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见及异见”
作者:曾焱(文 / 曾焱)
( 半岛电视台台长瓦达·坎法尔 )
在英国BBC和美国三大电视巨头之外,一家电视台的高层变更能让全世界跟着揣测和评论,恐怕只有卡塔尔“半岛”具备这样的影响力。从“9·11”、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到人质斩首事件,这个创办不过8年的阿拉伯语电视台总在是非之中,用“半岛”自己的话,是“一直不得不尽力捍卫其独立和专业的完整性不受政治和其他势力的驱使”。回看2003年新闻,当半岛电视台董事会10月26日任命其巴格达记者站负责人瓦达·坎法尔为新台长的新闻发布时,各国媒体观察人士的分析立即遍布网上,对半岛电视台是否迫于美国压力调整报道立场而有诸多猜测。对于新台长坎法尔,提供的背景资料比较简单:约旦籍巴勒斯坦人,曾担任该台驻南非和印度记者,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倒台后到喀布尔任职,萨达姆政权倒台后又被提升为巴格达记者站负责人。不过当时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选择坎法尔是“半岛”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意味着“半岛”从此将采取更加“专业和温和”的政策。科威特《政治报》也在2004年1月披露,改组后的半岛电视台将一些思想温和的记者调至其多哈总部组成新的领导层,是为了达到彻底缓解与美国矛盾的目的。
一年半过去,各方对半岛电视台换台长事件的猜测是否得到了印证?5月16日下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首次访问中国的坎法尔在北京饭店举行中国媒体见面会,给了记者一点答案。他在回答记者提问过程中表现出的避重就轻多少证实了外界对他的评价——“专业和温和”,但他反复强调的新闻立场还是延续了“半岛”的宗旨:意见及异见。
问:对战争和地区冲突的报道是半岛电视台成功的标签。如果没有了这些,“半岛”会不会变得黯然失色?
答:情况不像你说的这样。“半岛”现在每天有24小时报道,不可能24小时都是战争和冲突的新闻。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新闻,科技、文化、体育,而不仅仅是战争。
问:“半岛”一直强调尖锐的独家新闻,那么关于中国,观众能从你们那里看到什么独家新闻?
答:中国是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国家,我们的记者必须在这样的国家体现自己的存在。至于报道内容,我们不单有政治报道,也有关于经济、文化和社会变化的报道。中国的改变对于阿拉伯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观众也很感兴趣。
几个星期之内,我们会开始实施扩大北京办事处的计划。另外,我们已经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在半岛电视台开办一个“中国周”专题,目前正和北京办事处的人员进行协调。
问:对于半岛电视台,世界上有两种解读:一种意见认为“半岛”是反美的声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它是自由和客观的新闻表达,并因此与一些中东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台长先生,哪一个“半岛”您更喜欢?
答:半岛走自己独立的路,不模仿西方媒体,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西方对半岛的批评。我们做的报道并不存在反西方或不反西方、反美或者不反美的立场。我再强调一下:我们并没有任何政治目标和经济目的,要事实,给观众看事实——这是过去的半岛,也是未来的半岛。8年就是对现在和历史的证明。
问:在关于“半岛”编辑政策的介绍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表述:“尽管开播不过数年,半岛电视台一直不得不尽力捍卫其独立和专业的完整性不受政治和其他势力的驱使。”对这句话,台长先生能举几个具体例证吗?
答:我们听到过很多传言,比如有人说我们是以色列控制的电视台,有人说我们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有关系,又有人说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有关联……事实上我们从不做新闻评判员,我们把事实交给观众,让他们去评判好与坏,而不是我们来说好与坏。
问:那些著名的神秘录像带是怎么送到你们手中的?你们怎么来证实它们的真实性?
答:很多途径。比如用各种形式的邮件,或者通过网络。但这是对方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我们有什么协调的方式。另外要告诉你,不仅是我们收到录像带,别的电视台也收到,区别在于决定播还是不播。
问:半岛电视台现在是否赢利?资金从哪里来?
答:经济上一部分依靠卡塔尔政府提供的资金,节目交换也是一大来源:在全世界我们和35个国家的电视台有这种合作。
我们的经济状况非常好,中东地区的战争对我们没有影响。刚才有位记者说到半岛电视台被评为2004年全球最有影响力品牌的第五名,这就意味着钱。至于收入方面的比例,卡塔尔政府的资金是主要部分——但我要强调的是,不管他们给了多少钱,对我们的编辑政策是没有任何干涉的。 意见中东局势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