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与香水零售的中国扩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马丽萍)

​屈臣氏与香水零售的中国扩张0

被法国媒体称为“冷血资产交易者”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在4月初完成了一起涉资9亿欧元的大收购。这起收购今年1月份就曾在法国掀起轰动,不但法国当地的报纸把它作为头条,英国的《金融时报》和美国方面都惊呼,中国人要成为香水销售世界第一人了。当时,李嘉诚不过是收购了玛丽奥诺50%多的股份。可由欧洲人主宰的香水和高级化妆品市场中,多出了中国资本,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香水零售商,无疑是件令人振奋的事。

4月8日,屈臣氏香港总部的Anna Lo向记者证实,到目前为止,李嘉诚已经通过和记黄埔旗下的屈臣氏收购了这家香水集团90.69%的股权。Anna Lo表示,在4月11日至29日共15个工作日内,公司将做进一步收购。一旦屈臣氏持有的股权达到95%或以上,便会提交全面收购计划,强制收购余下5%股份,然后要求交易所除牌该公司,将这家法国最大的香水零售商私有化。

李嘉诚是在玛丽奥诺公司爆出财务危机,亏损9800万欧元后,决定买下它的股份的。这家位于巴黎以外樊尚市的集团是法国最大的香水零售商,20余年的经营,玛丽奥诺占据了法国香水零售的30%的市场,在欧洲开了1200多家店铺。除法国外,足迹涉及意大利、西班牙和奥地利等地。Anna Lo向记者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期望100%地拿下这家历史悠久的零售商。”玛丽奥诺包括债务在内的估值是9亿欧元。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更何况在此之前,法国人对李嘉诚的名字还很陌生。一家媒体则掰开揉碎了地讲,这9亿欧元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玛丽奥诺公司亏损额的9.6倍;是李嘉诚财富的8.7%;是法国社会保障金2004年亏空的6.4%⋯⋯

欧盟认可了这笔交易。两个公司虽然在捷克、波兰和匈牙利有业务重合的部分,但他们叠加的市场份额不足以伤害其他商家的竞争。美国《福布斯》则报道说,法国的工人们担心,交易会导致30家店铺关门。根据早先的协议,屈臣氏集团董事总经理韦以安先生将出任玛丽奥诺公司的董事。就收购一事,屈臣氏的董事总经理韦以安接受了记者专访。

三联生活周刊:公司创始人弗里德曼说这是一次“大家都会幸福的婚姻”,请问屈臣氏如何从此次收购中获得好处?

​屈臣氏与香水零售的中国扩张1

韦以安:玛丽奥诺是一个声名卓越,值得信赖的品牌,员工素质高,在欧洲有品牌认可和非常高的市场份额。购进它,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零售业务,具体说,增加了10个新的欧洲市场。

另外,除法国外,玛丽奥诺以意大利、西班牙和奥地利市场为主,这正是屈臣氏欧洲销售网络中缺少的。我们希望能承接玛丽奥诺的成功基础,继续发展这一品牌,并物色合适机遇,把相关的经营理念引入亚洲。

三联生活周刊:玛丽奥诺经营不善,亏损得很厉害,请问,屈臣氏如何扭转这一局面?

韦以安:我们对公司财务做了评估,并分析了它的现金状况。屈臣氏会在将来重组玛丽奥诺的财政,增加最高达8亿欧元的资本。这笔款项的具体数目现在还没定,我们会在2004年底的账务结算完成后再决定。玛丽奥诺公司的总裁弗里德曼先生说,他有意在这个月25日向董事会提交公司2004年的账务报告。

屈臣氏以及和记黄埔在各自的商业领域内,都是全球重要的金融“玩家”。玛丽奥诺成为这两个集团的成员,收购会提升玛丽奥诺的财务表现,让它在业务发展上再续高峰。把两家公司的国际网络结合起来,会在采购和物流两方面缔造协同效益。

三联生活周刊:屈臣氏如何解决玛丽奥诺管理层的去留?如何完成人员的并购整合问题?

韦以安:玛丽奥诺的人员配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目前的管理团队将继续尽日常职责。至于公司运营,我们也不期望有大的变动。我将和他们的管理团队一起努力重建公司,并整合到屈臣氏的全球业务中去,借此加强玛丽奥诺的品牌建设。在欧洲,我们会增加业务,确保它在香水零售业内的领导地位。

三联生活周刊:收购拓展了屈臣氏在欧洲的采购渠道,香港和内地的屈臣氏店何时能做到同步跟进,共享渠道资源?

韦以安:实际上,两年前,我们就建立了国际采购渠道,为全球超过6200家屈臣氏商店提供货源。所以说,我们的采购不受地域的限制。不过,为了满足各地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我们也采取“本地化”采购的策略。比如在中国内地,除了引进国际品牌外,也要考虑提供本土生产的商品,以满足当地顾客的需要。

三联生活周刊:有报道说,屈臣氏将继续在欧洲收购,希望能领跑零售时代,那么屈臣氏接下来感兴趣的会是什么目标?

