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壳牌的“内忧外患” 周一凡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周一凡)
再次降低储备数字的消息,直接影响了英荷能源集团的股票市值
油气储量再次调低
近日,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对广大投资者和媒体宣布,再次将其2002年探明油气储量数字减少2.5亿桶。此次调降数字前,壳牌曾在今年1月9日宣布,将先前公布的油气探明储量减少39亿桶,调整幅度达20﹪,并表示它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数字有误。两次储量数字调整,使这家陷入困境的能源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错误储备数字已达41.5亿桶。
壳牌高层经理们强调说,公司决心正确表述其储备数字,并确保不再重犯近期的错误。公司还推迟了年报披露时间,并延迟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公司年报本应于3月19日发布,现在定于5月底公布;股东大会原定于4月23进行,现重新安排在6月28日。公司勘探与生产业务负责人马博德(Malcolm Brinded)宣布将采取“补救措施”,严格控制公司的储备确认系统,同时还承认,他对最新一次调降储备数字“感到惊讶和失望”。
再次降低储备数字的消息一出,这家英荷能源集团的股票立刻大跌,在当日伦敦午盘交易中,公司股价跌幅一度超过4%。
美国联邦刑事检察人员已对皇家荷兰/壳牌公司(Royal Dutch/Shell)展开调查,从而使这家英荷能源集团面临更大的压力。美国纽约南区的美联邦检察官办公室与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起,对壳牌重报油气储备的背景展开了联合调查。壳牌同时还面临英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SA)的调查,此外,公司表示它正与荷兰监管机构泛欧交易所(Euronext)进行接触。
在壳牌第一次调低油气储备数字两个月后,该公司董事会要求董事长菲利普·沃茨爵士(Sir Philip Watts)、勘探与生产业务负责人沃尔特·范·德·维杰威(Waltervan de Vijver)辞职,此前董事会已再也无法声称是“出于好意”才进行了错误的记账。对于这次调整数字在未来带来更多高层人事变动的可能,马博德和范德伟(Jeroen van der Veer)都拒绝发表评论。关于将来是否会根据审核结果的要求再次调整储备预测数字,他们也不愿意猜测。
而就在壳牌大幅削减储量估计数据后面临原油压力的同时,却发现自己错失了可能是今年最大的原油发现之一。据悉,不到18个月前,该集团曾出售其持有的一个印度油田股权,而购入该油田的CairnEnergy公司近日宣布,据初步储量估计,该油井最终可采石油量达5000万至2亿桶。分析师表示,上述原油发现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而且可能是今年全球最大的发现之一。美林(Merrill Lynch)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就中期而言,70%净权益及7000万桶净储量可能为Cairn创造2.8亿美元价值。
而在2002年9月,壳牌仅以725万美元的价格,把持有的该油田50%的权益卖给了Cairn Energy。
“西气东输”僵局
参股“西气东输”的一波三折,使壳牌成为在中国最受关注的跨国石油巨头之一。近日,关于壳牌将退出“西气东输”的传闻再度风声水起。
针对外界的传闻,壳牌(中国)对外发布的声明称,参与“西气东输”项目谈判的三家外国公司从没有提出过15%或任何其他确定的投资回报率或把它作为合资谈判的条件;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前任董事局主席伍梓培(Philip Watts)在与英国《金融时报》谈话中并没有提到过投资回报率事宜;有关”西气东输”项目合资合同的谈判尚未结束,三家外国公司尚未正式参与该项目。
谈判破裂的传闻最早出现于去年9月。“西气东输”中外谈判结果的一再拖延,使外界猜测,为了在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上获得更多立足之地,壳牌会不会被迫降低15%的目标回报率。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伍梓培认为,最终将会达成交易,但他同时表示:“你必须非常强硬地坚持你所期望的交易条件,因为这涉及到壳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他承认,与中方达成协议花费的时间超过了他最初的预期。
“西气东输”工程目前的回报率被认为在12%左右。该项目分上游的气田勘探开发、中游的管道工程建设营运、下游的供气项目三部分,投资分别为284亿元、491亿元、688亿元。业内人士认为,项目回报率最高的是上游,其次是下游。但是,估计外资在上游项目中所占股权不会超过30%,而下游项目也难以取得控股权。
终端用户是这项投资超过1500亿的工程最终能够获得经济收益的重要保证。但直到去年10月份,“西气东输”一期的管气正式向上海供气之时,正式签订供应合同的供气量只有不到设计量的2%。当时,有专家指出,天然气管线的运营量如果不达到设计量的80%左右时,就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西气东输”每年120亿立方米的设计运输量,所以必须达到90多亿的量,同时其中绝大多数必须是“照付不议”的订单才行,否则,其在经济上是不成立的。所谓“照付不议”指得是:如果买方提出一年要用10亿立方米天然气,那么不管到时他用不用得完,都要付1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钱。到时卖方不管买方情况如何,都将通过管道照送10亿立方米产品。如果超过这个数量也许可以有另外一个价格,但在协议范围内的数量和价格将无法改变。
据悉,去年年底江苏省的南京、镇江、苏州等十几个城市与浙江、上海等地的燃气公司代表进京,就与“西气东输”谈判焦点问题价格和照付不议合同等向发改委阐述意见和建议,各地代表纷纷表达了合理降低气价和修改部分照付不议合同条款等意见。
西气东输工程上海白鹤镇分输站工作人员在检测管道仪表
中石油公司副总经理陈耕此前曾透露:“中国石油已与首批18家用户签订了协议,2004年总供气量可达13亿~15亿立方米。签订的合同量已经超过了设计能力的50%。”但数家公司人士表示,目前签署的只是初步的合同,而是否真正决定购买,还要再作考虑。业界专家指出,“西气东输”今明两年天然气的用量不会很大,而且主要是民用气,这较经济运行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果投资回收期延长,则银行利息、资金占用成本都会变大,投资回报率将大为降低。
在壳牌(中国)公司公共关系负责人栗陆莎就壳牌将退出“西气东输”有关传闻对媒体的补充说明中表示,“壳牌对项目的评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任何项目都要满足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要求,它们就像板凳的三条腿,缺一不可。”
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国宝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在“西气东输”重要管道的合资当中,经过长达一到两年同外商的商业谈判,到现在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主要是双方在合资的商务条件方面还有些谈不拢,比如合资年限的长短,关于一些资源的分配等方面都还有一些分歧意见。这完全是企业行为,因为任何企业在谈判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它自身的商业利益。我们鼓励“西气东输”的业主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继续和外商保持接触,进行谈判。
而中石油集团方面则对外表示,考虑到“西气东输”工程具有相当回报率,如果外资公司真的撤出项目的话,对“西气东输”工程也不会有太大影响。