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朱步冲 陈赛)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0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1

第一次世界虚拟选美运动

没有人怀疑三维虚拟人物对我们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改变,从1997年的3D游戏《古墓丽影》到若干走性感路线的虚拟女主播,动画狂人们找到了电脑让他们创造美女的机会。12月的意大利并没有什么特色,人们懒洋洋地等待圣诞节与梵蒂冈教廷的祝福。意大利互联网正在这气氛中举行全球第一次“数字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全球的三维设计师们都在翘首以待,就如同大多数男性每年秋天都喜欢守在电视机前看世界三大选美评比一样。

这次数字世界的选美大赛没有设立专家学究类的评审团,完全由全球网友通过网络、电话及短信等方式进行投票评选,因而被称为是一次真正符合网络时代公平交互原则的全民选美运动。根据智利肥皂剧女星凯蒂·科瓦列兹科真人仿制的数字美女“凯蒂”以1.7万的选票成为冠军,而利用数字技术复活的庞贝古城美丽女奴“庞贝亚”,以及巴西著名三维人体设计师阿尔西·巴蒂斯涛力推的雀斑大嘴俏女警“凯亚”只能屈居二三名。

实际上,这场数字世界小姐选美从2003年底就开始筹备,全球数字创作领域的大腕和怪杰们都蠢蠢欲动。集中于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各色人等,其中不乏成群结队的电影幕后英雄,挂着艺术家名头的三维贩子,以及腰缠万贯的游戏设计高手。这些人争先恐后将自己绘制的数字美女上传数字世界小姐的网站上。根据规定,每位参赛者都必须提供女主角高清晰度的迷人照片,并附上她们的出生日期,以及足以让《古墓丽影》中的劳拉·克劳福特脸红的三围数字。这还不算,参赛者还要设计一段女主角走猫步的视频片段,就如同12月开始CCTV1每天晚上都在表演的那样,周围还需要有类似李咏那样擅长胡扯的虚拟主持人,以及若干目瞪口呆傻鼓掌的观众来增添选美大赛的氛围。这些照片和视频都必须放在选美大赛的网站上,供所有网友观看投票。为了保证数字世界小姐的身家清白,组委会还要求她们必须没有参与过任何色情暴力的视频表演或者游戏,否则一旦发现,即被取消参赛资格。

在整个2004年的候选期内,这场虚拟选美一共吸引了3600多位候选人,除了最终胜出的三位美女之外,人气较旺的还包括显示卡巨Nvidia的蝴蝶女郎朵恩,巴西电信的形象代言人薇比(Webbie),著名游戏《吸血莱恩》的女主角等。与真实世界的选美大赛一样,仿制自真人的冠军凯蒂当仁不让地成为这次数字选美最大的噱头。尤其在拉丁美洲,她的加入使本就酷爱选美的拉美人民,对于数字选美一时热情高涨,当地报纸电台不遗余力地发文声援,而凯蒂的真人原型智利肥皂剧女星凯蒂·科瓦列兹科与丈夫之间伉俪情深的故事,也如花边新闻般到处流传。据说,让凯蒂形象参加数字选美完全是她丈夫的主意,此君认为谈到选美,没有人比他的妻子更漂亮,于是请弗拉维奥·帕拉来用三维重现了她的模样。对于数字版凯蒂是否会在将来的电影或广告中代替自己,真人版的凯蒂表示丝毫不担心。不过人们也许还没有忘记去年MTV颁奖典礼上,《魔戒》中的虚拟人物精灵古鲁姆跑到台上与真人演员安迪·塞基斯抢奖杯的搞笑场面,对许多人来说,这可能不只是一个玩笑。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2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3

虚拟明星时代的成真

这场数字选美运动背后的策划人叫弗兰兹·塞莱美,是一个颇有商业头脑的意大利设计师。经过这次选美之后,他正野心勃勃地打算开一家虚拟明星经纪公司,把最终胜出的数字世界小姐推销给挂历、游戏、广告和电影公司。据说已经有一位美女登上了《花花公子》的头版。显然,与真人美女相比,数字美女有她们无与伦比的优势,永远不用为皱纹或者头皮屑发愁,不会耍大牌,她们能够同时现身东京、上海、巴黎、好莱坞,而且永远光彩照人。这让人想到了好莱坞电影《西蒙妮》,一个讲述技术创造虚拟女明星的故事。

