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法国女秘书的嘴一样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宝)
A.J.雅各布,犹太人,纽约市民,《君子》杂志的高级编辑,他下决心要做一件奇怪的事,那年他35岁。
他准备把2002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通读一遍。他准备每天花五个小时,用一年的时间,征服三万三千页、六万五千词条、四千四百万字、三十二卷的庞然大物。一年以后,他完成了自己的计划。他把阅读笔记(或者叫日记)整理成书,去年在美国热卖,今年已经有了中文版。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The Know-It-All,中译本的书名是《智高无上》(江天帆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有点离题。知识和智慧不是一回事,智慧和聪明也不是一回事。智慧有痛苦,充满疑问;聪明很开心,通晓答案。雅各布足够聪明,读完大英百科常识更是惊人,但这和智慧无关,更不是“无上”的智慧。这本书恰当一点的译名应该是“万事通”、“百科达人”之类。
《大英百科全书》会有多种读法。康德读大英百科,毛泽东读大英百科,侯宝林读大英百科,心得肯定全然不同。雅各布的读法是最开心的读法,比较接近侯宝林。他曾经当过娱乐记者,具有职业的八卦眼光,读大英百科读出不少稀奇古怪。
他读完牛顿的词条后,写了一长篇感言。他没想到牛顿是个神经病,与洛克、莱布尼茨极不相得,醉心于怪力乱神的炼金术和巫术。有趣的是,牛顿沉迷于巫术和炼金术的时候,读了很多怪书。“这些诡异的书谈论的都是不同物体之间具有的一种神秘的吸引力或排斥力⋯⋯在这种神秘力量的启发下,他开始构想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引力和斥力,而这个重大的突破最终促使他提出了地心引力学说。”这是科学行于诡道的很好例证。假如雅各布是中国的媒体人,他再也不会相信方舟子那一伙“科学警察”。牛顿当年要是落在方舟子手里,一定被他整死,死后必须埋骨疯人院,万世不得超度,地心引力说连出笼的机会都没有。反过来想,当下落在方舟子手里的江湖骗子,其中说不定藏着一两位牛顿。
这本书的译者中文不错,译文能传达多年媒体妖怪那种玩世不恭的劲头。但他还是年轻一点,常识不够,居然把马基雅维里大名鼎鼎的《君王论》错成《王子》。他起码应该读一遍《辞海》。
中国文字最好玩的部分就是对对子。陆家骥老人浸润联语数十年,读遍天下联书,编成《对联新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将对联分门别类,辑录相关掌故,成书后又几度修订增改。这本书大概可以算目前赏玩古今佳对最有分量的一本联话。
对对子是文字游戏,游戏若要好,必须玩得妙。《子不语》有一段逸闻,李光地未贵时,祈梦于九龙滩庙,得联云: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李生很郁闷。后来他高中戊戌科进士终拜宰相,才知道“富贵无心想”是“想”字去心而为“相”,“功名两不成”是在似“成”非“成”的两字“戊戌”之年。陆老人说:“从联面解释,意正相左,使人先忧而后喜。诙谐风趣,令人激赏。”
当代几乎没有人能创作平仄、对仗、用典皆得其宜的对联。联艺不传,主要是这门游戏太难,规则太繁,太过讲究的游戏文字里放不进真性情大见识。我也读过几本联话,印象中名联差不多都是仅得文字之妙,难得特别警策的意思。陆老人深爱曾国藩的名联,书悬斋壁: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这段话书生抄下可以自励或自欺,但实在没有多少动人的智慧。康熙年间第一清官陆陇其离嘉定任所时,有人赠联:有官贫于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联是好联,不过现在看来,撰联人的良苦用心幼稚得很。
不要把联语当真,不要把游戏当真,随便玩玩还会很有意思。《对联新语》开卷便是“姓名第一”,收录了百家姓氏专用对联,将各姓先人的事迹制于联语中,以宏扬祖德,激励后人。我翻到“朱府专用联”:绍千古薪传,致知穷理;标一时鸿誉,有德举贤。上联说的是宋代学有大成的朱熹,下联说的是西汉举贤荐能的朱邑。我不禁想到了北京三联的朱伟,觉得那副对联真准,朱家有后。北京朱子,上能致知穷理,开讲有关品质;下能任用贤才,帐中猛将如云。听沈宏非说,三联群贤里虽然暂时还没有策名天府下酬所学,立功异域上报朝廷的豪杰,但有几位早已威震华语博客界。
《“喂,我给您接萨特⋯⋯”》([法]杰尔曼娜·索尔贝著,马振骋译),是法国《现代》杂志女秘书的回忆录。她干了三十年的秘书,与法国文化大名人熟得很。假如你和我一样想知道一些萨特、波伏娃、雷蒙·阿隆⋯⋯之流的八卦,读完这本书你会失望——连一点出格的记录都没有,这怎么可能?你会对法国女秘书的职业道德肃然起敬。我要创造一个比喻:像法国女秘书的嘴一样紧。■ 一样法国女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