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青蛙和它倡导的数码音乐DIY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朱步冲)
( “疯狂青蛙”成为英国青少年2005年的新宠
)
一只戴着钢盔、风镜,鼓着眼睛的蓝灰色青蛙。骑着一辆并不存在的摩托车,在城市中穿行,还不停地发出“dingding dididing”的噪音,仿佛一台半死不活的引擎,然而正是这么一个东西以及它发出的噪声成为英国青少年2005年的新宠,被不断地下载到手机上。5月29日,根据“疯狂青蛙”手机铃声混编,由环球公司发行的单曲唱片“Axel F”击败了U2与酷玩等大牌,登上了英国单曲排行榜的首位,并在前十名徘徊了一个月。一向对自己的音乐素养自视甚高的德国人绝对不放过挖苦这个隔海相望的邻国的机会,“今天是我们的酷玩乐队日,全天播放酷玩新专辑。”德国音乐电台Radio1评论道,“恭喜英国人,酷玩在德国单曲榜荣登第一,而你们则有一个青蛙冠军。”似乎他们根本不知道将“疯狂青蛙”和“绝地战警”的插曲结合在一起,制造出“Axel F”的,正是一支德国电子乐队Bass Bumper。
的确,对于许多数码时代的音乐人来说,手机不再是个难登大雅之堂的通讯工具,而即将和谜笛混音设备、数码随身听一样成为触发灵感的创作工具以及和歌迷实现亲密接触的平台。早在2001年,匹兹堡大学艺术系教授,先锋多媒体艺术家葛兰·列文,就推出了自己的作品“拨号音”,一部完全是由各种手机的铃声,经过重新混音而成的现代派乐章。今年早些时候,日本著名作曲家坂本龙一就为诺基亚手机8800创作了铃声音乐,英国手机铃声开发商Zingy公司也不甘落后,聘请了美国著名Hip Hop组合“武当派”成员之一的Free Murda和为“杀死比尔”担任音乐制作的RZA来创作铃声。根据AC尼尔森的统计,手机铃声下载与制作已经成为一个价值50亿美元的新兴市场,到2008年,手机下载和网络下载将占据英国唱片工业销售总额的20%。“疯狂青蛙”已经登上英国流行单曲榜第一的事实,确实令一直为唱片销量苦恼的艺人和唱片公司心动。虽然有些歌手在接触手机音乐创作时还有些不习惯,比如“超级男孩”贾斯汀就有诸如“20秒时间太短,感觉在创作时似乎有人在掐脖子”之类的抱怨,但越来越多的歌手正争先恐后地企图将自己的作品不分昼夜地在孩子耳边奏响。10月19日,罗比·威廉斯宣布将自己的新唱片《Intensive Care》部分单曲抢先作为手机铃声面市。“手机就是音乐产业的未来。”EMI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约翰·莱希说,“手机已经成为欧洲青少年中最普及的数码音乐播放器,在欧洲,手机用户有3亿,在5年内,绝大多数用户将会把他们的手机加上数码音乐播放功能。依靠巨额公关费用去电台或MTV频道‘打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诺基亚计划在年底推出能够储存1000首歌曲的“随身听”手机,相当于一部带有电话功能的苹果iPod mini,而摩托罗拉与苹果合作的iTunes手机也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之中。
在这场新一轮的耳机争夺战中,EMI无疑是个先行者,作为EMI新开展的手机业务项目,“T-moble”允许用户自由下载旗下艺人的大部分单曲,甚至在威廉斯新唱片CD上市前两天用户就可以下载包括主打单曲“Trippin”在内的新歌片断做铃声。同时,Orange 2这样大规模的手机铃声下载服务商至少囤积了18万首以上的乐曲和其他原创混音作品。这些铃声的单首下载收费大约为1到1.5英镑,关系一向紧张的移动运营商与唱片公司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利益共同点。