就在获奖名单公布的前一天,塞莱美还与一家著名的软件开发公司DAZ3D合作,打算推出了一款面向大众的虚拟世界小姐设计套装软件。这款软件套装中囊括了大量三维人体模型、珠宝首饰、时尚衣物,你不需要像那些三维设计师那样苦练建模功底,只要按几个键,就可以改变美女的发型、肤色、嘴型和三围尺寸,简单得就像给QQ形象换发型穿衣服一样。通过这种方式,他也许能将他的数字美女们推销给每一个人。意大利人弗兰兹·塞莱美似乎还不满足,他又准备筹备第二届的数字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他要将这场比赛扩展到电视平台,让全世界更多的人来参与。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访时他说:“每一代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认识,每一代人都塑造自己的理想情人,从古希腊的维纳斯到60年代的梦露,而虚拟世界小姐是为了通过虚拟现实寻求当代人对于美的理解。”

毫无疑问,这场还算新鲜的虚拟世界小姐选美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数字美人的新一轮热情,但也有不少专业人士对这场选美运动的质量表示怀疑。英国著名的三维设计师亚当·贝顿就直言不讳道:“不,这可不是我想要的美人。”在他看来,无论从技术还是审美的角度来看,这场数字选美运动的参赛者都远远不能代表如今三维人体设计制作的最高水平。

虚拟美浪潮与新世纪审美的不谋而合

当20岁的秘鲁小姐玛丽亚·朱莉亚·曼蒂拉在三亚夺得了第54届世界小姐冠军时,无数人将这项吸引了全球2亿电视观众的活动称为“消费主义与性别歧视的盛典”,但至少已经承认它不再是芭比娃娃流水线了,来自非洲与南美的褐色皮肤、杏仁眼睛和亚麻色头发成为了T台上的主角。《Vogue》杂志的一位编辑曾经绕口令般地说道,“如果说琼·施林普顿以瘦削统治了70年代,辛迪·克劳馥的健康、金发代表了80年代,凯特·莫丝以苍白和流浪气息席卷了90年代,那么这个新世纪肯定是属于吉塞尔·邦臣那样全新的全球性性感”。

的确,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巴黎与纽约的时尚精英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性感标准修改运动,这不仅是因为诸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专家南茜·艾特科夫这样左倾的知识分子批判西方借助手中的资本与意识形态霸权,将自己“白皙、金发就是美丽”的审美标准席卷了整个世界,从而使得东西方在审美中的交流变成了单向度的输出;也是缘于全球范围内的审美疲劳。

正如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妇女研究专家爱莲·科伍德所说,诸如化妆品与时装等奢侈产品,试图通过使第三世界妇女自我感觉糟糕来获取大笔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何推出一种能使她们产生既艳羡又认同的模仿形象是当务之急。“我们反对一种抽象、单一的审美观念。”化妆业巨头欧莱雅公司发言人派里茜亚·佩耶在解释公司为何成立亚洲与非洲妇女皮肤发质研究中心时表示,“较之缺乏新意的西方,我们现在更加关注在亚洲形成的泛亚审美标准。”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虚拟选美吧,深棕色头发,古铜色皮肤,浅色迷离的眼球,已经成为第一次世界虚拟选美的统一标准。

这种“全球性感新观念”的最佳代表或许就是莎拉·莫罕,这位现今最耀眼的超级名模现在已经变成夏奈尔、卡尔文·克莱恩与“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宠儿,她魅力的来源是复杂的血统:父亲是印度北部旁遮普邦人,母亲则是一位法国与爱尔兰移民的后裔。美国《时尚》杂志评论说,这种奇妙的混合对于锐意求新的欧洲时尚界而言,既颠覆得恰如其分,又对于广大非欧美地区的时尚追逐者有不可比拟的亲和力。同样,吉塞尔·邦臣的巴西与德国混合血统也是她神秘魅力的根源,“她的眼睛与略厚的嘴唇代表来自南美的粗犷与神秘,而棱角分明的颧骨和鼻翼又宣告这张脸孔的欧洲典雅。”曾一手促成这位名模大红大紫的著名时装摄影师马里奥·塔斯提诺说,“与时装成衣所表现的多文化因素一样,现在任何一种单一种族特征的美丽都已经是明日黄花。”这条无情的规则不仅侵袭着米兰与巴黎的T台也影响到了任何一位“技术化展示身体”的女性。由于过分丰腴的身材和饱满的脸颊,宝莱坞红星帕里蒂·辛格已经三次在印度小姐选拔中未能进入复赛,《ID》杂志年度评选的全球20顶尖超模榜中一半都是混血面孔。

