木圈上;表面无光的极宽的金属手镯和氧化银镯更是其中重要的类型。
这种饰品总让人觉得是某个氏族部落的珍爱之物,带有浓厚的古风,从材料到设计都明显与首饰精品相对立。近年来,西藏的民族饰品倍受青睐,原因就是它与此风更加相近。“这是从西藏弄来的”似乎是对某一饰物的赞美之辞。
配戴古风饰品的大多是年轻人。配戴者有的说,因为它便宜,也好看。有的人说,那种经典型首饰珠光宝气“假模假事儿”的。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