而在另一些先锋电子音乐人看来,手机铃声似乎成了下一场数码音乐革命的载体,在英国新浪潮音乐发源地之一的利物浦,罗斯丹泽尔,独立音乐厂牌“Stream & Shout”单曲免费提供给手机铃声公司。Billboard杂志的编辑杰夫·梅菲尔德也撰文宣称,手机DIY音乐的冲击就如同80年代至90年代的Mixtape,它将和地下唱片一样,成为新锐音乐人表达自我的方式。不仅如此,包括手机在内的“傻瓜”电子设备的普及也降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疯狂青蛙”的创造者,24岁的丹尼尔·马尔梅达,不过是瑞典哥德堡的一位电脑配件推销员。“我可以模仿任何声音再把它们混编配乐,比如开门、电锯和空调运转发出的动静,甚至来自古怪的雅达利游戏机上的BGM,再把它们混编配乐。”7年前,这个口技大师在电脑合成器前录下了自己混音的一段即兴之作,然后在2003年,他的私党网友埃里克·温克斯特给这段配乐做了动画,并放到自己的私人站点上下载,结果广受好评,最终被英国的移动通信公司VRSN旗下的手机铃声工作室jamber购买。
其实不仅是手机,更多的老电子设备也开始为音乐贡献力量。俄罗斯先锋电子音乐家阿列克谢·舒格林每次登台演出,道具就只有一个电子小键盘和一台早期的386电脑,他的即兴电子组合的名字索性也成了“386DX”,乐评人将他制造出的类似早期任天堂红白机等8-bit游戏机BGM一样的音乐称呼为“复古数码朋克”与“怀旧techo”。对早期电子噪声痴迷的还包括另一支美国乐队“8-Bit”他们甚至以“雅达利vs Commodore 64”来命名自己的首张专辑。“不要以为用这些老古董是为了穷凑合”,芝加哥现代艺术馆的声响专家尼古拉斯说,“这些连跳蚤市场都卖不出去的旧货能制造出今日数码录音棚都鼓捣不出的奇妙声音。比约克、Beck与‘斯诺普小狗’在编曲时,也都用过为任天堂Game Boy采编BGM与声效的模块软件‘小DJ’——它的声音粗糙、模糊、但绝对酷。”
当然,对于大多数普通手机用户来说,他们能分出心思做的,除了把街上的噪音和自己的絮叨混编进铃声,就是抢购印有这只唠叨青蛙图案的T恤、唱片和其他周边产品:仅仅在法国,“Axel F”就卖出了65万张,它的作者,柏林音乐家沃尔夫冈·波士已经在8月推出了一张以“疯狂青蛙”铃声为BGM的Remix唱片。而索尼Playstation 2也宣布将在圣诞节时推出游戏《疯狂青蛙赛车》。“这完全是一场DIY品牌的胜利”,jamber的负责人马丁·奥托表示,“用不了多久,这只青蛙就会比大卫·贝克汉姆还要有名。”
然而事实表明,奥托的乐观来得太早了点,根据统计,虽然靠着这只鼓眼两栖动物和摩托车噪音,jamber的业绩提高了70%。VRSN今年的业绩也预计达到17.5亿美元,但是这样的疯狂增长不可能维持到明年。“疯狂青蛙”的成功首先是疯狂电视轰炸的结果,jamber花费了大约5000万美元的广告费用,几乎是有史以来最为昂贵的投入,而且jamber对于青少年古怪的口味并没有完全把握,它在稍后推出的另外两个手机形象,恐龙尼斯和小鸡甜甜的人气始终是半红不黑,并且它并没有像维金、EMI或者iTunes那样庞大的曲库储存,所以在经历了第一个季度的疯狂盈利后,相对回落的业绩使得公司不得不把今年的目标销售额从1.4亿美元调低至1.1亿美元。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疯狂青蛙”的无厘头作风也激怒了保守的家长。一家独立的民间媒体监督机构“英国广告标准协会”宣称他们已经收到了大约一千封关于“疯狂青蛙”的投诉信,并最终迫使官方宣布,鉴于“疯狂青蛙”系列动画和铃声含有“低俗”和“猥亵”成分,不适合儿童观看,它必须在晚上9点后才能登上电视屏幕,从而使“疯狂青蛙”不能在青少年收看电视的黄金时段兴风作浪。这些挫折都使VRSN被迫改弦更张,在与美国通讯巨头Sprint联系,争取开拓限制相对宽松的美国市场的同时,力图购买足够多的唱片版权和招揽一支风格多元化的铃声写手队伍。
当然,最对“疯狂青蛙”不感冒的,就是科班出身的严肃音乐家群体,纽约朱利安音乐学院的教授爱德华·比洛斯就公开抱怨手机音乐根本不是音乐,并表示考虑新开设一门课程,名为“从门铃到手机——音乐专注的缺失与紊乱”,讨论一下手机与现代人的“无深度聆听”之间的关系。对此,马丁·奥托的回答是:“手机铃声是一种让创作者和使用者都能发挥音乐灵感的东西,如果你不喜欢,那就调振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