为什么虚拟选美冠军“凯蒂”,现实选美世界小姐玛丽亚·朱莉亚·曼蒂拉,有那么多的外形一致性呢。抛开时尚杂志云苫雾罩、朝三暮四的穿衣与化妆指南,实验室中的科技研究人员正企图利用生物学、心理学与基因分析等技术给出回答。美国加州整容外科医生斯蒂芬·马奎特认为,在绝大多数文明类型中,黄金分割律构建的脸部几何模型都是最美丽的脸蛋。他在采访中解答道:“人们总是试图解释为什么有的脸看起来那么美,但却找不到答案,其实美从数学角度看是可以量化的东西。所有的生命都是生物学问题,所有的生物学问题都是化学问题,而所有的化学问题也都是数学问题。”他在自己的诊所中独出心裁地设立了一套数码扫描系统,在作出诊疗方案之前,每位顾客的脸部都被扫入电脑,并以坐标图形的方式与马奎特的“黄金分割图”进行对照,以此找出他们容貌上的缺陷。而根据马奎特的分析,最符合他“面部黄金分割律”的明星就是伊丽莎白·赫丽。而对于维克多·约翰逊,这位新墨西哥州州立大学的生物心理学专家来说,美不过是大脑对于异性某些共同特征所表现出的生物化学反应,为此他制作了一个“形象光谱”,由一系列逐渐演变的脸部特写构成。在光谱的一端,是一个绝对男性化的形象,然后逐渐开始过渡到另一个极端。在试验过程中,约翰逊让近千名测试者逐一浏览这些形象,并让他们选出最具吸引力的一幅。几乎所有的男性实验者都选中了光谱顶端最具女性特征的形象,并表示她的魅力主要来自她瘦削的脸颊、变高的颧骨,丰满的嘴唇以及圆润的眼睛。“如果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那么文化在审美标准上所造成的差异是微小的,毛发与皮肤的颜色基本可以被忽略掉。”约翰逊说道,“这些各种族间共通的女性第二性征都可以看作是预先设定的程序,未来的美女从生物学上计算都将是一个路数,它们对于地球上的男性都有强烈的吸引力。”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4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5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6

亚当·贝顿流派的作品充满星球大战味道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7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8

亚当·贝顿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9

二男与一女:他们怎么定义虚拟美

三联生活周刊:你什么时候开始用三维设计美女,那时候做出来的美女是什么样子?

亚当·贝顿:“早晨”是我做的第一个美女。那时我刚设计好一个教堂,决定找一个人物作为整个画面的焦点,很多人觉得这幅作品大逆不道,让一个裸体女人站在圣殿里,其实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站在一个美丽的地方而已。

三联生活周刊:你做一个数字美女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你对数字美女的审美标准是什么样的?

亚当·贝顿:这完全取决于我正在创作的场景和氛围。我考虑更多的是灯光、阴影的氛围,我试图在人和景物之间捕捉到某个温暖宁静的瞬间。“避难所”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因为它最接近我要表达的东西。至于审美标准,我认为对数字美女的“审美”进行定位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或许你可以从我的作品中感觉出我的品位。很多时候不是取决于美女的外形,而是她身上的灯光、皮肤的柔和度、以及眼睛里的生命力——大部分数字角色的眼睛都是没有生命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现实世界中外表最美的女人是谁?

亚当·贝顿:首先声明,美丽的女人实在太多了。抱歉我对中国美女没有太多的概念,但我认为杨紫琼非常迷人,她的脸部线条非常柔和,表情生动,而且非常性感。至于西方的美女,我比较喜欢凯莉·米洛和妮可·基德曼,她们都非常性感,妮可的苍白肤色和令人震惊的眼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还有,戈尔迪·霍恩非常迷人,尤其是她老了以后更有魅力。至于一直被人称为“美女”的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和帕米拉·安德森,她们是我能想到的最不具女性魅力的美女。

三联生活周刊:从技术角度看,创作“完美”的数字美女还面临什么大的问题?

