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长逃离主航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憨)

机长逃离主航道0

两架大型客机在万米高空擦肩而过,险情迭生,年轻的机长不动声色化解危急

空中客车A300-600R与TU-154M飞机性能数据

机长逃离主航道1

空中客车A300-600R缓缓地滑进地球昏暗的一面,它的飞行高度是10200米。此时是1994年11月12日17时30分,张机长看看表,再过半小时,他的飞机就要在上海着陆了。窗外的地平线已经消失,黑暗如潮水漫延上来。

飞机正在通过江苏境内的溧水检查站。在此之前,飞机受合肥区域的航空管制,之后将接受上海区域指令。

“合肥再见。”报务员与合肥地面通话。“2324再见。”合肥说。

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这架飞机的机号是2324,正在执行由西安飞往上海的任务。此架空中客车A300-600R于1994年10月31日才从法国引进,至今飞行仅几周。这种机型是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系列飞机中最先进的,设有265个旅客座位,并且安装了一套美国霍利威尔公司出品的空中预警系统。2324有幸成为西北航空公司第一架安装这套警报系统的飞机。它太幸运了,这套系统将帮助它在未来的几十秒中避免一场灭顶之灾。

飞机处在目前这种高空平飞状态下,一般都由计算机自动控制飞行,而且在航道上偏离一、二公里都属正常。但在通过检查点时却必须将航道对得很准。现在2324对准航道,报务员已将通讯频率调整到上海区域。

过了溧水,机组人员各就各位,进行降落前的准备。

29岁的张机长是个“全天候”飞行员,这种飞行员是放飞标准中最高一级的。他凭着极好的飞行悟性和心理素质,成为飞行队中最年轻的责任机长。现在,他听到警报发出了声响:

“Traffic! Traffic!”

这个词译成中文应为:“请注意交通状况”。预警装置正通过机上雷达和计算机的运算,对空中交通状况作出判断并提醒飞行员关注潜在的危险。张机长曾经遇到过几次“Traffic”,结果都没有什么情况,但他仍按常规向窗外观察。

他几乎和副驾驶员同时看到了另外一架飞机,在夜幕中,那只是一盏小红灯。

机长逃离主航道2

“那架飞机也过溧水。”说着这句话,张机长突然意识到对方正冲着自己飘来。他已有10年飞行生涯,10年间遇到飞机交错无数次,但今天,他凭直觉意识到情况不妙。他伸手打开航向选择开关,切断了自动控制系统。

那盏红灯是四川航空公司的一架TU-154,机号2629,此时正由上海空域进入合肥空域。航空管制以高度层隔开不同的航道,由西向东有三条航道:9000、102、144(即9000米、10200米、11400米);由东向西则为9600、108、120;所以在同一点上两架飞机迎面开来也不会相撞。但是TU-154此刻出现了两个失误:在未过溧水,仍属上海空域管制时,却接通了合肥空域的通讯,致使上海区调员无法向其发布指令;错误地请求上升高度,合肥区调员错误地同意了。于是,TU-154从9600向108上升,正要穿越A300所在的102!

由于地球自转,TU-54逆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而A300顺风速度为每小时1000公里,也就是说两机接近的相对速度超过了每秒500米。而这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仅有20公里左右。

就在张机长打开航向选择开关2秒钟后,警报再次呼唤:

“Clamb!Clamb!”意即“紧急爬升!”

此时,原高度显示表立刻变成红色雷达显示屏,张机长则做出一个极为正确的选择:转动旋钮,右转上升,飞离主航道。

在一个月之前,美国培训预警系统的使用人员,飞行大队正好派张机长去听课。谁料刚刚学到的知识,今天全用上了。

张机长毕竟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事。他把右转上升的动作做完之后,脑海里开始迅速检查刚才的每一个细节,他甚至怀疑仪表是否误报。如果两机毫无相撞可能而自己却大动干戈,一定会贻笑大方。

大约在他完成动作4秒钟后,上海区调员发出了一个紧急指令:

“2324,立刻右转上升108。”

“知道了!”

地面的指令完全证实了他的直觉,那可怕的预感确是灾难的前兆。当他听到“2324”的呼唤时,头发都竖起来了。

他比地面的指令提前4秒钟。

优秀的飞行员绝不是充满个人魅力的英雄人物。千钧一发之际,他不会大喝一声奋勇向前,而只是用最简单最熟练的动作,最迅速地化解危险。所以当他真正面临生死的选择时,必须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定力,旁人在边上也根本看不出他与平时有什么不同。他们甚至不愿意自己有屡屡逢凶化吉、挽回错误的美名,他们只希望自己永远没有错误。

“"Clamb”警报的发出,意味着两机相距大约17公里,而这一距离每隔两秒就会减去一公里。

张机长现在专心地看着雷达仪上的那架小飞机——它只是个圆点,副驾驶员则一言不发地瞧窗外的那盏红灯。驾驶舱中有4个人,他们都明白自己的处境,机舱内一片寂静,气氛令人窒息。

“右转,上升,该做的都做了。”张机长默念着这句话。

17公里左右的距离不足以逃脱厄运吗?

民航客机不能像战斗机一样灵活地上下翻飞,只要红色警报没有解除,相撞便极有可能。最要命的是:虽然A300在清醒地躲避,TU-154此刻却茫然无知,谁知道它往哪儿开?

雷达上那个小点在一步步靠近圆心,张机长在心中说:“要撞你就撞吧!”做完了该做的动作,剩下的只有等了。

三十多秒过去,那个小点擦着圆心的左边划了过去,红色表立刻变绿,危险解除了。张机长看不出,小点与圆心最近的一霎那,该是多远。

没有一个人惊呼幸运,甚至没有人提这件事。飞机还在无锡上空,谁也不能影响飞行。

“2324回航(回主航道)。”上海区调员平静地指令。

“2324进走廊……2324三边落地。事后当上海区调员告诉张机长责任全在对方时,他心里有一阵异常的轻松:自己的飞行史仍然是洁白无瑕的。

张机长后来在飞行队多次模拟当时的状况得出准确的数据:“Traffic”警报与危险解除相距45秒,“Clamb”警报与危险解除相距35秒。回想当时的情形他有些许遗憾:若用起飞推力而不是爬升推力飞离主航道,他躲避的速度就更快了。这是后话。

现在他要认真地飞完虹桥机场的三个边,调整好角度和飞机姿态,然后落地。  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