韦以安:可以说,经过大约5年的发展,屈臣氏在欧洲市场的扩张上进步很大,经营着包括ICI Paris XL在内的8个品牌,超过4800家的健康美容店,现在又有了玛丽奥诺。可作为重要的国际零售业集团之一,我们会一直寻找收购机遇,这包括世界各地,只要是符合集团的发展战略,我们就会考虑。

三联生活周刊:内地很多企业开始海外收购,香港公司在这方面走得更早,我想了解的是就屈臣氏而言,成功收购的最值得注意的是什么?

韦以安:我认为关键的是,公司要有一个长期计划。在开拓新生意时,就把战略目标定义得清清楚楚。拿屈臣氏来说,保健和美容零售业是核心业务。从2000年登陆欧洲,并购了英国连锁店Savers后,就一直寻求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我们收购新品牌时,会选择那些好的品牌。法国是我们的目标之一,长期看,屈臣氏会做香水零售业。所以,玛丽奥诺的机会一出现,我们很快就作出了决定。■

百余年,屈臣氏

屈臣氏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商号之一,它的变迁从侧面描摹了中国近代资本发展史。屈臣氏的历史可追溯至1828年,英国商人A.S.Walston在中国广州开了一家药房,为贫苦大众赠医施药,1841年迁往香港。“屈臣”是Watson最早的广东译法,粤语屈发作Wa。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商埠从华南迁往华东,屈臣氏也移师上海。公司也在1886年期间,改组成公众性股份有限公司。到了20世纪初,发展成了远东最大的连锁店,而屈臣氏曾经是非常时髦的产品。它从1903年开始就生产蒸馏水,是中国最早入这行的厂商。1932年,淞沪战争中,屈臣氏在上海的汽水厂被毁。屈臣氏还代理过进口酒类饮料,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前,就是由屈臣氏为总代理。1949年后,外国公司离开中国大陆,屈臣氏仍在港台地区发展,1980年末重返大陆,1981年成为了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的全资子公司。时至今日,屈臣氏的业务遍及零售和制造业,并从2000年开始,向欧洲挺进。

马塞尔和他破碎的香水帝国梦

马塞尔·弗里德曼绝对是那种苦孩子出身,靠自我奋斗而打拼天下的传奇人物。这一点和李嘉诚颇有些相似。我们不妨以一个好时刻开始——2000年12月5日,对马塞尔来说,是充满荣耀值得骄傲的日子。这一天,这位波兰犹太人的儿子在法国香榭丽舍开了玛丽奥诺的分店,当红明星贝阿特丽丝·达勒(Beatrice Dalle)和Ophelle Winter在开业典礼上锦上添花,让马塞尔充满欢乐。倒回到他的童年,做裁缝师的父亲被驱逐到奥斯威辛集中营,而他在乡下生活到11岁,生活的艰辛让他很早就品尝了吭哧努力的滋味。马塞尔拥有一纸文凭,却在家族企业中做了像父亲一样的裁缝。心存那么点理想,又屈从于现实,成年的马塞尔参加过共产党,做过不景气的生意。1970年末,他还做过商店的清算师。

机遇垂青是在1984年。为了取悦妻子,他买下了一家香水店,从此在“经营美的事业中”一发不可收拾。1986~1992年间,他收购了为数众多的本地香水零售商及独立店铺,并于1991年进入一级市场,法国股票交易所改制后,公司一直在Eurolist上挂牌。1996年,马塞尔又购进香水折扣连锁店Bernard Marionnaud,并且延用了这个名字。玛丽奥诺一举超过了它的竞争对手,Sephora,成了法国最大的香水和高级化妆品零售商。

马塞尔是一个追求享乐的人。据法国《快报》(L’express)报道,集团近来因扩张速度过快,经营不善,陷入了危机,可这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最致命的打击莫过于2004年12月,公司在财务上涉嫌造假,丑闻传开,玛丽奥诺的很多店铺逐步萧条。弗里德曼家族拥有公司股权的百分之二十多,表决权的百分之三十多。据法国媒体报道,马塞尔遭到了最大的挑战:集团的信用不复存在;发展模式受到质疑;一边是市场监管机构在调查,一边是股东们充满怨言。我们不难想象,当屈臣氏在今年年初决定介入这场危机,斥资收购这个家喻户晓的香水零售商时,法国业界和民众无不情感复杂。■

屈臣氏集团国际化路线

年份 收购公司/合资公司 国家

2000 Savers 英国

2002 Kruidvat 荷兰,比利时

Trekpleister 荷兰

ICI PARIS XL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Rossmann Central Europe(合资公司) 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

Superdrug 英国

2004(6月) Drogas拉脱维亚,立陶宛

2004(8月) Rossmann (收购四成股权) 德国

2004(11月) 与LG Mart 建立合资公司,开设“Watsons” 韩国

个人护理产品连锁店

2005(3月) Cosmo Shop 土耳其

2005(4月) Marionnaud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