亚当·贝顿:当提到美人的时候,我不相信“完美”这个词,谁能定义什么是完美?而且,我相信真正的美来自于微妙的不完美和脸部的不对称。虽然我们都会根据黄金分割定律来画一个人的脸,但完全根据黄金分割定律画出来的脸不一定迷人,一些模式之外的特征往往令人更有魅力。

三联生活周刊:你考虑过你设计的这些数字美女的未来吗?

亚当·贝顿:没有,我只是把她们设计出来,剩下的事情她们自己可以做主。我的美女里曝光率最高的是为罗德·斯图亚特音乐剧创作的“魔女”,在伦敦至少有上百万个人在剧场、海报、广告、公司汽车或者出租车上见过她,她很快有机会参加一次全球巡演,我估计她又有机会多见识好几百万人。

三联生活周刊:你见过的第一个数字美女是谁,你最喜爱哪个数字美女?

莱恩·肯普:《古墓丽影》的劳拉·克罗夫特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如此具有女性特征的数字角色。我最喜爱的数字美女是电影《最终幻想》中的Aki,我看到的是很早以前一个版本的预告片,比最后电影中的她更富灵气。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认为现实世界中外表最美的女人是谁?

莱恩·肯普:凯特·贝金赛尔是我见过最具有古典美的女人,纤细的脖子、厚厚的嘴唇、大眼睛、小鼻子,都是女性优雅气质的标志。

三联生活周刊:你什么时候开始用三维设计美女,那时候做出来的美女是什么样的?

莱恩·肯普:我学会用三维软件之后制作的第一个角色就是一个女人,尽管当时技术上还很幼稚,比如我用Nurbs建模,以为那是最好的人体建模工具,但后来在结构调整上吃了不少苦头。我做完那个角色以后再也没有看过她一眼,甚至已经记不起来她长什么样了。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数字美女的审美标准是什么样的呢?

莱恩·肯普:我个人比较欣赏女性脸上圆形的、脆弱的特征,而不是那些走猫步的女模特的尖下巴、高颧骨和挑眉毛。当我看到一些女人的脸部有很强的情感唤起能力时,就会把她们的特征速记下来,作为以后我自己的参考素材。我认为一个数字角色最重要的部位是眼睛,这是赋予她们个性与内在生命力的地方。数字美女的独特魅力在于她的不可触摸,一种诱惑和令人不安的距离感。

三联生活周刊:从技术角度看,创作“完美”的数字美女还面临什么大的问题吗?

莱恩·肯普:最大的难题在于,当你在外形上越接近完美的真实,你的角色变得越不具真实性。过去几年,次表面反射和高动态范围图像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跨出了一大步,但距离创造真正可信的数字形象还差5%的距离。

三联生活周刊:你考虑过你设计的这些数字美女的未来吗?

莱恩·肯普:当我给自己的短片“完美人生”设计女主角的时候,完全只是为片子而设计角色,但当我“截”了几张她的静帧照片之后,突然对我自己的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我觉得她很有成为广告代言人的潜质。

三联生活周刊:你最喜欢的数字美女是哪位?

李素雅:我为游戏《A3》设计的一个女主角Redyan是我个人的最爱,《A3》早已经在中国上市,因为在设计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将自己对于女性“美”的所有感觉都融入其中了。其他的数字女性角色虽然有非常出色的,但是对我来说只是用于参考,不会产生很亲近的感觉。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一个女设计师,你如何看待一个女性的美,你认为现实世界中外表最美的女人是谁?

李素雅:一个女人的美丽与她的行为气质很有关系,我觉得很难在肉身与灵魂之间画出清晰的楚河汉界来。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觉得其中扮演天使的女演员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但最近我无意间看到她的真实照片,就觉得十分失望,可见美丽完全是可以包装出来的。我一直觉得法国的伊莎贝尔·阿佳妮非常美,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喜欢她在电影中扮演的某个角色,而是因为她本人眼中有一种好像清亮的湖水一样的光彩,常常让人不自觉陷入其中。而且她的脸很小,五官分明,即使年岁增长,仍然像少女一样清纯,这就是美的魅力。

三联生活周刊:当你做一个数字美女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

李素雅:至少是一个我喜欢看到的人。人们第一次见到陌生人的时候,一般会有一定的戒心,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会不停地问自己,“如果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角色的人,怎么样让他第一眼就对她产生好感?”其实,高个子、嘴唇丰满、双眼皮自然,已经基本可以构成一个美女的坯子了。有时候我会故意将鼻子设计得矮一些,这样更能衬托出眼睛的光彩。有不少数字美女,如果把她的五官一一拆开,都觉得十分完美,但是组合在一起,就是觉得不好看。这里其实有许多需要细细调和的微妙之处,比如一个眼波、一个手势,都可以给她平添许多魅力。另外,我还会常常翻看一些照片、杂志以及影像资料,从中找一些灵感。不过现在全世界对于美丽的标准越来越趋同,角色的设计也越来越相似,所以我也常常苦闷怎么样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数字美女最主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

李素雅:我觉得魅力的焦点应该在于表情。其实现在的数字美女与真人美女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是因为数字角色的脸上很难有真人那样丰富的表现力,如果要赋予数字美女像真人那样微妙的表情,创作者还得有一颗更加亲近的心。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家人和朋友如何看待你设计的这些美女?

李素雅:我的家人对于我画的美女是评价最冷静的,从来也不顾及我的眼色和自尊心,完全的直言不讳。像我弟弟常常说我只会画最怪异丑陋的女人,虽然我很讨厌他这么说,但现在如果没有得到我弟弟的首肯,心里常常觉得不安。不管怎么样,朋友和家人的意见对我来说都是最宝贵的。

英国人亚当·贝顿(AdamBenton)自从1986进入大学攻读艺术设计专业,就尝试用别人的第一代苹果电脑作图像创作,若干年的实践让他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字美术家。他毕业后正式开始自由职业者生涯,除做插图之外,还不时创作电子音乐。在1995年,他送给自己一台苹果电脑,开始利用数字技术创作一些平面作品,为出版公司做插画和设计。在过去的五年里,除了自由创作,他还为企业设计商业作品,不少三维软件厂商也都用他的作品来展示其软件的强大功能。由于从小受《星球大战》的影响,他的作品带有浓烈的科幻色彩和未来派特质。

今年31岁的莱恩·肯普(LiamKemp)是最近声名鹊起的英国三维设计师,他的系列数字女性角色因为几乎完美的真实,在专业圈内备受赞誉。他在大学里主修插画与图形设计,毕业后自学三维软件,并加入英国知名的“虫虫系列”游戏制作组Team17,后来,他跳槽到《古墓丽影》的游戏开发公司CoreDesign,担任角色设计师和纹理师,不久后创作的全三维短片《完美人生》令其一举成名。

韩国三维女设计师李素雅本来是位热心攻读西洋绘画系的韩国泓益美术大学学生,从小渴望成为钢琴家或者芭蕾舞演员的她却从此与三维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98年,她获得第一届韩国电脑艺术大赛金奖,1999年创作了韩国虚拟歌手亚当的音乐录像带,初露锋芒。她在2000年创作的三维作品Moona受到当时CG圈的广泛关注,之后又相继创作了Sophia(2001)、韩国在线游戏A3系列角色等角色,由于其女性设计师的性别背景,创造不同于男权下的角色,成为了所有人对她的期望。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10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11

具有莱恩·肯普风格的作品,总是以女性为题材,性别问题是虚拟选美存在的一大质疑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13

女设计师李素雅设计的人物更注重气质而不是胸部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14

李素雅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16

一场不谋而合的虚拟选美运动17

风尚更迭的操纵者都是神经病

困困

2002年《时代周刊》就总结道:“东亚的女性正用化学药剂的方法改变自己。”配的图是大街上满眼的亚麻色脑袋。

其实不光是亚洲女性,英国最大的化妆品连锁店BOOTS内,货架上的亚麻色或深棕色染发剂总比其他颜色存货少。韩国女同胞们纷纷抛弃与生俱来的大饼脸,削了尖下巴;在日本,古铜色的2号粉底也取代了惨白的1号;浅棕色的隐形眼镜现在出现在我们的货架上。整个世界的审美越来越趋于一致:亚麻色至深棕色的头发,古铜色皮肤,小尖脸,迷离晶莹的浅色眼球……几乎同时结束的“世界小姐选美秘鲁小姐加西亚”与“数字世界小姐选美智利小姐凯蒂”不约而同在满足着这项“新美女”标准。

“时尚一会儿强调女性身体的这一部分,一会儿强调另一部分,都是为了防止男人变成性厌烦者。”这是服装史学家詹姆士·雷沃的“性感区转换”理论。如果说是性别,是男人,是通过改变装束、发色、一切可以再塑造的外在来创造出令人迷醉、显示性欲的身体,才是风尚更迭的原动力,那显然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风向标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是时尚大师、品牌发布会的发言人、模特公司老板、选美大赛的评委,还有大把跟风起哄的时尚媒体。一位时尚记者领略了巴黎时装周的风采后,有这样的描述:“在我所拿到的2004秋冬时装新闻稿上,这一季的RobertoCavalli源自‘文艺复兴时代宫廷风味’、Versace源自‘1930年代经典建筑和澳洲王朝’、LouisVuitton源自‘1950年代的甜美女孩’、JohnGalliano则源自‘南北战争’。有意思的是,参与巴黎时装周的2000名记者,凭借他们的个人见解或是人云亦云或是标准版新闻稿的闪烁其词,我们最终得到关于这季度的时装周印象,常常是杂乱无章和缺乏调度。”

即便如此,每位时尚大师说起这一季的潮流都是有根有据,媒体们也在将信将疑中添油加醋。当科技号称时尚化,开始追求超简约时,时尚又开始追求复杂与繁冗的美学,今年的复古经典繁复潮就是最好的明证;当中国的模特在国际舞台上展露东方美时,至丑无比的吕燕顶着“国际化”的帽子站上了T台。连时尚中人都有点晕,美国时尚集团IrmaZandl的主席抱怨说:“上一年我们被告知要穿斜纹软呢服,然而,现在又回到了黑色。”如果你是个容易受暗示的人,你是不是由于风尚指鹿为马的走向产生慌乱感,由于风尚更迭的快节奏产生迷失感?刚刚告别圣罗兰的时装大师汤姆·福特解释了你晕头转向的原因:“时尚是那样的快节奏,我们绝对是精神病患者。”

深棕色头发,古铜色皮肤,小尖脸,浅色眼球晶莹迷离的虚拟美女“凯蒂”,最终拿到1.7万张选票,打败了极符合今年时尚界鼓吹的古典风美女“Pompea”。设计者PerezAyala说:“她的原形就是我那个肥皂剧明星老婆。”“数字世界小姐选美”组委会主席说:“虚拟美女就是真人的再现。”这个少数人操纵的意淫游戏终于臣服于大众审美。这种趋同,正是全球化的副产品:西方的金发碧眼或东方的羞涩性感,都不是国际的。

而面对杜邦那句“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之后的一代,染发剂等外在的化学改变方法,替代了迷幻药,成为大众审美需求上的辅助品。尽管只有日本的青年男女敢于说出自己甘当“香蕉人”的决心,但是面对外在审美的风尚问题时,没有人再犹豫这到底是风尚问题,还是新世纪群体性的神经病。

【2004-52-84-1.jpg】

凯蒂(冠军)

身高:170厘米

体重:121磅

发型:棕色披肩长发

三围:90,60,90

出生地:智利

创作者:弗拉维奥·帕拉

【2004-52-84-2.jpg】

三维版劳拉

【2004-52-85-3.jpg】

真人版劳拉

【2004-52-85-1.jpg】

【2004-52-85-2.jpg】

CG版的照片足以乱真,网络上流传的这两张照片被很多人误以为是真人艺术照

【2004-52-86-1.jpg】

庞贝尔(亚军)

身高:160厘米

发型:棕色波浪卷发

眼睛颜色:棕色

三围:95,62,90

出生地:智利

创作者:弗拉维奥·帕拉

【2004-52-86-2.jpg】

凯亚(季军)

身高:165厘米

体重:121磅

发型:棕色短发

眼睛颜色:绿色

三围80,60,90

多边形数:48200

出生地:巴西

创作者:阿尔西·巴蒂斯涛个性风趣、有时过于自信

【2004-52-86-3.jpg】

亚当·贝顿流派的作品充满星球大战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